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律規定的機關和有關組織是公益訴訟的原告
提起民事公益訴訟的原告主體資格問題是公益訴訟制度中的基礎性問題。從我國的現行管理體制和減少濫訴風險的角度看,為了使公益訴訟制度既能在我國適度開展,同時又能有序進行,目前提起公益訴訟的主體不宜過寬?!睹袷略V訟法》規定提起公益訴訟的主體為“法律規定的機關和有關組織”。在對此解讀的過程中,對于“法律規定”是否限制“有關組織”始終有兩種不同的理解。一種觀點認為,有關組織提起民事公益訴訟,不需法律的明確規定。另一種觀點認為,“法律規定”不僅限制機關,有關組織也應有法律明確規定。筆者注意到,即使均為人民法院出版社出版、均為奚*明主編的讀本亦對此觀點不同。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修改條文理解與適用》一書中認為:民事公益訴訟的起訴主體具有法定性,只有“法律規定的機關和有關組織”才有資格提起公益訴訟,這里“法律規定的”不僅限定“機關”,還限定“有關組織”,即這兩類主體只有經法定,才可提起公益訴訟。而《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適用解答》一書中則認為:“有關組織”不受法律規定的限制
筆者認為“有關組織”應當受法律規定的限制,即“只有法律規定的機關和法律規定的有關組織”,才能提起民事公益訴訟。這樣認識更符合新民訴法出臺后的相關立法與司法解釋的實踐?!断M者權益保護法》將提起消費公益訴訟的主體明確規定為消費者協會,《環境保護法》也同樣對提起環境公益訴訟的“有關組織”進行了規定,《環境公益訴訟解釋》依然沿用了《民事訴訟法》“法律規定的機關和有關組織”的表述,《民訴法解釋》將提起公益訴訟的主體資格表述為“環境保護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法規規定的機關和有關組織”。綜合上述這些立法實踐與司法解釋的出臺,說明立法與司法的實踐符合了提起民事公益訴訟的“有關組織”應為“法律規定的有關組織”的解讀。同時,筆者認為,對此處的“法律”應作狹義理解,即僅為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法律,從而對提起公益訴訟的主體資格予以限制。因為,公益訴訟雖然在世界上有些國家獲得蓬勃發展,但在我國仍是新生事物,司法實踐進展不大,經驗不足,不宜過分擴大,以防止濫訴的發生;對待公益訴訟,采取適當保守而審慎的態度,也可以為我國盡快完善公益訴訟制度、規范公益訴訟程序、統一公益訴訟裁判尺度留出緩沖空間,有利于公益訴訟在我國的健康發展。
以上就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內容,法律規定的機關和有關組織是公益訴訟的原告,具體的機關包括消費者協會和其他社會組織,要求社會組織已經成立滿五年。如果你情況比較復雜,律聊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展開全部 答: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55條規定:對污染環境、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等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法律規定的機關和有關組織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我國以前的民事訴訟法中只規定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
消費者公益訴訟的費用誰付依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消費者公益訴訟的訴訟費用由原告預先交納,如果原告勝訴的,訴訟費用由被告來承擔,而調查、取證等的合理費用,法院會依據實際情況支持由被告承擔?!蹲罡呷嗣穹ㄔ宏P于審理消費民事公益訴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
1.公益訴訟法律規定 公益訴訟的法律規定: 1、市(分、州)人民檢察院提起的第一審民事公益訴訟案件,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中級人民法院管轄。 基層人民檢察院提起的第一審行政公益訴訟案件,由被訴行政機關所在地基層人民法院管轄。 2、人民法...
訴訟制度的創新安排 訴前程序發揮監督作用諸多瓶頸亟待破題 檢察機關公益訴訟工作取得了良好開端,但同時也存在一些短板和瓶頸。霍敏說,公益訴訟制度雖已建立,但配套制度措施仍不完善。調查取證缺乏剛性保障手段,調查核實意識不到位、調查核實缺乏有效...
提起環境行政公益訴訟的原告,不能是自然人,只能是法律規定的機關和有關組織。 《民事訴訟法》第二百八十四條 環境保護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法律規定的機關和有關組織對污染環境、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等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五十...
【典型案例1】法院先受理綠發會提起環境民事公益訴訟后中止審理受理山東省環境保護廳針對同一事由提起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 【典型案例2】重慶市人民政府、重慶兩江志愿服務發展中心訴重慶藏金閣物業管理有限公司、重慶首旭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生態(環...
大多數觀點認為能夠提起公益訴訟的主體包括一般民眾、社會團體和檢察機關。 值得探討的是具備什么條件的個人和團體才是正當當事人,或者才是當事人適格。從公益訴訟的目的和性質看,似乎不應該施加過嚴格的限制,但是出于對濫訟的擔 心,要求對當事人以...
目前理論界有不同的觀點。一種認為是指特定的國家機關和相關的組織和個人,根據法律的授權,對違反法律法規,侵犯國家利益、社會利益或特定的他人利益的行為,向法院起訴,由法院依法追究法律責任的活動。另一種觀點認為指任何組織和個人都可以根據法律法規的...
目前理論界有不同的觀點。一種認為是指特定的國家機關和相關的組織和個人,根據法律的授權,對違反法律法規,侵犯國家利益、社會利益或特定的他人利益的行為,向法院起訴,由法院依法追究法律責任的活動。另一種觀點認為指任何組織和個人都可以根據法律法規的...
一般是可以的,但是涉及國家、集體與第三人利益的法院有權不予同意。參考如下: 修改后民事訴訟法增加了公益訴訟制度,但是僅有一個條文規定。該法第五十五條:對污染環境、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等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有關機關、社會團體可以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