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訴訟的自認是指訴訟過程中,一方當事人對另一方當事人陳述的案件事實明確表示承認的,另一方當事人無需舉證。但涉及身份關系的案件除外。簡言之,自認是指當事人在訴訟過程中對另一方當事人陳述的不利于自己的案件事實的承認。本期干貨整理民事訴訟關于自認的相關裁判規則和司法觀點,供讀者參閱。裁判規則1.財產保險合同中,雙方當事人根據真實意思表示達成的《賠償協議書》及《貨運險賠償確認書》是對財產損害賠償金額的自認,如請求撤銷需對可撤銷的理由舉證——云南福運物流有限公司與中國人壽財產保險股份公司曲靖中心支公司財......
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意見: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25條、第30條之規定,在二審終結前,人身損害賠償案件受害人由農村戶口轉為城鎮戶口,并已在城鎮居住生活的,應當適用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標準確定殘疾賠償金數額。 觀點來源 《民事審判指導與參考》(總第38集),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一庭編/奚曉明主編,法律出版社2009年10月第1版,摘自《指導性案例:訴訟期間受害人由農業戶口轉為城鎮戶口并已在城鎮居住生活,應任何計算殘疾賠償金》一文,P17......
人保代償8000逾期200多天:人保代償2000多逾期起訴案例 隨著保險行業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保險公司涉足代償業務,以滿足廣大客戶的多元化需求。然而,在代償過程中,由于各種原因,有時會發生逾期情況。而今天要分享的案例,就是人保代償8000逾期200多天,最終起訴的案例。 案例背景: 近日,我國保險公司人保財險起訴了一起代償逾期案件。該案件涉及人保財險代償的一款保險產品,保險金額為8000元,逾期時間為200多天。經過多次催收無果,人保財險最終采取了法律手段,將對方告上法庭。 案件經過......
在司法實踐中,對于用人單位以外的第三人侵權導致的工傷,勞動者是否可以既向第三人主張民事侵權賠償,又主張工傷保險待遇,長期以來各地司法實踐不一,分別采取不同的救濟模式,小編整理近年來有關的法律法規及司法解釋供大家參考學習。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
【案情】 【分歧】【評析】 在勞動爭議糾紛的案件中,經常有因工致傷致殘的情況。在這一類案件中,除了要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和《工傷保險條例》外,還要適用《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和本地關于實施...
作者按 受益人是人身保險合同的關系人,也是人身保險合同履行后的最終利益獲得者。通過指定受益人,不僅體現被保險人與投保人的投保意愿,而且可以防范道德風險。因此,確定受益人對實現保險合同目標至關重要,是保險合同價值體現的根本。在實踐中,投保人和...
【要點提示】 保險合同糾紛中,人民法院對歧義格式條款含義的解釋不應排除《合同法》第四十一條的適用。通常理解應定義為一般人的理解,法院在確定一般人對格式條款的理解時,應借助于《合同法》第一百二十五條規定的解釋原則。 【基本案情】 原告高-峰...
摘要:近幾年新興的網約車服務發展迅速,尤以滴滴出行為代表,給人們出行帶來方便的同時,也引發了諸多法律問題。一旦發生交通事故,受害者該找誰承擔責任成為一大難題,滴滴車主有責任自然難辭其咎,那么滴滴是否應承擔責任?如何承擔責任?保險公司如何賠償...
來源:民事法律參考1.因保險標的危險程度顯著增加而發生的保險事故,保險人不承擔賠償責任在合同有效期內,保險標的的危險程度顯著增加的,被保險人應當及時通知保險人,保險人可以增加保險費或者解除合同。被保險人未作通知,因保險標的危險程度顯著增加而...
一、連環購車未辦理轉移登記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致人損害登記車主應否承擔損害賠償責任【觀點摘要】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意見:連環購車未辦理轉移登記或者變更登記手續,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時登記的機動車所有人應否承擔賠償責任,應當根據案件具體情況分別進行...
以下為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一庭在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審判指導叢書:《侵權賠償案件審判指導》一書中刊載的關于交通事故糾紛案件的10個司法觀點(2022版)。希望對青年律師辦理交通事故糾紛案件有所助益。01.實務問題一問:交通事故中,被侵權人的個...
1.交通事故的受害人沒有過錯,其體質狀況不屬于減輕侵權人責任的法定情形——榮寶英訴王陽、永誠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江陰支公司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案本案要旨:交通事故的受害人沒有過錯,其體質狀況對損害后果的影響不屬于可以減輕侵權人責任的法定情...
? 案例索引:王春雪與魏橋公司勞動爭議案【(2021)魯民再11號】?裁判要旨:雖然依法繳納社會保險是用人單位的法定義務,但在王春雪自愿不予辦理的情況下,其再以魏橋公司未依法為其繳納社會保險為由,要求解除勞動合同并支付經濟補償金,明顯有違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