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公益訴訟的定義
在我國廣泛使用的“公益訴訟”術語并非一個法律意義上的概念,目前我國普遍認為公益訴訟是指特定的國家機關和相關的組織和個人,根據法律的授權,對違反法律法規,侵犯國家利益、社會利益或特定的他人利益的行為,向法院起訴,由法院依法追究法律責任的活動。
二、公益訴訟對原告有什么要求
1.《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五十五條對污染環境、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等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法律規定的機關和有關組織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2.《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第五十八條對污染環境、破壞生態,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符合下列條件的社會組織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一)依法在設區的市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登記;
(二)專門從事環境保護公益活動連續五年以上且無違法記錄。
符合前款規定的社會組織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
提起訴訟的社會組織不得通過訴訟牟取經濟利益。
3.《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環境民事公益訴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四條社會組織章程確定的宗旨和主要業務范圍是維護社會公共利益,且從事環境保護公益活動的,可以認定為環境保護法第五十八條規定的“專門從事環境保護公益活動”。
社會組織提起的訴訟所涉及的社會公共利益,應與其宗旨和業務范圍具有關聯性。
第五條社會組織在提起訴訟前五年內未因從事業務活動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受過行政、刑事處罰的,可以認定為環境保護法第五十八條規定的“無違法記錄”。
三、公益訴訟的分類
按照訴訟法的性質或者被訴對象不同劃分為民事公益訴訟和行政公益訴訟;照提起訴訟的主體公益訴訟可以劃分為檢察機關提起的公益訴訟、其他社會團體和個人公益訴訟。
1、民事公益訴訟和行政公益訴訟介紹
公益訴訟包括民事公益訴訟和行政公益訴訟,這是按照適用的訴訟法的性質或者被訴對象(客體)的不同劃分的;按照提起訴訟的主體公益訴訟可以劃分為檢察機關提起的公益訴訟、其他社會團體和個人提起的公益訴訟,前者稱為民事公訴或行政公訴,后者稱為一般公益訴訟。
2、民事公益訴訟和行政公益訴訟的區別:
(1)、兩者所維護的法律規范的性質不同,前者所要維護的是行政法律規范,后者所要維護的是民事法律規范;
(2)、兩者的被告不同,行政公益訴訟以行政機關或其他公權機關為被告,而民事公益訴訟則以民事主體(或私人)為被告。
四、公益訴訟具有哪些特征
1、公益訴訟的原告是不特定的人,一般僅指無利害關系的人;
2、原告起訴的出發點在于維護社會公共利益,法律尊嚴及社會公平正義,而非個人一己私利;
3、公益訴訟涉及的案件范圍寬泛,可以是民事侵權行為,也可以是行政違法、刑事犯罪活動;
4、公益訴訟的地位體現在對國家機關執法能力不足的補充與協助,而非取代國家機關進行執法活動;
5、原告在勝訴后往往受到一定的物質獎勵。
五、我們為什么需要公益訴訟
公益訴訟是堅守正義,是超越一己之利為大多數人的合法利益、甚至是被侵害的國家利益尋求司法救濟,以私權的形式來維護公共利益,是一種成功的嘗試,這也反映了我國公民理性維權意識的覺醒。公益訴訟制度可以使一些復雜的社會矛盾轉化為法律問題,通過司法途徑解決,使當事人的思維趨于理性化,可以有效地發泄不滿、憤怒等情緒,防止糾紛升級為對抗性活動,達到解決利益矛盾,維護安定團結,社會和諧穩定的目的。
如果讀者想咨詢法律問題,歡迎來律聊網。
1.公益訴訟法律規定 公益訴訟的法律規定: 1、市(分、州)人民檢察院提起的第一審民事公益訴訟案件,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中級人民法院管轄。 基層人民檢察院提起的第一審行政公益訴訟案件,由被訴行政機關所在地基層人民法院管轄。 2、人民法...
一、國家機關原告資格的認定 民事訴訟法將具有原告資格的國家機關限定為法律規定的機關,而環境保護法對此則未予規定。 1.關于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是否具備原告資格問題。 民事訴訟法已明確規定只有在法律授權的情況下國家機關才有權提起民事公益訴訟,而環...
有以下3條。 1、《行政訴訟法》第六十二條 人民法院對行政案件宣告判決或者裁定前,原告申請撤訴的,或者被告改變其所作的行政行為,原告同意并申請撤訴的,是否準許,由人民法院裁定。 2、《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
一、消費者公益訴訟有什么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四十七條對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中國消費者協會以及在省、自治區、直轄市設立的消費者協會,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提起消費民事公益訴訟應當提交下列材料:(一)符合民事訴...
2010年,最高人民法院出臺《關于為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提供司法保障和服務的若干意見》。《意見》明確提出,法院依法受理環境保護行政部門代表國家提起的環境污染損害賠償糾紛案件。 法理解釋: 1、環保局是環保行政執法機關,代表國家和人民對相應的...
大多數觀點認為能夠提起公益訴訟的主體包括一般民眾、社會團體和檢察機關。 值得探討的是具備什么條件的個人和團體才是正當當事人,或者才是當事人適格。從公益訴訟的目的和性質看,似乎不應該施加過嚴格的限制,但是出于對濫訟的擔 心,要求對當事人以...
法律規定的機關和有關組織是公益訴訟的原告 提起民事公益訴訟的原告主體資格問題是公益訴訟制度中的基礎性問題。從我國的現行管理體制和減少濫訴風險的角度看,為了使公益訴訟制度既能在我國適度開展,同時又能有序進行,目前提起公益訴訟的主體不宜過寬。《...
1.公益訴訟法律規定 公益訴訟的法律規定: 1、市(分、州)人民檢察院提起的第一審民事公益訴訟案件,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中級人民法院管轄。 基層人民檢察院提起的第一審行政公益訴訟案件,由被訴行政機關所在地基層人民法院管轄。 2、人民法...
一、國家機關原告資格的認定 民事訴訟法將具有原告資格的國家機關限定為法律規定的機關,而環境保護法對此則未予規定。 1.關于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是否具備原告資格問題。 民事訴訟法已明確規定只有在法律授權的情況下國家機關才有權提起民事公益訴訟,而環...
消費維權公益訴訟的損害賠償之路 有多遠?公益訴訟在我國是舶來品,2012年《民事訴訟法》修正后的一大亮點,是吸收了我國民事訴訟中10多年來公益訴訟實踐,力排眾議,將環境和消費兩類民事公益訴訟制度入法。然而,由于規定較為粗略,司法實踐中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