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勞動爭議仲裁調解書與裁決書的區別
勞動爭議仲裁調解書和仲裁裁決書的法律效力不同之處表現在:
(1)生效的時間不同。
“調解書自送達之日起具有法律效力”。仲裁裁決書并不是送達后立即生效,而是當事人自收到裁決書之日起15日內不起訴的,裁決書即發生法律效力。
(2)提起訴訟的權利不同。
當事人雙方或其中一方不得就調解書的內容向人民法院起訴,而對裁決書,當事人對其不服或有異議,可在法定的期限內向人民法院起訴。
相關法律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第十四條?經調解達成協議的,應當制作調解協議書。
調解協議書由雙方當事人簽名或者蓋章,經調解員簽名并加蓋調解組織印章后生效,對雙方當事人具有約束力,當事人應當履行。
自勞動爭議調解組織收到調解申請之日起十五日內未達成調解協議的,當事人可以依法申請仲裁。
第四十三條?仲裁庭裁決勞動爭議案件,應當自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受理仲裁申請之日起四十五日內結束。案情復雜需要延期的,經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主任批準,可以延期并書面通知當事人,但是延長期限不得超過十五日。逾期未作出仲裁裁決的,當事人可以就該勞動爭議事項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仲裁庭裁決勞動爭議案件時,其中一部分事實已經清楚,可以就該部分先行裁決。
首先,要到調解委員會辦理調解;其次,到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那里仲裁;最后,就是上訴法院。 法律依據: 《勞動法》第七十七條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發生勞動爭議,當事人可以依法申請調解、仲裁、提起訴訟,也可以協商解決。調解原則適用于仲裁和訴訟程序。 ...
仲裁和訴訟具有共性,從宏觀層面上講,二者都是第三方機構解決糾紛的程序性制度,但是,在發生、管轄、裁判者選擇、審理案件的規則與標準、審級等方面,二者的差異還是相當明顯的。首先,仲裁沒有級別管轄與地域管轄的限制。在約定仲裁機構時,當事人可以根據...
勞動仲裁是指由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對當事人申請仲裁的勞動爭議居中公斷與裁決。在我國,勞動仲裁是勞動爭議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必經程序。按照《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規定,提起勞動仲裁的一方應在勞動爭議發生之日起一年內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出書...
《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已于2008年5月1日起施行。該法共四章54條。與1995年1月1日實施的《勞動法》相比,明確了勞動調解、仲裁的法律規定,從程序和實體上更好地保護了勞動者權益,主要有以下十個方面的新規定。 一、勞動仲裁適用范圍擴大...
我們都知道勞動者解決勞動爭議最基本的途徑有勞動爭議調解和勞動爭議仲裁兩種,但是這兩種爭議有哪些區別呢? 1.勞動爭議調解和勞動爭議仲裁的調解文書不同:企業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在調解成功后制作的是調解協議書,...
一、通常情況下入職就是轉正嗎 入職滿試用期以后方可轉正。 二、入職和轉正的區別 1、入職與轉正的概念不同 求職者已經通過招聘單位的審查把關,被招聘單位通知錄用,可以進入招聘單位開始試用的這一過程,稱為入職。換言之,入職就是勞動者在用人單位...
內容摘要:訴訟不如仲裁,仲裁不如調解,而調解又不如預先防止發生法律糾紛,這幾乎是不言而喻的。[1](520)將調解與仲裁相結合,充分發揮各自的優點,能促使糾紛得以更快更經濟地解決。隨著社會的發展,這種結合顯示出越來越強大的生命力。 關鍵詞:...
在勞動仲裁過程中,雖然勞動合同是一種很重要的證據,但并不是沒有勞動合同就無法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在勞動仲裁過程中,根據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的規定,實行舉證責任倒置,這是和民事法律訴訟中最大的區別,也就是說用人單位承擔主要的舉證責任,但勞動者仍...
逾期解除合同與勞動仲裁的區別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經濟的飛速進步,勞動合同制度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然而,在實踐中,由于各種原因,有時會出現用人單位和勞動者未能在合同約定的期限內解除合同的情況。針對這種情況,逾期解除合同與勞動仲裁之間存在...
勞動仲裁當事人可以請求一裁終局嗎依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發生勞動爭議時,當事人申請勞動仲裁的,是可以申請一裁終局的,如果是爭議多金額不超過當地月最低工資標準12個月金額等的案件,是一裁終局。《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四十七條?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