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該《解釋》還規定,精神損害賠償只是當事人承擔民事責任的一種方式。因侵權行為致人精神損害,但未造成嚴重后果的,法院可以判令侵權人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造成嚴重后果的,應根據受害人一方的請求同時判令侵權人賠償相應的精神損害撫慰金。精神損害的賠償數額,應當考慮侵權人的過錯程度,侵害的手段、場合、行為方式等具體情節,侵權行為所造成的精神損害的后果,侵權人的獲利情況,侵權人承擔責任的經濟能力以及受訴法院所在地的平均生活水平等各種因素,綜合予以確定。
對于最高人民法院做出的上述司法解釋,我個人對此有如下幾點理解:
一、體現了精神損害賠償的三大功能
精神損害是指行為人侵害公民的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等使公民產生恐懼,悲傷,怨恨,絕望,羞辱等精神痛苦,以及使公民神經受到損傷等。就其法律性質來說,屬于一種財產賠償責任,即經濟補償,同時,它兼具補償、慰撫和懲罰三重功能。首先,雖然精神損害是一種無形損害,無法用財產去衡量,但是,確立精神損害賠償的目的,就是以財產的方式去補償受害人所遭受的精神損害,對受害人的精神痛苦和精神利益損失的賠償,具有明顯的填補作用,使該損害得以平復。其次,金錢作為價值和權利的一般尺度,可以成為滿足受害人人身及精神需要的物質手段。盡管金錢賠償無法彌補受害人的精神損害,但它可以使受害人感到慰藉并能使其在其他方面獲得精神上的享受,因此,精神損害賠償在客觀上存在慰撫功能。再次,精神賠償具有懲罰功能,即對侵害人施以經濟上的懲罰,使其付出經濟損失的代價。
二、限制了提出賠償請求的主體范圍
主體范圍指因精神損害賠償而有權提出訴訟請求的公民和組織。對于直接受害人有權提出精神損害賠償之訴不存在任何爭議,但對于間接受害人、法人或其他組織是否能提出精神損害賠償之訴,曾長期爭論不休。《解釋》對此爭議予以了明確的回答,如第7條規定,“自然人因侵權行為致死或自然人死亡后其人格或遺體受損害。死者的配偶、父母和子女向人民法院起訴精神損害賠償,列配偶,父母和子女為原告。”這說明了間接受害人也可作為要求精神損害賠償的主體。因為死者的近親屬緣于不法侵害者的不法行為,對其身心造成巨大痛苦,精神上的損害是顯而易見的。對于法人和其它組織是否有權提出精神損害賠償,《解釋》中的第5條規定:“法人或其它組織以人格權遭受侵害為由,向人民法院起訴精神損害賠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因為人格權是以人身為內容為直接目的的民事權利。法人并無思想和精神可言,其商業信譽受損,法人無精神上的痛苦和損傷,故法人無權提出精神損害賠償。
內容提要:本文從醫患糾紛產生的原因,醫患糾紛發生后醫患雙方的心理狀態以及處理醫患糾紛的渠道,進行全面分析,其目的就是為了有效預防醫患糾紛的發生和及時、公平、合理的處理醫患糾紛。盡量做到醫患糾紛出現后醫方的醫療秩序和患方的生活秩序不受大的影響...
一、兩種不同產品質量責任 隨著社會經濟的繁榮,產品品種越來越多,伴隨而來的產品質量問題也越來越多,如何正確認識這些產品質量糾紛準確適用法律和保護當事人各方合法權益的關鍵所在。 根據《產品質量法》第二十六條規定,產品質量應當符合下列要求:(...
【要點提示】 《中華人民共和國鐵路法》及相關的法律規章中對鐵路運輸人身損害賠償的規定符合中國現階段國情。因此,李*仙、張-源要求**西延鐵路有限責任公司、中鐵二十局集團第四有限責任公司第二鐵路運輸分公司支付賠償金和封閉非法道口的訴訟請求不應...
提綱: 一、 什么是審判理念?二、 為什么要提勞動爭議案件的審判理念?三、 勞動爭議案件審判理念的具體把握(一) 舉證責任問題(二) 其他民事法律在勞動爭議審判中的運用問題(三) 如何掌握傾斜保護原則問題(四) 仲裁程序與訴訟程序的關系問...
展開全部 合同糾紛的違約責任是怎么認定的 (一)合同約定違約責任的情形 合同有約定違約責任的,依據合同約定內容來履行違約賠償責任。在合同法實務中,確定合同違約責任采取無過錯責任原則,只要查明當事人確沒有履行合同的事實,只要排除了...
關鍵詞:農村建筑事故賠償主體認定責任劃分 內容摘要:建筑事故分為發生在城鎮的事故和發生在農村的事故,發生在城鎮的建筑事故按照工傷保險的有關規定處理即可,而發生在農村的建筑事故處理起來就相對地比較困難。本人在該文中,對農村處理建筑事故責任主體...
撤銷權最早起源于羅馬法上的廢罷訴權制度,這一制度首先在民法中發揮一定作用,后逐步延伸至破產程序中,成為破產法上的一項重要制度。撤銷權在各國稱謂不盡相同,但本質內容是一致的,它源于民法上的撤銷權,具有保護債權人利益的共同目的,但兩者在行使的程...
一、關于代位權的基本理論 1、債權人代位權的概念和特點 首先,債權人的代位權是指債務人應當行使卻不行使對第三人享有的到期權利而有害于債權人的債權時,債權人為保全自己的債權,可以自己的名義代位行使債務人的權利,這就是債權人的代位權。 其次,債...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以下簡稱《民法典》)第552條新增了債務加入的規定:“第三人與債務人約定加入債務并通知債權人,或者第三人向債權人表示愿意加入債務,債權人未在合理期限內明確拒絕的,債權人可以請求第三人在其愿意承擔的債務范...
今天的介紹,主要圍繞最高法院今年3月10日公布的關于精神損害賠償的司法解釋,著重談以下幾個問題:第一,關于精神損害賠償的范圍。賠償范圍的問題歷來存在著很大的爭論,究竟什么樣的民事權利或者什么樣的民事權益受到侵害可以請求精神損害賠償,無論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