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與司法機制銜接建立勞動者維權快速通道.jpg)
依照現(xiàn)行法律規(guī)定,勞動者主要的法定維權渠道是:勞動爭議處理程序、勞動保障監(jiān)察程序。目前兩個程序都存在各自的不足:按照勞動爭議處理程序解決的,勞動者需出庭舉證、辦理比較繁瑣的仲裁訴訟手續(xù),勞動者常常由于應訴能力不強導致權益得不到應有的保障。按照勞動監(jiān)察程序舉報投訴,可以免去出庭應訴之累,成本低,但是由于勞動監(jiān)察處理該類案件時缺乏司法體系的有力支持,勞動保障監(jiān)察處理難、執(zhí)行難現(xiàn)象十分突出。司法保障是勞動保障監(jiān)察執(zhí)法最有力的保障。勞動保障監(jiān)察行使法律賦予的主動調查處理權,如能實現(xiàn)勞動保障監(jiān)察執(zhí)法與司法的有機銜接,通過司法的強制措施權保障監(jiān)察執(zhí)法有效開展,勞動者權益將能得到快速、低成本的救濟。筆者認為,在現(xiàn)有法律框架內,可由最高人民法院出臺專門司法解釋,通過以下四種方式,建立勞動保障監(jiān)察執(zhí)法和司法有機銜接機制。一、監(jiān)察取證、勞動者申請、司法支持,提高支付令制度效能。根據《勞動合同法》第三十條規(guī)定,用人單位拖欠或者未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勞動者可以依法向當?shù)厝嗣穹ㄔ荷暾堉Ц读睿嗣穹ㄔ簯斠婪òl(fā)出支付令”。勞動者本人可以直接向法院提交證據材料,申請支付令。根據《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十六條的規(guī)定,勞動者可以持達成的勞動爭議調解協(xié)議書向法院申請支付令。支付令制度如能成功適用,將使勞動者的工資報酬權在最短時間內得到法律救濟。這兩種申請支付令的方式通常適合個別勞動者單獨申請支付令的情形,對群體性欠薪案件特別是欠薪逃匿案件難以適用。工資和工時臺帳由用人單位掌握,勞動者個人通常無法收集提供準確的欠薪證據,很難啟動支付令程序。法律賦予了勞動保障監(jiān)察的調查權,勞動保障監(jiān)察機構比較方便收集到比較全面、客觀的證據。因此,由勞動保障監(jiān)察機構介入支持幫助勞動者申請支付令,法院采信勞動保障監(jiān)察機構調查收集的證據,一些群體性欠薪案件或者欠薪逃匿案件將能通過支付令程序得到快速解決。具體適用兩種情形。一是欠薪逃匿的,勞動保障部門接到工資投訴后,進行調查取證,取得證據后提供給勞動者,由勞動者申請支付令。法院可以依法通過公告送達方式保障用人單位的異議權,而通常用人單位不會提出異議。二是欠薪數(shù)額清楚,勞動保障部門調查收集證據,經用人單位確認后,由勞動者申請支付令;人民法院收到支付令申請后,用人單位未提出異議,或者用人單位雖提出異議但無合理理由否認對其確認的工資數(shù)額,不影響支付令的執(zhí)行。二、行政處理與行政訴訟、民事訴訟無縫銜接,用活行政附帶民事訴訟制度。實踐中,由于用人單位的工時、工資臺帳不健全,工資構成靈活多變,大部分欠薪案件都難以精確認定具體的欠薪數(shù)額。在勞動爭議仲裁和訴訟程序,可以根據舉證責任規(guī)則推定欠薪事實,最終了解爭議。但是,如果由勞動保障部門對欠薪案件進行調查并做出行政處理決定,由于勞動保障監(jiān)察程序不能適用用人單位舉證責任規(guī)則推定事實,通常認定的欠薪事實難以有充分確鑿的證據支持。如果勞動者或者用人單位依法提起行政訴訟,根據一般的行政訴訟原理,人民法院經審查認為勞動保障部門認定事實不清的,通常是依法撤銷,責令重新認定,不直接變更處理結果。勞動保障部門按照判決要求重新做出處理決定,勞動者或者用人單位仍可提起行政訴訟,由此陷入處理和訴訟的死循環(huán),可能經多次行政處理,多次行政訴訟都無法最終結案,導致勞動者工資報酬權無法得到及時保護,而且浪費了大量行政和司法資源。而勞動爭議處理體制,對工資爭議經仲裁程序進入訴訟程序后,最多一裁兩審可以終結案件。我們應當借鑒爭議處理的銜接機制,通過行政附帶民事訴訟制度,建立行政處理與行政訴訟、民事訴訟無縫銜接機制,建立勞動者權利救濟直通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六十一規(guī)定:被告對平等主體之間民事爭議所作的裁決違法,民事爭議當事人要求人民法院一并解決相關民事爭議的,人民法院可以一并審理。”