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被告公司為原告投保工傷保險,被告配合原告按照工傷賠償流程處理此事,某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出具《工傷認定決定書》,認定原告歐某受傷屬工傷,某市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對歐某傷情進行鑒定后出具《勞動能力鑒定結論》,評定原告歐某的因工致殘等級為八級。原告此后并未依照工傷賠償流程獲取賠償,而是執意要求被告單位給予賠付,為此向勞動仲裁委提起仲裁,后再次提起訴訟。
法院最終判決,被告用人單位與原告解除勞動關系,給予勞動報酬補償等,但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不予支持,要求原告依照工傷賠償流程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
在《工傷保險條例》修改之前,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是由用人單位支付的,修改后,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本案中,歐某應獲得的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即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因此法院沒有支持歐某向用人單位主張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的訴訟請求,減輕了用人單位的負擔。如果用人單位沒有像本案的用人單位一樣為職工投保了工傷保險,則其將按照工傷賠償責任標準對員工給予經濟補償。因此用人單位需要具有風險意識,及時給員工繳納投保,避免出現事故糾紛后對公司造成更大的損失。
一、團體工傷意外險是怎樣理賠 工傷理賠和意外險理賠是兩回事。工傷屬于社會保險,到社會保險機構辦理;而意外險屬于商業保險,投保相應的險種發生屬于保險責任的意外保險按照保險合同進行賠償。如果同時辦理了工傷保險和團體意外險,醫療費用不能重復報銷...
如何處理工傷事故是用人單位不可避免的最為常見的法律問題之一。 工傷事故,又稱勞動事故,有廣義、狹義之分。在狹義上,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有關工傷保險的業務指南中指出“工傷事故應該是指適用《工...
根據我國社會保險法及勞動合同法的規定,繳納社會保險費用是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的法定義務,屬于法律的強制性規定。同時合同法規定,違法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的合同無效。因此,勞動者、用人單位雙方約定不繳納社會保險費用是無效的,此時勞動者要求用人單...
張三在某維修廠工作,2021年7月20日,張三在維修車輛過程中,由于疾病突然死亡,事故發生后維修廠立即向某保險公司報案,并同時向人社部門申請工傷認定,現張三家屬找到維修廠要求賠償其損失,那么在維修廠投保了雇主責任險的情況下,是否能得到保險公...
工傷一般怎么賠償 工傷一般怎么賠償,可以參考工傷保險條例。職工在上下班途中被車撞傷的,應當認定為工傷。一般情況下參照司法解釋五,傷殘等級是一級及以上才按照12個月工資標準進行賠償。上下班途中發生事故,不需要進行鑒定,公司可以提起工...
HR在應聘中往往會碰到應聘者冒用他人身份進行應聘,那么冒用他人身份入職對我們企業有什么風險呢? 一、違法用工的風險 有些未成年人員,利用家里親屬或朋友的信息入職容易造成違法用工的情形 法律鏈接: 《...
工傷保險老板不給報自己可以報么 工傷保險老板不給報自己可以報么?公司不交工傷保險應該由哪個部門來審核呢?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和國家政策的轉變,許多國企和事業單位都開始擁抱互聯網+、加強與外部的溝通合作,特別是互聯網+金融金融。實...
承包方承包工程后經常出現勞動者討薪事件及勞動者損害事件,故出具以下風險分析及對策: 第一、建立實際施工人保險購買的完善制度 理由: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工傷保險行政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三條第四款明確規定...
這個以醫生的建議為準。一般鑒定機構會要求待傷勢恢復后再進行鑒定,建議聽從鑒定機構意見,而且取鋼板后鑒定與不取鋼板后鑒定對傷殘等級鑒定沒有壞處。 《工傷保險條例》第二十一條 職工發生工傷,經治療傷情相對穩定后存在殘疾、影響勞動能力的,應當進行...
基于對社保繳納基數問題導致工傷補償差額承擔的風險,企業往往會為員工繳納人身意外保險,以期在工傷時免除其差額責任。然而,員工理賠了商業保險,仍然申請仲裁主張該工傷待遇差額,司法實踐中是否支持? 企業為員工購買的人身意外保險而享有的保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