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侵權責任是生產者、銷售者因產品存在缺陷而造成他人人身、缺陷產品以外的其他財產損害時,應當承擔的賠償責任,是一種特殊的侵權責任。
在審判實踐中,缺陷產品致該產品的買受人損害,在產品銷售者、制造者與買受人即受害人之間原本就存在合同關系,雙方當事人就是這種合同關系的債權人和債務人,在發生缺陷產品造成損害之后,在加害人與受害人之間產生兩個損害賠償法律關系,一是侵權損害賠償法律關系。二是違約損害賠償法律關系,前者依據法律而發生,而后者依據合同約定的給付義務、附隨義務、保護義務而發生,形成侵權責任與違約責任的競合。
兩種責任的競合有以下幾種形式:
1.合同當事人的違約行為,包括不履行或不適當履行合同義務的行為,不僅違反了合同法的規定,也損害了他人的法定權益,即違反了侵權行為法的規范。
2.侵權行為直接構成違約原因,或違約行為導致受害人法定民事權益受到損害。
3.不法行為人實施某項侵權行為時,若加害人和受害人之間事先存在一種合同關系,則此時會出現既可視為侵權行為也可視為違約行為的情況。例如:某建筑機械廠與某建筑公司簽訂一份購銷塔吊的合同,合同約定全部貨款33萬元,建筑公司預付1萬元,待安裝調試后付清全部貨款,質量要求按建筑機械廠出廠標準執行,在實際履行中,建筑機械廠按約履行了交付及安裝調試義務,建筑公司也先后付了1萬元定金及11萬元貨款,余款逾期未付清,后塔吊在使用過程中,因質量問題造成人員傷亡,釀成糾紛。在這個案件中,對建筑機械廠而言,建筑公司存在是否違約的問題,對建筑公司而言,建筑機械廠則存在是否侵權的問題,但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的性質不同,就合同之訴而言,機械廠履行了自己的合同義務,建筑公司實際接收了塔吊并已使用,且在法定期限內未提出質量異議,建筑公司應及時付清貨款,否則即構成違約,而建筑公司因使用塔吊造成人身傷亡的損失,則可以通過侵權之訴解決,而不宜在合同之訴中將侵權損害賠償作為一個抗辯或反訴提起,這就是違約責任及侵權責任競合時,如何解決它們之間的矛盾沖突,從而達到準確適用法律,正確審理案件的關鍵所在。
我國合同法第一百二十二條規定,因當事人一方的違約行為,侵害對方人身、財產權益的,受損害方有權選擇依照本法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或依照其他法律要求其承擔侵權責任。由此可見,產品質量違約責任和侵權責任競合時,受害人對競合的賠償請求權享有選擇權,在實際操作上,還應遵循以下原則:
1.訴訟管轄上的選擇權。
合同糾紛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侵權行為的訴訟,由侵權行為地和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競合時允許當事人自由選擇。
2.賠償范圍上的選擇權。
合同的損害賠償旨在賠償受害人的期待利益和信賴利益損失,從而使受害人獲得從交易中應該得到的利益,產品致害行為的受害人如果因此遭受了重大的可得利益損失,受害人并可以就此舉證,那么允許受害人選擇合同責任,就可以得到可得利益的賠償,而按照侵權責任的賠償范圍,則難以包括期待利益和信賴利益的賠償,可見,準許受害人選擇侵權賠償請求權或合同賠償請求權,對于保護受害人是有利的。
審判實踐中以下幾種情況,當事人可以依照侵權之訴起訴:第一,由于缺陷產品造成對第三人的損害,第三人與產品制造者、銷售者之間并無合同關系,對第三人損害也是合同當事人訂約時所不可預見的,如果選擇合同責任,產品制造者、銷售者可以合同的相對性規則否定其存在,也可因其訂約時不可預見違約后果而要求免除責任,這對第三人不利,因此應將缺陷產品造成第三人損害,作為一種獨特的侵權行為,由加害人直接對第三人負責。第二,缺陷產品造成受害人的人身傷害。違約責任只對違約造成的財產損失承擔賠償責任,因違約而造成人身傷亡,是合同訂立時無法預見的,因此,不應由合同債務人賠償因缺陷產品造成的超出了合同法保護利益范圍的損失,必須按侵權責任處理,如前述案例中塔吊致人傷亡就是明顯的例證。