其適用范圍是行政機關的民事裁決,建議明確勞動行政部門對工資案件作出的行政處理決定被法院撤銷的,民事爭議當事人要求人民法院一并解決相關民事爭議的,人民法院可以一并審理。建立銜接制度后,推欠薪案件的處理程序改變?yōu)椋和对V——行政處理——行政訴訟(維持終結或者撤銷進入民事訴訟二審終結)。理由有四點:一是工資屬于用人單位和勞動者雙方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按照現(xiàn)行體制,工資支付問題發(fā)生糾紛訴諸法院的,法院也是按照民事訴訟處理。二是勞動行政部門作出的工資處理決定,其本質屬于根據雙方提供的證據,對用人單位和勞動者之間的工資支付責任進行裁決。三是直接進入訴訟程序處理,有利于節(jié)約國家資源,降低勞動者的維權成本,有利于快速保護勞動者權益。四是避免了惡性循環(huán)。避免判決要求重新作出行政處理決定后當事人不服再次起訴的惡性循環(huán),也可防止在民事爭議處理上行政機關裁決與法院判決結果不一致的情況發(fā)生。三、司法提前介入,支持勞動保障部門申請財產保全。勞動行政執(zhí)法過程中,正常渠道能申請法院財產保全的并不多,在調查核實階段發(fā)現(xiàn)用人單位欠薪逃匿或轉移財產卻束手無策。實踐中,欠薪逃匿的單位通常伴隨拖欠租金、貨款等多方債務現(xiàn)象,有關債務人紛紛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guī)定通過法院采取財產保全措施。如果欠薪案件不能盡快采取財產保全,其他受案法院將會根據其他債務人的請求實行財產保全或執(zhí)行,導致工資優(yōu)先受償權落空。一些地方出現(xiàn)勞動者因擔心工資得不到保障,擅自限制經營者人身自由或者封堵工廠,導致維權無序化。其實,最高院的有關司法解釋已經明確行政程序中的財產保全措施。《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九十二條規(guī)定:行政機關或者具體行政行為確定的權利人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zhí)行前,有充分理由認為被執(zhí)行人可能逃避執(zhí)行的,可以申請人民法院采取財產保全措施。”結合欠薪案件的特點,可以按照這該司法解釋,進一步明確: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受理拖欠、克扣工資投訴案件后,發(fā)現(xiàn)用人單位有逃匿、隱匿或者轉移財產等跡象,可能逃避執(zhí)行的,可以申請人民法院采取財產保全措施。勞動保障部門無須供擔保。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未在60日內做出行政處理的,人民法院應當取消財產保全措施。”四、司法強制執(zhí)行保障,確保勞動保障監(jiān)察行政處理順利執(zhí)行。行政訴訟法第六十六條規(guī)定了行政機關可申請法院強制執(zhí)行。但對法定期限”的理解存在分歧,現(xiàn)在大部分法院認為必須等三個月的訴訟期限之后才能強制執(zhí)行。我們認為不應當這樣理解,應明確為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對工資案件作出行政處理后,被處理單位不按照行政處理決定規(guī)定的期限執(zhí)行的,勞動行政部門或者權利人可以申請法院強制執(zhí)行。理由有三:一是并無法律對法定期限”作出該種限制性解釋。二是根據行政行為的法律特征,行政決定一經依法送達即應執(zhí)。行政訴訟法第四十四條亦規(guī)定,訴訟期間不停止具體行政行為的執(zhí)行。對有執(zhí)行權的行政機關允許其在訴訟期限內采取執(zhí)行措施,對無執(zhí)行權的行政機關卻區(qū)別對待,缺乏法理支持。三是及時維護職工生存權、維護社會和諧的需要。實踐中十分必要。如果都等待三個月才執(zhí)行,對勞動行政處理工資問題是致命的打擊。因為工資是職工正常生活生存之本源,特別是群體性的欠薪,不可能等三個月才支付工資。目前很多欠薪逃匿案件明知企業(yè)法定代表人或者經營者、主要負責人都已經逃匿,不可能提起行政訴訟,卻要白白等上三個月的訴訟期,將嚴重損害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如果不能及時執(zhí)行行政處理決定,將使勞動保障監(jiān)察維權喪失應有的權威和效率,立法設立勞動保障監(jiān)察制度功能將大量喪失。因為,按照勞動爭議處理程序,部分案件可以一裁終局,終局后15天即可申請強制執(zhí)行;有的案件可以部分裁決、先予執(zhí)行,執(zhí)行期更短。
