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
單位犯罪早在17世紀英國的《刑法》中就有規定,我國1987年1月22日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19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在我國刑事立法史上首開了規定單位犯罪的先河。
1997年《刑法》首次在我國的刑法典中規定了單位犯罪,主要集中在刑法總則的第三十條和第三十一條以及分則的相關部分。研究單位犯罪自首,就必須正確界定單位犯罪的概念,并對其特征加以分析。
我國《刑法》 對單位犯罪只是從犯罪主體范圍方面進行了描述,而從概念揭示對象本質屬性的思維形式來看,這遠沒有揭示單位犯罪概念的深刻內涵,但同時它又為單位犯罪的理論研究及其實踐探討留下了廣闊的空間,正因為如此,學理界關于單位犯罪概念的學說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所謂單位犯罪就是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所犯的罪,系個人犯罪的對稱。
此種觀點認識到了單位犯罪與個人犯罪的區別,也揭示了單位犯罪的主體范圍,但它實際上是對刑法條文的一種片面理解,由此推之,單位犯罪即單位所犯的罪,這又犯了循環定義的邏輯錯誤。單位犯罪是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為本單位謀取非法利益,經單位集體研究決定或者由有關負責人員決定實施的危害社會的行為。
與前一種觀點相比,該說區分了單位意志與個人意志,但它所說的單位犯罪只限于主觀上的故意,這與刑法中規定的少數過失的單位犯罪相背離。此外它強調的單位犯罪以非法利益為要件,無疑又縮小了概念的內涵。
因此,在八屆大五次會議審議的時候,由于其局限性而被否決。單位犯罪是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等法定單位,經單位集體研究決定或由有關負責人員代表單位決定,為本單位謀取利益而故意實施的,或不履行單位法律義務、過失實施的危害社會,而由法律規定為應負刑事責任的行為。
此觀點克服了以上觀點的不足,明確地把過失犯罪納入其中,這與刑法之規定是一致的,同時也不限于以非法利益為要件,準確地揭示了單位犯罪的本質特征。單位犯罪具有法定性,如果刑法沒有規定單位可以犯某種罪,即使公司企事業單位機關團體的行為與法律規定犯罪行為相符,也不能給該公司企事業單位機關團體定這種罪。
單位犯罪的主體包括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單位犯罪必須是在單位主體的意志支配下實施的;單位犯罪必須由刑法分則或分則性條文明確規定。對單位犯罪的處罰原則:我國刑法對單位犯罪的處罰以雙罰制(即對單位和單位直接責任人員均處以刑罰)為主,以單罰制(即只處罰單位直接責任人員)為輔。
單位故意犯罪的集體意志,在很大程度上是通過決策主體體現出來的。判斷犯罪行為是否體現了單位的集體意志,需要看犯罪行為是否經單位負責人決定,否則,無法形成一個單位的犯意。
但是,也不能簡單的認為,負責人做出了的決定,就可以認定為單位犯罪的意志,這是要具體分析的。例如:《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單位犯罪案件具體應用法律有關問題的解釋》 1999年6月25日個人為進行犯罪違法活動而設立的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實施犯罪的,或者公司、企業、事業單位設立后,以實施犯罪為主要活動的,不以單位犯罪論處。
(一)主體單位犯罪的主體是單位,這里的單位包括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在我國刑法中,之所以沒有采用法人犯罪一詞而代之以單位犯罪,主要原因在于法人犯罪這一概念范圍較窄,使用單位犯罪一詞可以概括更多的雖非法人但亦屬一定組織體所實施的犯罪。
在單位犯罪的主體中,除機關、團體以外,公司、企業、事業單位都存在一個所有制問題,即有公有制與私有制之分。在1997年刑法修訂中,對于私有制的公司、企業、事業單位能否成為單位犯罪的主體,存在兩種對立的觀點:肯定說認為,所有制形式不能成為單位犯罪的確定標準。
私有制的公司、企業、事業單位的憲法地位是相同的,在其合法權益應受到法律的平等保護的同時,實施犯罪也應受到刑法的同等處罰。否定說認為,單位犯罪的主體只能是公有制的公司、企業、事業單位,而不包括私有制的公司、企業、事業單位。
無論何種形式的私有制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實施犯罪行為,都應追究其所有者的刑事責任,而不存在單位犯罪問題。本書贊同肯定說。
因為私有制的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在我國有一個發展過程。1987年刑事立法剛開始確認單位犯罪的時候,私營企業尚處于萌芽階段,更遑論私有制的公司和事業單位。
