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民法典》(物權編)第二百七十六條規定,建筑區劃內,規劃用于停放汽車的車位、車庫應當首先滿足業主的需要。 從該條文不難看出,其目的是限制開發商將便利業主生活的車位、車庫以高價出售給小區外的人員。然而,在該條文的實際適用過程中,仍然存在著許多問題。首先,滿足業主需要的首先該如何理解?是否可以理解為優先?業主的需要是潛在需要還是現實需要?對這些問題的不同解釋會導致法律適用產生不同的結果。因此,只有對該條文中首先滿足業主需要進行準確界定,才能切實保障各方利益,避......
一、締約上過失責任的概念及法律規定 締約上過失責任是指在合同訂立過程中,一方因違反誠實信用原則所產生的義務,而致另一方的信賴利益的損失所應承擔的損害賠償責任。 早在羅馬法上就有了有關締約上過失責任的討論,但沒有形成締約上過失責任的完整理論。締約上過失責任的系統、詳細的理論是由德國學者耶-林提出的。1861年,耶-林在其主編的《耶-林學說年報》第四卷上發表了《締約上過失,契約無效與未臻完全時之損害賠償》一文。耶-林在該文中指出:從事契約締結的人,是從契約交易外的消極義務范疇,進入契約上的積極義務......
為保護公民個人信息,2009年2月28日起施行的《刑法修正案(七)》增設了刑法第253條之一,規定了出售、非法提供公民個人信息罪和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罪兩個罪名。 這是首次直接對侵害公民個人信息的違法行為進行刑罰治理。立法工作機構在說明立法理由時指出,上述罪名的增設是為了保護公民的人身、財產安全、個人隱私以及正常的工作、生活不受侵害和干擾,保護公民個人信息不被泄露。 2015年11月1日起施行的《刑法修正案(九)》對刑法第253條之一作出修改完善: 一.是......

為保護公民個人信息,2009年2月28日起施行的《刑法修正案(七)》增設了刑法第253條之一,規定了出售、非法提供公民個人信息罪和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罪兩個罪名。 這是首次直接對侵害公民個人信息的違法行為...
所謂債權轉讓,比如:甲(債務人)欠乙(債權人)貨款50萬元,當乙又欠丁50萬元時,乙可以將她對甲享有的50萬元債權轉讓給丁。 找到甲說:你欠我的50萬元不用給我還了,我欠還丁50萬沒還,你直接把錢還給丁吧...
內容提要:盡管很多民法學者嘗試著承認法人存在精神損害的理論構建,卻始終難以提出令人信服的論據。本文試圖在分析法人本質、法人人格權利的客體、內容和性質以及合理界定精神損害的涵義、賠償范圍后,得出否定法人適用精神損害賠償制度這一論點具有合理性必...
公民的環境權利(或稱為公民環境權)是指公民擁有享有良好環境的權利,通常包括環境使用權、知情權、參與權和請求權。它區別于:(1)公民、集體或國家對環境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權;(2)國家在環境保護過程中擁有的立法、行政和司法的權力;(3)私法上與環...
某保險公司承保了一筆石油股份有限公司的機器設備損壞險。2003年4月,被保險人提出賠償請求,起因是在2002年11月大修時發現3臺法國產的半時換熱器損壞,因泄漏而無法使用,損壞設備在上海的一家法國公司修理。換熱器使用的一個特點是越緊越漏...
表見代理最早起源于德國民法典,隨之大陸法系和普通法系確立了這項法律制度。 一、表見代理制度的理論基礎 1. 表見代理最早起源于德國民法典,隨之大陸法系和普通法系確立了這項法律制度。德國民法典170-17...
2015年,張三(男方)與李四(女方)結婚,婚后育有一子,買了一套商品房。 2018年,張三為了提高生活質量,做起了生意,找朋友借了200萬元,沒想到做生意竟然賠了,借來200萬打了水漂。張三和李四經商量...
(一)符合現代立法的發展趨勢。現在非財產損失作為損害賠償的范圍已經成為世界性潮流。應順應世界立法的發展趨勢,將精神損害賠償引入我國的附帶民事訴訟中來。 (二)實行精神損害賠償不是將公民的人格、名譽當成了商品。人格和尊嚴不能等價交換并不等于說...
案例一:一輛小轎車壓實線掉頭,這時一輛電動車從后方快速駛來,見小轎車掉頭便采取緊急制動,結果電動車向前翻倒,一家三口重重摔在地上,電動車與機動車未發生碰撞。交警事故責任認定:雖然電動車存在超載、超速等問題,但小轎車的違章掉頭確實影響了電動...
內容提要:近年來,道路交通事故頻發,事故受害人請求賠償精神損害以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民事案件居高不下,但是由于法律制度的不完善及理解適用的不統一,影響了法律的公正性。正確認識和理解道路交通事故之精神損害賠償的相關規定,最大限度的保護事故受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