本案要旨
我國承認國際性的臨時仲裁。在涉外仲裁合同或合同中的仲裁條款的文字表達清楚,不會讓人產生任何歧義,無需當事人補充約定就能推導出對雙方之間的仲裁案有管轄權的惟一仲裁機構的情況下,根據誠實信用原則和通行的國際仲裁理論,法院不能僅憑訟爭仲裁條款未明確約定仲裁機構而認定該條款無效。
簡要案情
2004年3月26日,中國**象嶼集團有限公司(買方,下稱**公司)與**米歇爾貿易公司(MechelTradingAG)(賣方,下稱**爾公司)簽署一份鋼材買賣合同。合同就法律適用規定:“與本合同相關的一切法律爭議應當受1980年4月11日制定的《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管轄并據以解釋。上述公約未規定的事項,則應參照國際統一私法協會1994年頒布的《國際商事合同通則》。如上述公約及通則仍未有規定的,則應當根據國際慣例及出賣方主要營業地的法律進行管轄和解釋。”合同仲裁條款內容:“與本合同相關或由本合同引起的任何爭議應根據國際商會仲裁院仲裁規則,并由依據可從網址www.iccwbo.org獲得的上述規則指定的一名或多名仲裁員進行最終裁決。仲裁地點為中國北京,仲裁語言為中文或英文。”
2004年8月13日,國際商會仲裁院受理由**爾公司作為申請人與**公司作為被申請人的買賣鋼材合同仲裁糾紛案。
2004年9月14日,**公司向廈門市中級人民法院提出申請,要求**爾公司簽訂合同中的仲裁條款無效。
廈門中院受理該案后,于2004年11月23日進行了公開審理。
裁定理由
本案爭議的焦點是:有關裁定其與仲裁條款效力爭議應如何適用法律?訟爭仲裁條款對于仲裁機構有無約定及其對仲裁條款效力的影響?對此,申請人認為,訟爭仲裁條款約定仲裁地點為北京,依照最密切聯系地的法律適用原則,本案爭議應適用中國法律。根據我國仲裁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有關司法解釋的規定,仲裁條款必須約定明確的仲裁機構,否則仲裁條款無效。被申請人則認為,訟爭仲裁條款系依照國際商會仲裁院推薦的條款制作,該條款依照法國法和仲裁慣例都應當被認定為有效。即使依照中國法,該條款亦應認定為有效。
廈門中院認為,關于法律適用問題:第一,合同所約定首先應適用的《聯合國國際銷售合同公約》及《國際商事合同通則》系實體爭議的準據法,都未涉及仲裁程序事項,故不是關于仲裁條款效力的準據法。第二,合同約定了補充或替代準據法為“出賣方主要營業地的法律”即瑞士法,但被申請人沒有在舉證期限內亦未在合議庭限定的期限內提交,應視為其放棄該權利。第三,合同中的仲裁條款具有獨立性,仲裁條款的法律適用亦不同于整個合同的法律適用。根據仲裁法理論以及最高人民法院有關涉外商事實務問題的解答意見,當事人沒有約定仲裁協議準據法但約定了仲裁地點的,適用仲裁地國家或地區的法律;沒有約定仲裁地或仲裁地約定不明確的,適用法院地國的法律。既然雙方明確約定仲裁地點為北京,故本案準據法為中國法律,包括我國所參加的相關國際公約、條約。
關于仲裁機構是否明確:首先,我國仲裁法第十八條以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確認仲裁協議效力幾個問題的批復》(法釋[1998]27號)第四條關于當事人對仲裁委員會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而法院應認定仲裁協議無效的規定,主要是針對國內仲裁作出的。在當時,我國同一城市有多個仲裁機構的情況較普遍,因此,仲裁法規定當事人必須選擇一個明確的仲裁機構。此外,我國不承認在我國領域內的臨時仲裁,故國內立法規定當事人必須約定明確的仲裁委員會。其次,我國參加的《聯合國承認和執行外國仲裁裁決公約》(即《紐約公約》)第一條第二項規定:“\'仲裁裁決\'一詞不僅指專案選派之仲裁員所作裁決,亦指當事人提請之常設仲裁機關所作裁決。”我國未對該條款保留,由此可確定我國承認國際性的臨時仲裁。法院不能僅憑訟爭仲裁條款未明確約定仲裁機構而認定該條款無效。第三,雙方當事人采用了國際商會推薦的標準仲裁條款作為本案爭議的仲裁條款。雙方約定仲裁適用國際商會仲裁院的仲裁規則并依照該規則組成仲裁庭。該仲裁條款的文字表達清楚,不會讓人產生任何歧義,無需當事人補充約定就能推導出對雙方之間的仲裁案有管轄權的惟一仲裁機構是國際商會仲裁院。根據當事人所選擇的仲裁規則,足以組成仲裁庭以及審理雙方之間的合同糾紛。