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的意義和基本要求
1、意義: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
2、基本要求: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必須堅持立法先行,發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質量這個關鍵。要恪守以民為本、立法為民理念,貫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每一項立法都符合憲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擁護。要把公正、公平、公開原則貫穿立法全過程,完善立法體制機制,堅持立改廢釋并舉,增強法律法規的及時性、系統性、針對性、有效性。
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形成, 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取得的重大成就,為新形勢下全 面推進依法治國奠定了重要基礎。
改革開放30多年來,在黨中央的領導下,經過各方面 堅持不懈的共同努力,以憲法為核心,以憲法相關法、民法 商法、行政法、經濟法、社會法、刑法、訴訟與非訴訟程序法等多個法律部門的法律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 法規等多個層次的法律規范構成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 體系已經形成,國家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總體上實現了 有法可依,這是我國社會主義法制建設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逐步走向成熟的重要標志。法律 體系的形成和發展,有力地推動和保障了改革開放和社會 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有力地維護和發展了最廣大 人民的根本利益。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意義: 1 為實現依法治國提供有法可依,從整體上為國家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的各個方面實現了有法可依;為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依法行政提供了更加完善的法律依據;為公民權利提供了更完善的法律保障,能更充分地維護國家利益,規范公民自身行為。
2 標志著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和依法治國事業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發展階段,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義。能更好為實現人民當家作主提供基本保證,能更好地促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推動社會文明和社會進步。為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國家長治久安提供法制保障。
可以分為規范作用與社會作用。
這是根據法在社會生活中發揮作用的形式和內容,對法的作用的分類。從法是一種社會規范看,具有規范作用,規范作用是法作用于社會的特殊形式;從本質和目的看,法又具有社會作用,社會作用是法規制和調整社會關系的目的。
這種對法的作用的劃分使法與其他社會現象相區別,突出了法律調整的特點;同時,又明確了各個時期法律目的的差異。 法的規范作用可以分為指引、評價、教育、預測和強制五種。
法的這五種規范作用是法律必備的,任何社會的法律都具有。但是,在不同的社會制度下,在不同的法律制度中,由于法律的性質和價值的不同,法的規范作用的實現程度是會有所不同的。
指引作用是指法對本人的行為具有引導作用。在這里,行為的主體是每個人自己。
對人的行為的指引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個別性指引,即通過一個具體的指示形成對具體的人的具體情況的指引;一種是規范性指引,是通過一般的規則對同類的人或行為的指引。個別指引盡管是非常重要的,但就建立和維護穩定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而言,規范性指引具有更大的意義。
從立法技術上看,法律對人的行為的指引通常采用兩種方式:一種是確定的指引,即通過設置法律義務,要求人們作出或抑制一定行為,使社會成員明確自己必須從事或不得從事的行為界限。一種是不確定的指引,又稱選擇的指引,是指通過宣告法律權利,給人們一定的選擇范圍。
評價作用是指,法律作為一種行為標準,具有判斷、衡量他人行為合法與否的評判作用。這里,行為的對象是他人。