1、在有欠條的情況下,可以向法院直接起訴,不用先通過勞動局; 2、在沒有欠條的情況下,拖欠工資,可以申請勞動仲裁或向勞動監(jiān)察部門投訴; 3、法律依據: (1)《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三條 勞動者以用...
1、在有欠條的情況下,可以向法院直接起訴,不用先通過勞動局; 2、在沒有欠條的情況下,拖欠工資,可以申請勞動仲裁或向勞動監(jiān)察部門投訴; 3、法律依據: (1)《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三條 勞動者以用...
1、在有欠條的情況下,可以向法院直接起訴,不用先通過勞動局; 2、在沒有欠條的情況下,拖欠工資,可以申請勞動仲裁或向勞動監(jiān)察部門投訴; 3、法律依據: (1)《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三條 勞動者以用...
1、在有欠條的情況下,可以向法院直接起訴,不用先通過勞動局; 2、在沒有欠條的情況下,拖欠工資,可以申請勞動仲裁或向勞動監(jiān)察部門投訴; 3、法律依據: (1)《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三條 勞動者以用...
1、在有欠條的情況下,可以向法院直接起訴,不用先通過勞動局; 2、在沒有欠條的情況下,拖欠工資,可以申請勞動仲裁或向勞動監(jiān)察部門投訴; 3、法律依據: (1)《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三條 勞動者以用...
新華社北京11月24日電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了《關于強化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見》,并發(fā)出通知,要求各地區(qū)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關于強化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見》全文如下。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是完善產權保護制度最重要的內容,也...
涉疫情勞動人事爭議處理工作政策解讀人社部調解仲裁管理司副司長 王振麒(2020年5月8日)一、涉疫情爭議處理的有關法律適用疫情防控期間,人社部、地方人社部門、人民法院出臺了一系列勞動保障政策文件,對全力支持用人單位復工復產、穩(wěn)定勞動關系發(fā)揮...
1.我國保護農民工權益的相關法律有哪些 (1)勞動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是1994年7月5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八次會議通過的,2009年8月27日其部分內容得到了修正。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的司法解釋相關文件有:勞...
1.農民工討薪涉及什么法律 一、農民工被拖欠工資涉及的是勞動法及其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二、在用人單位拖欠工資的情況下,勞動者要先和用人單位協(xié)商,如果協(xié)商無法解決,則可以通過以下法律途徑來解決:(1)向當?shù)貏趧颖U媳O(jiān)察機構投訴舉報;(2)向當?shù)貏?..
1.請問,拖欠建筑農民工工資,都有什么法律法規(guī)可以適用 首先要冷靜理智。《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規(guī)定,勞動者享有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提請勞動爭議處理的權利以及法律規(guī)定的其他勞動權利。農民工的工錢被拖欠問題,已引起全社會的關注,受到中央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