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宜興市新街街道海德名園一、二、三期小區的開發商系恒興公司。在海德名園二期內建有海德名園會所,該會所的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載明的建設項目名稱為海德名園會所、建設規模為兩層1215 平方米。該證的“附圖及附件名稱”內載有:其中物業管理用房建筑面積700平方米,核發紅卡等內容。根據規劃部門的解釋,“核發紅卡”的房產不得銷售。該會所至今沒有房產證。2008 年 11月1日,恒興公司與紫竹物業公司簽訂物業移交驗收接管協議,約定紫竹物業公司自2008 年10月30日開始承接物業。海德名園二期第26幢會所除物業公司使用的476 平方米物業用房外,其余面積647.62平方米是由恒興公司使用或控制。
原告海德名園業委會訴訟請求:確認海德名園二期26 幢會所中除物業用房外的647.62 平方米的房屋所有權為宜興市新街街道海德名園全體業主所有,判令恒興公司與紫竹物業公司支付自2008 年11月1日起計算至起訴之日止租賃費用。
裁判理由:
江蘇省無錫市中級人民法院二審認為:案涉會所屬海德名園全體業主所有,理由如下:《物權法》第七十條規定,業主對建筑物內的住宅、經營性用房等專有部分享有所有權,對專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享有共有和共同管理的權利;該法第七十三條規定,建筑區劃內的其他公共場所、公用設施和物業服務用房,屬于業主共有。《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建筑物區分所有權糾紛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條規定,除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共有部分外,建筑區劃內的以下部分,也應當認定為《物權法》第六章所稱的共有部分:(二)其他不屬于業主專有部分,也不屬于市政公用部分或者其他權利人所有的場所及設施等。
本案中,案涉會所位于海德名園小區內,與476平方米的物業用房同屬一套建筑的整體,根據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物業移交接管協議備案證明存根、以及恒興公司與紫竹物業公司簽訂的物業移交驗收接管協議等書面證據所載明的內容來看,恒興公司在移交物業時,是將會所與物業用房一并作為配套用房移交給紫竹物業公司,而且寫明產權歸全體業主所有。海德名園業委會在本案中提供了上述證據,對其主張已經盡到初步舉證義務。
而恒興公司辯稱會所系其公司所有,作為海德名園小區的開發商,恒興公司應當進一步提供充分證據予以證明。恒興公司雖然提供了土地分割證、會所成本核算等證據,但根據一審法院向宜興市國土資源局、宜興市環科園規劃辦公室調查了解的情況,以及宜興市物價司局對海德名園商品房價格核定的相關材料,恒興公司所舉證據并不足以證明會所系其公司所有。根據物價局核定的價格,以及第16、17、19幢小區配套明細表中載明的“會所1300平方米”,可以表明恒興公司已將會所的成本列入商品房價格中,因此沒有必要再專門對會所的建設成本進行審價。綜上,依據《物權法》及司法解釋的規定,針對雙方當事人的舉證情況,應認定案 甚涉會所屬海德名園全體業主所有。
關于恒興公司占有使用案涉會所應當承擔的責任。首先,會所屬于當全體業主所有,恒興公司作為海德名園小區的開發商對此理應知曉,并且在物業移交驗收接管協議備案證明中也明確了該事實,故恒興公司自將物業用房于2008年10月30日移交給紫金物業公司時,本應將會所一并移交給全體業主占有、使用、收益,但恒興公司卻一直無償占有使用至今,致使海德名園全體業主不能使用、收益,從而造成了相應損失。依據《物權法》第三十七條的規定,因恒興公司的侵權,海德名園業委會作為全體業主代表有權請求恒興公司賠償損失。
其次,恒興公司認為海德名園業委會沒有主張過權利,至少表明是同意其公司使用的。但依據《民法總則》第一百四十條的規定,沉默只有在有法律規定、當事人約定或者符合當事人之間的交易習慣時,才可以視為意思表示。海德名園業委會明確表示曾多次向恒興公司提出歸還會所的主張,并未同意恒興公司無償使用,恒興公司亦未能舉證證明其公司占有使用會所符合法律所列上述情形,故恒興公司所提該項上述意見,并無事實和法律依據。
