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損害賠償是指自然人在人身權或者是某些財產權利受到不法侵害,致使其人身利益或者財產利益受到損害并遭到精神痛苦時,受害人本人、本人死亡后其近親屬有權要求侵權人給予損害賠償的民事法律制度。 一般而言,這樣的精神損害通常包括兩個方面的情況,一種是因遭受有形人身損害或者財產損害而導致的精神損害;另一種是未遭受有形人身損害或者財產損害而直接導致的精神損害。 精神損害包括兩種形態,一種是受害人可以感知到的精神損害稱為積極的精神損害;另一種是受害人由于心智喪失或者其他原因無法感知的精神損害稱為消極精神損害。......
精神損害賠償,是隨著《民法通則》的公布實施而在中國建立的一項新的民事法律制度,是中國公民權益的拓展。精神損害賠償是權利主體因其人身權益受到不法侵害而使其遭受精神痛苦或精神受到損害而要求侵害人給予賠償的一種民事責任,是現代民法損害賠償制度的重要組織部分。 精神損害這一概念在劉云生和宋宗宇主編《民法學》一書中是這樣定義的精神損害是對民事主體精神活動的損害;。精神損害與財產損害相比所表現出來的法律特征都與精神利益的無形性在關,其中精神損害表現形式的客觀性和精神損害事實的可辨認性尤為重要。精神及精神......
上世紀80年代中期頒布的民事基本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并沒有直接對精神損害賠償做出明確規定。但是,其第120條規定,侵害他人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的,應當承擔包括賠償損失在內的侵權責任,即公民的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受到侵害的,有權要求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并可以要求賠償損失。法人的名稱權、名譽權、榮譽權受到侵害的,適用前款規定。這里的賠償損失到底是對財產損失的賠償,抑或包括精神損害賠償,法律規定并不清楚。 在其后近15年間,我國的社會經濟和法治處于高速......
第十八條受害人或者死者近親屬遭受精神損害,賠償權利人向人民法院請求賠償精神損害撫慰金的,適用《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予以確定。 精神損害撫慰金的請求權,不得讓與或者繼承。但賠償義務人已經以書面方式承諾...
該《解釋》還規定,精神損害賠償只是當事人承擔民事責任的一種方式。因侵權行為致人精神損害,但未造成嚴重后果的,法院可以判令侵權人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造成嚴重后果的,應根據受害人一方的請求同時判令侵權人賠償相應的精神損害撫慰...
精神損害是指自然人因人身權益遭受侵害而產生的精神痛苦、肉體疼痛或其他精神嚴重反常情況。 而精神損害賠償則是指自然人在人身權或者是某些財產權利受到不法侵害,致使其人身利益或者財產利益受到損害并遭到嚴重精神痛...
內容提要:近年來,道路交通事故頻發,事故受害人請求賠償精神損害以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民事案件居高不下,但是由于法律制度的不完善及理解適用的不統一,影響了法律的公正性。正確認識和理解道路交通事故之精神損害賠償的相關規定,最大限度的保護事故受害人...
摘要:精神損害賠償的定量是司法實踐和理論研究中素有爭議的問題。本文從考查中國的已然法和典型案例入手,通過實證分析得出精神損害賠償定量在中國成文法傳統下存在的三個癥結,包括:精神損害賠償一語通用語義不確定:精神損害賠償之訴中各方心態復雜,沖突...
一、概念和法律性質精神損害,是指精神利益損害,又可稱非財產利益損害。通常認為,非財產上的損害或精神損害,以精神痛苦為主,也包括肉體上的痛苦。精神痛苦主要表現為憂慮、絕望、怨憤、失意、悲傷、缺乏生趣等。精神損害賠償是指民事主體因其人身權利受到...
一、精神損害賠償協議效力怎么認定 1、精神損害賠償協議效力認定需要確保精神損害賠償協議是在當事人意思表示真實的情況下訂立的。二、精神損害賠償簽訂后可以反悔嗎三、哪些情形可主張精神損害賠償 1、侵犯人格權和人格利益的精神損害賠償 最高...
“精神損害賠償”采用“法定主義”,僅限于法律明文規定的情形。法律并無明文規定的,不得主張精神損害賠償。 隨著社會實踐的發展,人民法院受理精神損害賠償案件日益...
精神損害賠償的范圍我國法律規定的精神損害賠償范圍:我國精神損害賠償范圍的已經經過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問題的解釋》的確定,已經由原先的保護部分人身權和人格權擴展為保護人身權和人格利益,因為我國法律已經有了精神損害賠...
一、現行法律和司法解釋對精神損害賠償問題的規定1804年,《法國民法典》的制定標志著近代民法的誕生。由此近代侵權行為法使人身權在法律上獲得了獨立的地位,但對人身權的保護是欠完整的。1900年《德國民法典》首次以立法上的形式明確規定了對人身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