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環境污染也日益嚴重,環境問題已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民事和行政的法律手段已不足以對其進行有效地防治和解決,許多國家開始越來越多地采用刑事手段來懲治危害環境的行為,以彌補其他法律手段的不足。當前,我國的環境犯罪現象十分突出,如何運用刑法的手段來保護環境,杜絕環境污染,進而使生態免遭破壞,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緊迫任務。我國1997年3月頒布的《刑法》在第六章第六節規定了破壞環境資源保護罪”,標志著我國依法治理、保護環境的工作已進入到一個新的發展階段,但也還存在很多不足有待進一步完善。一、我國有關環境犯罪規定的現狀(一)我國刑法對環境犯罪規定的進步性結合我國1997年3月頒布的《刑法》,歸納我國刑法有關懲治環境犯罪的相關規定,總結其進步性主要體現在如下3個方面。1.設專節懲治環境犯罪。我國現行刑法采法典式”的立法模式,在原刑法典、單行刑法和附屬刑法的基礎上,對有關環境犯罪的內容加以整合、補充和修改,在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一章中設立破壞環境資源保護罪”專節,既體現了懲治環境犯罪規定的系統性和科學性,又增強了懲治環境犯罪的可操作性,對懲治環境犯罪也更有針對性。2.規定了一系列環境犯罪的具體罪名,擴大了環境刑事立法保護的范圍。按我國《環境保護法》第2條的規定,環境”是指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各種天然的和經過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總體。依環境的自然屬性和犯罪手段特征的不同,我國刑法按主客觀相統一的原則,嚴格遵循傳統犯罪構成理論將環境犯罪分為兩大類:一是污染環境的犯罪和破壞自然資源保護的犯罪。前者包括重大環境污染事故罪、非法處置進口的固體廢物罪、擅自進口固體廢物罪等3個具體罪名。后者包括非法捕撈水產品罪,非法獵捕、殺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非法收購、運輸、出售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珍貴、瀕危野生動物制品罪,非法狩獵罪,非法占用耕地罪,非法采礦罪,破壞性采礦罪,非法采伐、毀壞珍貴樹木罪,盜伐、濫伐林木罪,非法收購盜伐、濫伐的林木罪等11個罪名。我國突出了作為國家基本法律的刑法在懲治環境犯罪中的作用,較為詳細地規定了多種環境犯罪。3.加大了環境犯罪刑罰力度。過去我國對環境犯罪的懲治,在罪與刑的關系上不相適應,處罰明顯偏輕,主要原因是囿于傳統的犯罪分類標準及對防止污染、保護自然資源的特殊價值和維持生態平衡、保護環境的重要性認識不足。例如,1979年刑法僅有的128條盜伐、濫伐林木罪最高處3年有期徒刑;129條非法捕撈水產品罪和130條非法狩獵罪最高處2年有期徒刑。而1997年刑法借鑒國外刑法規定了較為適中的刑罰,將這三種罪分別提高到7年和3年有期徒刑,其他罪則最高刑可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二)我國刑法對環境犯罪規定的不足我國環境犯罪規定的不足主要在于宏觀方面。如沒有借鑒為西方發達國家實踐所證明的有效保護環境、打擊環境犯罪的一些先進做法:在犯罪構成理論中實行因果關系推定原則、嚴格責任原則和危險犯”。1.部分自然因素沒有納入刑法保護范圍。例如刑法遺漏了對草原資源及自然風景名勝的保護,沒有規定水和海洋污染犯罪;還有破壞環境罪以外的其他犯罪行為也可能造成環境與生態利益的巨大破壞,但刑法在規定對這些行為處罰時,并沒有升到保護環境的高度。2.沒有適用因果關系推定原則及嚴格責任原則。在確認環境犯罪的因果關系和責任制度的問題上,我國傳統的因果關系理論面臨一定的挑戰。環境犯罪作為一類新型的犯罪,往往不但有巨大的社會危害性,更與普通犯罪有著很大不同,其中突出的一點在于因果關系認定上十分困難和復雜,常常涉及深奧的科技專業知識,運用一般技術手段、知識經驗和傳統刑法理論難以或不可能查明,原因事實與損害發生的因果關系,損害程度,損害內容和損害發生經過之間的關系往往不甚明了,以致證明主觀過失極為困難。無罪過則無犯罪,也無刑事責任,是我國刑法遵循的一個重要原則。[1]按傳統主客觀相一致原則在這種情況下,從正面直接準確的認定行為”是必然導致該結果”發生的行為,即按嚴格意義上的必然結論將使許多環境犯罪游離于刑事法網之外,很難追究該罪的刑事責任。如果有條件的實行嚴格責任原則或因果關系推定原則,既可提高訴訟效率,減少訴訟成本;又可以使環境犯罪分子得到應有制裁,受害人得到及時救;而且又不失科學,避免了無休止拖延訴訟時間,提高了訴訟效益,并且使潛在犯罪人減少僥幸心理,從而更好地預防犯罪,保護環境。
摘要:商業秘密又稱工商秘密,它能給權利人帶來經濟利益,往往會引起權利主體競爭對手的關注,利用各種手段獲取商業秘密,從而使合法的權利主體喪失競爭優勢,對其生產經營造成不利影響。中國加入WTO以后,對商業秘密的保護,不僅關系到商業秘密權利人的利...