國際商會仲裁院是常設仲裁機構,其推薦使用的仲裁條款普遍為各國當事人所接受。國際商會所制定的大量規則已成為國際貿易的慣例。仲裁的最初形式就是臨時仲裁,后來才有機構仲裁。在機構仲裁的情況下,仲裁裁決并不是機構做出的,而是仲裁庭或獨任仲裁員依據當事人約定的規則或該機構的規則和其他法律規定做出。仲裁機構對仲裁事務提供管理和服務。通行的國際仲裁理論認為若采用常設仲裁機構的仲裁規則而未約定由該機構仲裁且未約定其他仲裁機構的,推定規則被適用的機構有權仲裁有關案件。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處理涉外仲裁及外國仲裁案件的若干規定(征求意見稿)》第二十六條規定:“當事人僅約定適用某一仲裁機構的仲裁規則但未約定由該仲裁機構仲裁的,人民法院應認定其規則應被適用的仲裁機構有權仲裁有關案件。”此雖不是生效的司法解釋,但反映了我國通行的仲裁法理論觀點。依照該理論,應認定訟爭仲裁條款有效。最后,雙方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就是要將爭議提交國際商會仲裁院仲裁。如果根據我國國內法的規定認定該仲裁條款無效,顯然有鼓勵我國當事人不誠信履行合同之虞。
內容摘要:訴訟不如仲裁,仲裁不如調解,而調解又不如預先防止發生法律糾紛,這幾乎是不言而喻的。[1](520)將調解與仲裁相結合,充分發揮各自的優點,能促使糾紛得以更快更經濟地解決。隨著社會的發展,這種結合顯示出越來越強大的生命力。 關鍵詞:...
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案件中,當事人的行為符合緊急避險構成要件的,可以適用緊急避險的法律規定,并據此確定當事人應承擔的賠償責任。 案情 2007年7月5日晚,張*飛駕駛浙BEJ310號二輪摩托車(未使用燈光)從浙江省寧海縣長街鎮三村村駛...
這里介紹五種在法律適用中的常見習慣性思維錯誤:1. 捆綁替代;2. 割裂折中;3. 節外生枝;4. 苛于選擇;5. 法外裁判。 1. “關聯問題——捆綁替代&rdquo...
【內容提要】枉法仲裁罪的設立是有利有弊、且基本上利大于弊的,但利弊之爭并非問題的關鍵所在。關于枉法仲裁罪的爭議,最關鍵的問題還是在仲裁的性質上。運用仲裁性質的兩分法,可發現仲裁責任屬于仲裁的外部關系、應主要從司法性來考量。仲裁的外部關系及其...
非上市公眾公司監管指引第3號—章程必備條款 2013年1月4日 第一條公司章程應當符合本指引的相關規定。 第二條章程總則應當載明章程的法律效力,規定章程自生效之日起,即成為規范公司的組織和行為、公司與股東、股東與股東之間權利義務關系的具有...
仲裁協議對仲裁事項或者仲裁委員會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當事人可以補充協議;達不成補充協議的,仲裁協議無效。 仲裁協議的存在是整個仲裁程序得以順利展開的基石。具體類型如下: 一、存在完備有效的仲裁條款時,作為法院駁回起訴的依據。 法律依...
隨著訴訟手段在合同糾紛中的廣泛應用,管轄條款(又稱“爭議解決條款”)逐漸成為合同必備條款。 管轄條款的約定至關重要,一旦合同雙方在履約過程中發生無法或不便“私了&rdq...
本篇將《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有關擔保制度的解釋》(以下簡稱《擔保制度解釋》)中關于保證合同的內容進行實務解讀。 保證是實務中最常見也是最常用的擔保方式,個人、企業、專業人士應予透徹...
保險合同的生效與成立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保險合同的成立,是指合同當事人就保險合同的主要條款達成一致協議;保險合同的生效,指合同條款對當事人雙方已發生法律上的效力,要求當事人雙方恪守合同,全面履行合同規定的義務.保險合同的成立與生效的關系有兩種...
1一、生效仲裁裁決或法院判決已駁回部分請求,執行中又提出執行異議之訴,是否構成重復訴訟關于重復訴訟的問題,可見下表中的相關規定,普遍印象是針對兩次訴訟(非涉仲裁)中因訴訟標的、兩訴的法律關系等存在爭議來界定是否構成重復訴訟。但本案涉及前案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