在這種情況下,私營企業犯罪的情況也極為罕見。因此,《海關法》 規定單位可以成為走私罪的主體,但由于對直接責任人員和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處刑遠低于對自然人犯罪的處刑,因此,法律將單位限定為全民所有制、集體所有制的企業,而不包括私營企業。
并且,1988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懲治走私罪的補充規定》還明確規定:“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走私,違法所得歸私人所有的,或者以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的名義進行走私,共同分取違法所得的,依照本規定對個人犯走私罪的規定處罰。”此后,隨著私有制公司、企業、事業單位的蓬勃發展,其單位犯罪的情形也日益增多。
《刑法》是這樣規定單位犯罪的:
第三十條【單位負刑事責任的范圍】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實施的危害社會的行為,法律規定為單位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第三十一條【單位犯罪的處罰原則】單位犯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判處刑罰。本法分則和其他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單位犯罪的相關規定 為依法懲治單位犯罪活動,根據刑法的有關規定,現對審理單位犯罪案件具體應用法律的有關問題解釋如下: 第一條刑法第三十條規定的“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既包括國有、集體所有的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也包括依法設立的合資經營、合作經營企業和具有法人資格的獨資、私營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
第二條個人為進行違法犯罪活動而設立的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實施犯罪的,或者公司、企業、事業單位設立后,以實施犯罪為主要活動的,不以單位犯罪論處。 第三條盜用單位名義實施犯罪,違法所得由實施犯罪的個人私分的,依照刑法有關自然人犯罪的規定定罪處罰。
刑法第30條規定:"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實施的危害社會的行為,法律規定為單位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根據這一規定,單位犯罪是指由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實施的依法應當承擔刑事責任的危害社會的行為.它有如下基本特征:
1.單位犯罪的主體包括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
2.單位犯罪必須是在單位意志支配下由單位內部成員實施的犯罪.
3.單位犯罪必須由刑法分則性條文明確規定.
從第二條可以看出,不存在過失構成單位犯罪,過失屬于個人行為,不應當算做單位犯罪.
實行單罰制的單位犯罪
1.第135條:重大勞動安全事故罪;
2.第137條: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
3.第138條:教育設施重大安全事故罪;
4.第139條:消防責任事故罪;
5.第161條:提供虛假財會報告罪;
6.第162條:妨害清算罪;
7.第162條(《刑法修正案(六)》):虛假破產罪;
8.第244條:強迫職工勞動罪、雇用童工從事危重勞動罪;
10.涉嫌單位犯罪被撤銷、注銷、吊銷營業執照或者宣告破產的。
這里面好象都要牽涉到單位直接負責人或主管人員
單位犯罪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1、單位犯罪的主體,必須是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這里所說的“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包括任何形式的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是指國家機關。“團體”包括人民團體和社會團體。雖然這些單位通常都具有法人資格,但是,我國刑法并沒有要求單位犯罪的主體必須具有法人資格。