第三,缺陷產品造成的精神損害。對精神損害,判例、學說都不允許受害人根據合同責任而獲得精神賠償,筆者認為,由于精神損害是合同當事人訂立合同時難以預見的,這種損害又難以用金錢來衡量,原則上,受害人不能通過合同之訴獲得精神賠償,如果受害人主張精神賠償,只能按侵權責任請求賠償,除以上三種情況外,其他缺陷產品致害,受害人可以選擇侵權的訴因或者違約的訴因,向法院起訴,加害人對此無選擇權,亦無拒絕選擇的權力,受害人選擇不明或未選擇的,法院應依受害人有利的原則裁判,以幫助受害人采取有力的司法救濟,從而保護其自身的合法利益。
當事人選擇 民法的意思自治原則 法院不受理同時提起兩種訴訟 但是兩者成立的依據不同 要做的工作也不一樣 違約 你要證明約定合法存在 對方違反約定的行為事實 侵權 你要證明對方侵犯你的合法權益 對方存在故意或者過失 并且有損害結果 對方的...
一、主要法條 (一)《合同法》 第122條:因當事人一方的違約行為,侵害對方人身、財產權益的,受損害方有權選擇依照本法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或者依照其他法律要求其承擔侵權責任。 (二)《民事訴訟法》 第23條: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
【關鍵詞】銷售侵權復制品?銷售行為?侵權復制品?非法經營罪?罪刑法定原則 一、銷售行為之匡正 銷售侵權復制品罪的客觀方面表現為銷售侵犯著作權的復制品,違法所得數額巨大的行為。這里的銷售行為,是指采用批發、零售等方式,將侵權復制品出售給他人...
【案例】 1989年6月,原告a市牛奶公司與被告b市水產肉蛋禽公司簽訂了玉米兌換胡麻餅的易貨合同。合同簽訂后,原告先后向被告提交玉米籽84980公斤,被告未提出質量異議,以此換取被告的胡麻餅54370公斤。原告經與其他飼料配比喂奶牛后,未發...
侵權與違約競合駕駛員免除賠償責任 [案情簡介] 2001年8月13日,田某等人共同投資設立**客運公司,并申請工商局頒發了營業執照,租賃經營汽車客運站,經營范圍為道路旅客運輸、售票、停車、洗車服務。2002年1月1日,公路運輸管理所為該公...
【案情】 原告(上訴人):馬X。 被告(被上訴人):中國銀行。 2001年1月26日,馬X與家人一同到云南楚雄旅游。當晚,入住被告的特約商戶****大酒店。馬X以其持有的卡號為891469,,,,,81002由中國銀行發行的人民幣長城信用...
產品質量侵權的起訴主體有什么要求 隨著社會經濟的繁榮,產品品種越來越多,伴隨而來的產品質量問題也越來越多,如何正確認識這些產品質量糾紛準確適用法律和保護當事人各方合法權益的關鍵所在。 一、根據《產品質量法》第二十六條規定,產品質量應當符合...
裁判要旨 1.我國法律承認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的競合,但是并不意味著完全放任當事人選擇請求權而不作任何限制。如果因買賣合同普通質量糾紛,允許當事人任意選擇,動輒以侵權責任作為請求權基礎,上述法律規定必然形同虛設。 2.法律規定為選擇行使侵...
一、基本事實 2017年5月28日,順吉公司員工郭某上班途中駕駛轎車與案外人趙某駕駛的轎車發生機動車交通事故,致使郭某受了重傷,交警部門事故認定雙方承擔同等責任,后郭某入院治療,花費50萬余元,經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認定,郭某構成工傷...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2016)最高法民再366號裁判要旨 1.我國法律承認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的競合,但是并不意味著完全放任當事人選擇請求權而不作任何限制。如果因買賣合同普通質量糾紛,允許當事人任意選擇,動輒以侵權責任作為請求權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