在現代社會,法律已經成為評價人的行為的基本標準。 教育作用是指通過法的實施使法律對一般人的行為產生影響。
這種作用又具體表現為示警作用和示范作用。法的教育作為對于提高公民法律意識,促使公民自覺遵守法律具有重要作用。
預測作用是指憑借法律的存在,可以預先估計到人們相互之間會如何行為。法的預測作用的對象是人們相互之間的行為,包括公民之間、社會組織之間、國家、企事業單位之間以及它們相互之間的行為的預測。
社會是由人們的交往行為構成的,社會規范的存在就意味著行為預期的存在。而行為的預期是社會秩序的基礎,也是社會能夠存在下去的主要原因。
強制作用是指法可以通過制裁違法犯罪行為來強制人們遵守法律。這里,強制作用的對象是違反者的行為。
制定法律的目的是讓人們遵守,是希望法律的規定能夠轉化為社會現實。在此,法律必須具有一定的權威性。
離開了強制性,法律就失去了權威;而加強法律的強制性,則有助于提高法律的權威。 社會作用是從法的本質和目的這一角度出發確定法的作用,如果說法的規范作用取決于法的特征,那么,法的社會作用就是由法的內容、目的決定的。
法的社會作用主要涉及了三個領域和兩個方向。三個領域即社會經濟生活、政治生活、思想文化生活領域;兩個方面即政治職能(通常說的階級統治的職能)和社會職能(執行社會公共事務的職能)。
當然,盡管法在社會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法律不是萬能的,原因在于:(1)法律是以社會為基礎的,因此,法律不可能超出社會發展需要“創造”或改變社會;(2)法律是社會規范之一,必然受到其他社會規范以及社會條件和環境的制約;(3)法律規制和調整社會關系的范圍和深度是有限的,有些社會關系(如人們的情感關系,友誼關系)不適宜由法律來調整,法律就不應涉足其間;(4)法律自身條件的制約,如語言表達力的局限。在實踐活動中,法律必須結合自身特點發揮作用。
1.質量管理培訓主要是講哪些內容 質量管理培訓內容包括如下三個方面:1、質量意識教育提高質量意識是質量管理的前提,而領導的質量意識更直接關系到企業質量管理的成敗。因此,質量意識教育被視為質量培訓的首要內容。質量意識教育的重點是要求各級員工理...
1.如何充分發揮法治文化在新時期法制宣傳中的作用 一、法治文化是弘揚和傳播社會主義法治精神的重要載體 法治文化是一種以弘揚法治精神和傳播法治理念為宗旨的法律實踐活動。一方面,它培養形成了人有關法的理念、心理和習慣;另一方面,它給大家灌輸了...
[編輯本段]一、民法的概念 在民法慈母般地眼神下,每一個公民就是整個國家。——孟德斯鳩 1、定義:民法是調整平等民事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及其他非法人組織之間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是法律體系中的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 民...
學習是透過教授或體驗而獲得知識、技術、態度或價值的過程,從而導致可量度的穩定的行為變化,更準確一點來說是建立新的精神結構或審視過去的精神結構,但又可分為不同的類型,如嘗試錯誤法學習、經典性條件作用、操作性條件作用、頓悟學習、潛伏學習、右腦學...
1.法律法規的現實指導意義 可以分為規范作用與社會作用。這是根據法在社會生活中發揮作用的形式和內容,對法的作用的分類。從法是一種社會規范看,具有規范作用,規范作用是法作用于社會的特殊形式;從本質和目的看,法又具有社會作用,社會作用是法規制和...
就企業法律顧問的一般性而言,防范風險是企業聘請法律顧問的基本動機所在,也是律師在提供法律顧問服務的基本點。風險防范的重點,律師各有倚重:比如,有的律師將企業刑事法律風險作為重點,有的律師將合同風險管理作為焦點,有的律師則將重點放在勞動用工方...
1.體系外來文件清單和使用的法律法規清單如何理解 1.對外來文件進行識別,并控制其分發,防止誤用;2.確保客戶所提供的相關文檔得到適當的管理,保存及保密。以下是《外來文件管理規定》中的一部分:1.規定適用的范圍:(1)適用于本公司所有部門從...
1.黨內法規制度有哪些 第一條為了規范中國共產黨黨內法規制定工作,建立健全黨內法規制度體系,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根據《中國共產黨章程》,制定本條例。第二條黨內法規是黨的中央組織以及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中央各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制...
1.古雅典的法律制度 古希臘法律制度 一、古希臘法的含義和特點 古希臘法泛指存在于古代希臘世界所有法律的總稱。其一般特征是:各城邦國家各自制定和適用自己的法律,且大都是系統的成文法規,內容詳盡,部門完備;缺乏象羅馬法那樣的嚴密法典,審理案件...
導讀:近期,一個超級重磅的樓市調控措施公布了:國土部、住建部聯合發布了《利用集體建設用地建設租賃住房試點方案》,宣布將13個城市納入試點!這是樓市調控以來,真正意義上的大招,其影響將非常巨大,對于樓市堪稱重磅炸彈,顯示出中國樓市格局的重大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