2、單位實施的犯罪行為必須是法律規定為單位犯罪的那些危害社會的行為。就是說構成單位犯罪首先必須是單位實施了危害社會的行為,這些危害社會的行為必須是在刑法分則和有關法律具體規定中規定為單位犯罪的行為。如果刑法分則和其他法律沒有具體規定,則不能以單位犯罪追究刑事責任。這主要是從單位犯罪的實際情況出發考慮的。由于目前我國正處于改革開放不斷深入,經濟不斷發展的時期,有些規章制度尚不健全,在社會生活中單位的哪些行為屬于犯罪,情況比較復雜。因此,刑法將那些實踐中比較突出的、社會危害比較大、罪與非罪的界限較容易劃清的單位危害社會的行為,規定為犯罪。
3、單位犯罪,一般都由單位集體決定或者由單位的領導人員決定,以單位的名義并由單位內部人員具體實施,在通常情況下,犯罪的目的是為了單位謀取非法利益。
1單位犯罪是一個犯罪主體即單位整體單獨犯罪,而共同犯罪則是兩個以上的犯罪主體共同犯罪。
2?單位犯罪并非犯罪單位各成員犯罪的總和,共同犯罪則是所有共同犯罪參與人的犯罪行為所形成的一個犯罪行為整體。
3?單位犯罪即可以是故意犯罪,如單位受賄罪、單位行賄罪等,也可以是過失犯罪,如單位犯妨害國境衛生檢疫罪;但共同犯罪就目前我國刑法的規定而言,只限于共同故意犯罪,共同過失犯罪的,不以共同犯罪論處,而是分別定罪處罰。
4?單位犯罪所涉及的作為單位犯罪直接責任人員的自然人可能是兩個以上,但不能將單位犯理解為這些自然人的共同犯罪,也不宜在他們之中區分主犯和從犯,而只能按照他們各自在單位犯罪中所起的作用處罰;而共同犯罪不論是兩個以上自然人共同犯罪,還是兩個以上單位共同犯罪,或者是單位和自然人共同犯罪,都可以根據各自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或者所處地位,區分主犯、從犯等,并按照刑法規定的不同處罰原則進行處罰。
5?單位犯罪中的直接責任人員受刑罰處罰并非因為其本人犯罪,而是作為直接責任人在為單位犯罪承擔刑事責任;共同犯罪的行為人受刑罰處罰,則是在為自己在共同犯罪中的罪責承擔刑事責任。
將逾期信息告知單位,在很多行業中都是非常普遍的操作。然而,這種行為如果忽視了相關法律規定,就有可能引發一系列問題。那么,將逾期信息告知單位會觸犯哪些法律規定呢? 首先,將逾期信息告知單位可能涉及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根據這部法律...
1.事業單位考試是不是國家法律規定的考試 刑法修正案九 規定了在法律規定的國家考試中組織作弊的。。。。 。個人觀點,法律不能做狹義的理解,理解為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中的法律,而應理解為廣義的法律。、事業單位公開招聘的最新依...
1.人事方面的法律法規 所說的人事方面的法律法規,我的理解主要是指處理事業單位人事方面的法律法規。這方面的法律法規很少,主要是政策性文件與地方性的規定:1、《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審理事業單位人事爭議案件若問題的規定》(法釋〔2003〕1...
法律文書格式 起訴書格式 X事訴狀 原告:姓名、性別、出生年月、民族、文化程度、工作單位、職業、住址。 ...
2021信用卡犯罪的法律規定-2021信用卡犯罪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隨著金融業務的快速發展,信用卡犯罪也日益猖獗。為了保障金融安全,我國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規,對信用卡犯罪行為進行規制。本文將為您詳細介紹2021信用卡犯罪的法律規定。 ...
1.有沒有關于勞務派遣的法律規定 關于勞務派遣相關法律規定 1、勞務派遣的法律定義及優點 勞務派遣,又稱勞動派遣、人才派遣、人才租賃,名稱雖有所不同,但性質基本一樣,通常表現為勞動者雇傭與使用的分離。勞務在當前被廣泛使用,越來越多的用人...
建設單位逾期付款利息法律規定 建設單位逾期付款,是一種常見的行為,但在實際操作中,卻可能產生嚴重的后果。因此,為了保障各方權益,我國政府出臺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規,對建設單位逾期付款利息進行了規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的規定,當一...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根據以上定義,下列行為屬于共同犯罪的是: A 甲欲殺乙,故意將裝好子彈的槍支給丙,并騙丙說是空槍,叫丙向乙瞄準恐嚇乙,結果乙中彈身亡。 甲與丙構成共同犯罪 B 趙某之妻提出離婚,趙堅決反對,并與其...
法律文書格式 起訴書格式 X事訴狀 原告:姓名、性別、出生年月、民族、文化程度、工作單位、職業、住址。 ...
你好 一、國家法律和公安部法規中,沒有統一的規定。 二、各地有自行制定的規定,統一的規定是: 1、出具《違法犯罪記錄證明》時,必須以生效的法院判決書、勞教決定書、行政處罰決定書等法律文書的文本為依據。不得僅依據內部工作資料、公安內網信息等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