【摘要】經濟危機為環境保護提供了機遇和挑戰,同時也對環境資源立法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本文分析了經濟危機背景下中國環境資源保護工作面臨的形勢,從完備性、適時性、一致性和有效性四個方面指出了中國環境資源立法的不足,并結合立法工作實踐,提出了環境資...
以預防為基本導向的企業家犯罪問題研究,不僅涉及刑事合規理論前沿問題,而且涉及現實的企業產權保護、營商環境構建以及促進企業和企業家健康發展等多方面內容,具有深刻的政策背景與重大實踐需求。北京師范大學中國企業家犯罪預防研究中心(下稱中心)依據大...
摘要:本文通過對環境經濟法律體制的深入分析,闡述了其在環境立法發展中的必要性和具體體現。面臨著中國環境問題的巨大考驗,僅僅依靠行政機關的硬性管制是遠遠不夠的,這就需要引入環境經濟的法律手段,通過其固有的市場競爭機制達到環境資源的保護和合理利...
未成年人法修訂草案的幾點建議目前未成年人保護法處于二審稿階段,而有關的專家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建議主要是四點,分別是:1、強化打擊侵害未成年人網絡犯罪力度主要的措施是不得利用網絡發布針對未成年人的違法犯罪信息,如含有淫穢、色情、暴力、賭博、涉...
【摘要】近年來,全球環境急劇惡化,生態災難不斷發生,如何保護環境、善待自然,人類面臨嚴峻考驗。世界各國積極采取各種措施來減少環境破壞,改善生態平衡,其中用國際刑法來規制國際環境破壞行為越來越受到國際社會關注。但由于刑法較其他部門法更加本土化...
[內容提要]:鄭州撬門公證案的發生至終審判決的落幕,留給我們公證人員思考的問題太多太多,本文從占有制度入手,分析撬門行為的違法性,進而對公證的合法性原則做簡單的思考,并結合該終審判決簡單討論一下公證責任的問題,發表一點關于公證員素質的感想。...
1.《中華人民共和國循環經濟促進法》中進行了哪些法律責任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循環經濟促進法》中進行了以下法律責任的規定:第四十九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循環經濟發展綜合管 理部門或者其他有關主管部門發現違反本法的行為或者接 到對違法行為的舉報后不...
行政許-可聽證是行政許-可(審批)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程序。其作用十分重要。今年6月29日,桑植縣水利局在本縣五道水鎮集鎮人畜飲水工程取水許-可之前,舉行了公開聽證,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一、聽證事由:取水申請人陳*海系五道水集鎮人飲經營管理工...
以預防為基本導向的企業家犯罪問題研究,不僅涉及刑事合規理論前沿問題,而且涉及現實的企業產權保護、營商環境構建以及促進企業和企業家健康發展等多方面內容,具有深刻的政策背景與重大實踐需求。北京師范大學中國企業家犯罪預防研究中心(下稱中心)依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