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精神損害賠償則是指自然人在人身權或者是某些財產權利受到不法侵害,致使其人身利益或者財產利益受到損害并遭到嚴重精神痛苦時,受害人本人、本人死亡后其近親屬有權要求侵權人給予損害賠償的民事法律制度。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下稱“《民法典》”)第九百九十六條規定:“因當事人一方的違約行為,損害對方人格權并造成嚴重精神損害,受損害方選擇請求其承擔違約責任的,不影響受損害方請求精神損害賠償。”此規定是針對違約責任情形下的精神損害賠償請求權,其含義是指在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發生競合的情形下,當事人主張違約責任的同時可以向侵害人格權的相對人主張精神損害賠償的請求權。在《民法典》出臺前在選擇違約責任起訴時,不可以請求精神損害賠償。《民法典》的此項規定實際上是從法律層面擴大了請求精神損害賠償的范圍,肯定了因當事人一方的違約行為,損害對方人格權并造成嚴重精神損害,受損害方如果選擇請求其承擔違約責任的,可以同時請求精神損害賠償。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三條規定:“侵害自然人人身權益造成嚴重精神損害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精神損害賠償。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侵害自然人具有人身意義的特定物造成嚴重精神損害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精神損害賠償。”此條規定除了明確請求精神損害賠償的適用范圍及請求主體外,其最大的亮點在于從法律層面規定了對損害具有人身意義的特定物造成嚴重精神損害的情況可以請求精神損害賠償。這一新增的規定,來源于審判實踐的需求,據此在法律上對精神損害賠償的適用范圍進行了擴大,許多學者及法律工作者均認為此規定是對精神損害賠償制度的完善。實際上,最高人民法院在2001年對精神損害賠償作出的司法解釋中已明確規定,民事侵權行為造成自然人精神損害的,應承擔賠償責任。根據這一解釋,有人格象征意義的特定紀念物品,因遭受侵權行為而永久性滅失或者毀損時,物品所有人有權依法請求賠償精神損害。《民法典》將這一司法解釋上升為法律規定,不但回應了現實需要,同時體現了國家越來越重視對精神權益及人格權益的保護。
在法律不斷完善的同時,司法解釋也緊隨其后對相關解釋進行了修訂,以適應法律規定的變化,緊跟司法實踐的發展趨勢,為人民提供更有力、更全面的保障。
精神損害賠償制度是我國一項非常重要的制度。當我們遭受到別人的侵害時,我們不僅僅會遭受來自于身體上的侵害,而且我們的心靈也會受到相應的打擊。那么,精神損害賠償責任適用范圍是怎么規定的?精神損害的賠償條件是什么?精神損害賠償責任的適用范圍 我...
我國憲法明確規定保護公民的人格權利,包括名譽權、肖像權、姓名權等,當這些方面的權利受到侵害時就可以要求精神損害賠償,那么精神損害賠償適用范圍有哪些?刑事犯罪中可以有精神損害賠償嗎?小編為您解答。 在侵權行為發生后,一般需要由行為人對受害人...
廣州交通事故精神損害賠償標準 廣東省交通事故精神損害賠償標準,對賠償金額未加限制和封頂。因交通事故致人傷殘或死亡,當事人可據此提起精神損害賠償。人民法院可根據交通事故造成的後果、交通事故責任人的責任大小及經濟能力等情況確定賠償數額。 2...
《民法典》關于“精神損害賠償”的規定是在《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的基礎上,總結經驗,結合審判需求,具有充分的實踐基礎和豐富的理論依據,給心靈、精神方面受到創傷的的受害人帶來了安慰...
1、 受害人或者死者近親屬遭受精神損害,賠償權利人向人民法院請求賠償精神損害撫慰金的,適用《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予以確定。 2、精神損害的賠償數額根據以下因素確定: (一)侵權人的過錯程度,...
一、現行法律和司法解釋對精神損害賠償問題的規定1804年,《法國民法典》的制定標志著近代民法的誕生。由此近代侵權行為法使人身權在法律上獲得了獨立的地位,但對人身權的保護是欠完整的。1900年《德國民法典》首次以立法上的形式明確規定了對人身權...
違反社會公共利益、社會公德,侵害他人隱私或者其他人格利益的,受害人有權請求精神損害賠償。 非法使被監護人脫離監護,導致親子關系或者近親屬間的親屬關系遭受嚴重損害的,監護人有權請求精神損害賠償。 自然人死亡后,侵權者因對死者實施債權行為而致其...
為在審理民事侵權案件中正確確定精神損害賠償責任,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等有關法律規定,結合審判實踐經驗,對有關問題作如下解釋:第一條 自然人因下列人格權利遭受非法侵害,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予以受理:...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 (2001年2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161次會議通過)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公告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已...
一、概念和法律性質精神損害,是指精神利益損害,又可稱非財產利益損害。通常認為,非財產上的損害或精神損害,以精神痛苦為主,也包括肉體上的痛苦。精神痛苦主要表現為憂慮、絕望、怨憤、失意、悲傷、缺乏生趣等。精神損害賠償是指民事主體因其人身權利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