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案情介紹
小明為某公司的職工,入職時,王剛與公司商量,并簽訂合同,合同主要內容為公司不給自己繳納保險費,將其費用算在他的工資內,如果發生工傷事故后一切費用由自己承擔,雙方均沒有反對。
2015年,小明在工作期間不慎受傷。送去醫院救治,被認定為四級傷殘,花費醫療費用總計12萬元。小明請求公司為其支付12萬元醫療費用,公司拒絕支付,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為小明從工傷保險基金中先行支付。后該機構向公司追償小明的12萬元醫療費用,公司拒絕支付,理由是公司與職工小明達成書面約定,發生事故后,一切費用由小明自己承擔,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應當向小明追償。
雙方不和,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將該公司訴至法院,請求法院支持關于要求該公司支付12萬元費用的訴訟請求。
法院最終支持了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的訴訟請求,理由是什么呢?我們來好好分析分析。
一、分析公司與小明簽訂合同的效力?
很多時候,企業往往會與職工簽訂有關不繳納工傷保險的合同,這時我們就要來分析合同的效力。一般來說,工傷保險是國家強制企業為員工繳納的險種,以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根據《合同法》第52條第5款規定:“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的合同會被認定為無效。公司與小明簽訂有關不繳納工傷保險的合同無效。
二、小明符不符合享受工傷保險待遇的情形?
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的規定:“職工因工作原因受到工傷事故或者患職業病,且經工傷認定的,享受工傷保險待遇,其中,經勞動能力鑒定喪失勞動能力的,享受工傷待遇。”小明是在工作期間受傷的,符合該條法律規定有關享受工傷保險待遇的情形。
三、用人單位是否依法為職工繳納工傷保險待遇?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如果先行從工傷保險基金中先行支付,應當向誰追償?
在本案例中,由于公司未依法給小明繳納工傷保險費,發生工傷事故后,公司拒絕支付工傷保險待遇,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從工傷保險基金中先行支付了小明的醫療費12萬元。
根據《工傷保險條例》規定:“職工所在用人單位未依法繳納工傷保險費,發生工傷事故的,由用人單位支付工傷保險待遇。用人單位不支付的,從工傷保險基金中先行支付,從工傷保險基金中先行支付的工傷保險待遇應當由用人單位償還。用人單位不償還的,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可以依照本法第63條規定追償”。
但是,現實生活中也存在由于第三人的原因造成職工受傷,這時追償的主體便發生改變,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的規定:“第三人原因造成工傷,第三人不支付工傷醫療費用或者無法確定第三人的,由工傷保險基金先行支付,工傷保險基金先行支付后,有權向第三人追償。”
所以,在面對現實生活中出現的工傷事故,我們要注意分析造成工傷事故的主體,區別對待,適用對應法條。本案中,不存在第三人造成小明受傷,所以應當向小明所屬公司追償。
四、工傷保險基金與用人單位分別需要支付哪些費用?
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的規定,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的情形包括以下九種:
1、治療工傷的醫療費用和康復費用;
2、住院伙食補助費;
3、到統籌地區以外就醫的交通食宿費;
4、安裝配置傷殘輔助器具所需費用;
5、生活不能自理的,經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的生活護理費;
6、一次性傷殘補助金和一至四級傷殘職工按月領取的傷殘津貼;
7、終止或解除勞動合同時,應當享受的一次性醫療補助金;
8、因工死亡的,其遺屬領取的喪葬補助金、供養親屬撫恤金和因工死亡補助金;
9、勞動能力鑒定費。
由用人單位支付的費用包括以下三種:
1、治療工傷期間的工資、福利;
2、五級、六級傷殘職工按月領取的傷殘津貼;
3、終止或者解除勞動合同時,應當享受的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
在本案中,由于公司未給小明依法繳納工傷保險費,其醫療費用總計12萬元應當由公司承擔。除去醫療費用外,公司還需要支付的費用包括以下幾種:
1、治療工傷期間的工資、福利;
2、一次性傷殘補助金和一至四級傷殘職工按月領取的傷殘津貼
3、生活護理費;
4、勞動能力鑒定費。
在現實生活中發生的工傷事故,針對用人單位是否為員工依法繳納工傷保險費,用人單位和工傷保險基金支付的費用有所不同。我們必須認真分析,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維護自己的利益!
來源:網絡
如何處理工傷事故是用人單位不可避免的最為常見的法律問題之一。 工傷事故,又稱勞動事故,有廣義、狹義之分。在狹義上,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有關工傷保險的業務指南中指出“工傷事故應該是指適用《工...
一、處理新員工入職出現工傷的問題時應該注意什么 新員工入職出現出現工傷,亦稱為在社保空白期內勞動者發生工傷事故,此時應由企業來承擔工傷保險賠償責任。 1、勞動者相對企業處于較為弱勢的群體,所以在法律層面上較為傾向對勞動者的保護。 我國法律...
【裁判要旨】【案情】 【審判】【評析】一、雇員與用人單位之間的責任承擔二、雇員與第三人之間的責任承擔 三、第三人與用人單位的責任承擔 在現實生活中,除了單純的工傷事故、單純的工作中發生事故、單純的第三人原因侵權事故外,還可能存在第三人與...
因交通事故而導致的工傷事故,在賠償責任上屬于民事侵權賠償責任,與工傷保險賠償責任兩種法律責任的競合。在工傷保險待遇與民事侵權賠償之間,受害人運用何種救濟手段得到賠償,引起了法律人及社會公眾的廣泛關注和爭論。 本文從交通事故賠償與工傷事故賠償...
交通事故工傷怎么賠償 交通事故工傷怎么賠償,人身損害賠償項目有哪些。碰到交通事故的案子,作為律師難免會比客戶面臨更多的問題。案件中客戶往往無法按照我們所述的部門條例去理賠,甚至有些交通事故不屬于工傷,卻受到了工傷保險部門的處理,難...
私車公用是指公司股東、高管和員工個人將自有的車輛在工作時間內,自己駕駛或者同意他人駕駛自己的私家汽車執行工作任務的行為、公司給予支付租賃費或者汽油費、路橋費、汽車維修費等費用或者發放補貼的一種經濟行為。 ...
胡圣華自2016年3月8日進入仁豐公司,未繳納社會保險。 2016年7月31日胡圣華駕駛電動自行車在上班途中發生交通事故受傷,經交警部門認定胡圣華在交通事故中無責任。胡圣華受傷后住院23天。2017年1月...
一、確定私車公用交通肇事損害賠償責任主體的依據及歸責原則 從私車公用的運行利益上講,運行利益歸屬于用人單位;從運行支配上講,處于履行職務或者完成任務過程中的、駕駛私車的職工是要接受用人單位的管理支配的,車不能自行,是被管理支配的人又管理支配...
勞動者張三入職用人單位甲公司后一個月內,在工作時因摔倒住院。傷情經鑒定構成工傷。 后勞動者張三以甲公司未繳納社會保險而應承擔工傷保險待遇損失為由提起勞動仲裁,張三的訴求得到支持。甲公司不服仲裁結果,主張勞...
工傷保險老板不給報自己可以報么 工傷保險老板不給報自己可以報么?公司不交工傷保險應該由哪個部門來審核呢?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和國家政策的轉變,許多國企和事業單位都開始擁抱互聯網+、加強與外部的溝通合作,特別是互聯網+金融金融。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