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惠國待遇”又稱“最惠國條款”,它是“現代通商條約的柱石”。
一、“最惠國待遇”的起源
“最惠國”這一法律概念起源于并主要應用于國際貿易。其萌芽最早可追溯到11世紀。當時地中海沿岸的意大利各城邦、法國和西班牙城市的商人到外國做生意,開始總想獨占那里的市場擠走別人;在做不到這點時,就退而求其次,要求在該國市場上獲得同等機會。為滿足這種要求,西北非阿拉伯王子們曾頒布命令,給予他們與捷足先登的威尼斯、比薩等城邦以同樣特許權。12世紀,威尼斯也曾向拜占庭皇帝要求同樣的特許權,使該城邦商人獲得與熱*亞、比薩的商人平等競爭的地位。這種在市場競爭中“機會均等”的權利形式,即是最惠國的原始形態。雖然這個時期的最惠國都是單方面地只給商人的個人權利和管轄優惠,但最惠國的靈魂──“市場競爭,機會均等”則自此發韌。
15世紀,“最惠國”開始出現雙邊條約的規定并逐漸流行,但大多屬于強國迫使弱國單方面給予的。
具有近代意義的“最惠國待遇”(MostFavouredoNationFreatment)濫觴于17世紀的歐洲。當時歐洲各國普遍重視對外貿易,不允許一國給予另一國特殊權利或待遇,要求利益均沾,其內容一般為通商、航運、關稅、賦稅、投資、營業、居住、旅行、人身、財產及其他法律權利。
18世紀,隨著國際貿易規模的日益擴大,導致了政治條約與貿易(通商)條約的分家,并因此開始出現了一些相互給予“最惠國地位”的做法。其代表是1713年英法“烏特勒支通商條約”,該條約規定:一方保證把它給予第三國在通商與航運方面的好處,給予另一方。
但是,這種相互給予“最惠國地位”的做法,一直處于沉重的重商主義陰影籠罩之下,在長時期內沒有獲得大的進展。從17世紀以來,伴隨著國家主義的興起,在歐洲的國際貿易領域的主要指導原則,是重商主義(Mercantilism),即把積攢金銀作為本國財富的儲備手段,在貿易政策上追逐的目標是:獎勵出口,以達到本國盈余;而貿易盈余和財富積累又是與國家政治地位和權力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正是從這一意義上,對外貿易從一開始便是本國外交政策和活動的一部分。正因為如此,從18世紀直到19世紀中期以前,相互給予“最惠國地位”的做法并不是建立在科學的經濟理論基礎之上,而是作為處理國家之間政治關系的附庸而存在的。雖然18世紀后期和19世紀初著名經濟學家**·斯密(AdamSmisth)和李*圖(DavidRicardo)的貿易自由和比較優勢理論早已為處理各國間經濟關系的國際經濟法奠定了科學的理論基礎,但是他們的卓識高見,得到人們尤其是當政人士的認可和接受,卻花費了半個世紀之久。
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12月26日表決通過刑法修正案(十一)(以下簡稱修正案),將于2021年3月1日起施行。其中,加大對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懲治力度、調整法定最低刑事責任年齡、冒名頂替行為入刑、完善金融犯罪規定等內容,成為修正...
在校生暑期工受傷能認定工傷嗎 可以,學生暑假工可以作為非全日制用工享受工傷待遇,如果不能認定工傷的,可以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一條規定,雇員在從事雇傭活動中遭受人身損害,雇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胡圣華自2016年3月8日進入仁豐公司,未繳納社會保險。 2016年7月31日胡圣華駕駛電動自行車在上班途中發生交通事故受傷,經交警部門認定胡圣華在交通事故中無責任。胡圣華受傷后住院23天。2017年1月...
在建設工程領域,經常存在的一種現象是,具備施工資質的企業承包工程項目后,將工程違法轉包或者分包給不具備資質的實際施工人,再由實際施工人或者說包工頭自己招用工人對項目進行施工。 由于施工過程中勞動人員易發生...
不少號稱用“合規”手段避稅的方法,都是合法的,因為稅務局都沒來查。 我也說過不止一次了,稅務局之所以沒來查,是因為金額太小,沒引起重視,金額大了,什么都難說。 一、避稅措施到底有沒...
31條措施落實落細,臺胞更大范圍、領域享受同等待遇2018年國臺辦出臺了31項措施,為臺灣同胞到大陸學習和工作提供便利,臺灣同胞到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享受同等待遇,在過去的一年時間內,這些措施等到了落實和細化,讓很多的臺灣同胞受惠。很...
根據《工傷保險條例》、《工傷認定辦法》的規定,職工發生事故傷害或者按照職業病防治法規定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所在單位應當自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之日起30日內,向統籌地區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 ...
我國《刑法》并無明文規定何為涉“惡”犯罪,只有在相關司法解釋中做出了相應的規定。 2019年4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發布的《關于辦理惡勢力刑事案件若干...
因為1200元,結果被判刑3年。是什么讓一名在校大學生罔顧國家法律法規,一腳踏入了犯罪的深淵? 日前,浙江省海寧市人民法院審結了一起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的案件,被告是某高校一名在校大學生。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
因為1200元,結果被判刑3年。是什么讓一名在校大學生罔顧國家法律法規,一腳踏入了犯罪的深淵? 日前,浙江省海寧市人民法院審結了一起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的案件,被告是某高校一名在校大學生。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