其三,《侵權責任法》第十九條規定,侵害他人財產的,財產損失按照損失發生時的市場價格或者其他方式計算。本案中,原審法院參照會所的租賃費用來確定本案損失,并依法委托評估機構對此進行評估。根據評估機構對會所租賃費用的評估過程來看,評估機構不僅到現場查勘了會所的實際情況,還對類似商業辦公用房的租金情況進行了大量的調查和分析,從而作出了不同時段租賃費用的評估結論,因此評估機構的評估具有事實依據,亦無程序違法之處,恒興公司未能提供相應證據推翻該評估意見,故評估意見合法有效,一審法院據此作為參照確定本案損失,并無不妥。江蘇省無錫市中級人民法院依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一審判決結果:1.宜興市新街街道海德名園二期第26 幢會所除物業用房外的647.62平方米的房屋屬海德名園小區全體業主所有;2.宜興市恒興置業有限公司支付宜興市新街街道海德名園業主委員會損失803150元;3.駁回宜興市新街街道海德名園業主委員會對南京紫竹物業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宜興分公司的訴訟請求。
來源:網絡
在建筑物區分所有權領域,車位、車庫的性質和權屬問題十分重要,其涉及到全體區分所有權人的利益,必須規定清晰、明確的具體規則。本文結合最高法院再審案例詳細解讀:小區地面車位到底歸誰所有?文章來源:法務之家綜合請看此案例,歷經一審、終審、最高法再...
在該最新案例中,關于車位的爭執歷經一審、二審及再審,官司最后打到了最高院,最高院于2017年8月24作出最終裁定:小區地面停車位是由開發商依照行政規劃建設的物業附屬設施,實際上并無建筑物,其本質屬于土地使用權,不能辦理產權登記。開發商將商品...
1.物業法對車位的規定 沒有物業法這一說法,我國的《物權法》對小區車位規定:小區內規劃的車位、車庫應首先滿足業主需求,通過出售、附贈等形式約定使用;占用業主共同公共用地修建的停車位屬業主共有。根據我國《物權法》第七十四條規定:建筑區劃內,規...
我們都知道,現如今,買房難,買車位也很難!很多人貸款幾十萬,好不容易買了房,卻買不起車位了,一個車位少則10萬,多則幾十萬,比車子價格還高,還不能貸款,所以有房的已經不能算壕了,有房又有車位的才是真壕啊!而沒車位的就只能停在小區了,可是在小...
1.對小區車位是怎樣規定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七十四條規定對小區的車位做出了明確規定。具體如下,小區的建筑區劃內,規劃用于停放汽車的車位、車庫應當首先滿足業主的需要。小區建筑區劃內,規劃用于停放汽車的車位、車庫的歸屬,由當事人通過出...
▲小區地下車庫據小區業主委員會主任、70歲的朱申詳先生介紹,從2013年開發商準備出售地下車庫的車位到現在,該小區經歷了不少風波,但是,在業委會的帶領下,通過團結并依靠業主,小區成功解決了地下車庫使用權的歸屬問題,率先在撫州實現了地下車庫使...
某開發商想要將地面車位出租給業主,然而小區業主委員會認為車位系全體業主所有。那么小區地面車位到底歸誰所有呢?一起來看這個案例。 近日,某房地產開發公司將某小區業委會訴至法院,要求確認小區內的59個地面停車...
1.求一道建筑法規案例分析題`要詳細答案 案例1某工程合同規定2007.10.30竣工,在實際施工過程中,先后因下列原因導致關鍵線路中的工程延誤93天. (1)2007.5.10-5.19日,因設計變更等候圖紙停工10天 (2)2007.5...
一、車位能不能進行買賣?能,但是分情況。如果是有產權的車位,二手房購房者可以從賣方那里進行車位購買;如果是只有使用權的車位,二手房購房者可以在辦理物業交割的時候,進行車位租賃或轉交,如果運氣好,趕上賣家的車位使用合同到期,你可以直接辦理更名...
1.二級建造師案例分析題怎么做可以提分 二級建造師案例分析題得分技巧:1、基礎知識點打扎實了,案例不是問題。那么對于基礎知識點的掌握和鞏固,就在于平時選擇題的練習,所以做選擇題不僅僅是為了保證考試中的選擇題得分,更重要的是給案例題做基礎。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