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勞動監察記錄可以當勞動仲裁證據嗎
依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勞動監察的記錄是可以作為勞動仲裁證據的,除了監察記錄外,還需要其他的證據進行證明。
《勞動保障監察條例》
第十五條 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實施勞動保障監察,有權采取下列調查、檢查措施:
(一)進入用人單位的勞動場所進行檢查;
(二)就調查、檢查事項詢問有關人員;
(三)要求用人單位提供與調查、檢查事項相關的文件資料,并作出解釋和說明,必要時可以發出調查詢問書;
(四)采取記錄、錄音、錄像、照相或者復制等方式收集有關情況和資料;
(五)委托會計師事務所對用人單位工資支付、繳納社會保險費的情況進行審計;
(六)法律、法規規定可以由勞動保障行政部門采取的其他調查、檢查措施。
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對事實清楚、證據確鑿、可以當場處理的違反勞動保障法律、法規或者規章的行為有權當場予以糾正。
勞動仲裁的范圍
(一)企業、個體經濟組織、民辦非企業單位等組織與勞動者之間,以及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與其建立勞動關系的勞動者之間,因確認勞動關系,訂立、履行、變更、解除和終止勞動合同,工作時間、休息休假、社會保險、福利、培訓以及勞動保護,勞動報酬、工傷醫療費、經濟補償或者賠償金等發生的爭議;
(二)實施公務員法的機關與聘任制公務員之間、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機關(單位)與聘任工作人員之間因履行聘任合同發生的爭議;
(三)事業單位與工作人員之間因除名、辭退、辭職、離職等解除人事關系以及履行聘用合同發生的爭議;
(四)社會團體與工作人員之間因除名、辭退、辭職、離職等解除人事關系以及履行聘用合同發生的爭議;
(五)軍隊文職人員聘用單位與文職人員之間因履行聘用合同發生的爭議;
(六)法律、法規規定由仲裁委員會處理的其他爭議。
許多老板認為勞資糾紛總可以在事后解決。如果不能解決,一定是律師不行、法務不專業。 期待使用法律武器來避免支付補償金、賠償金。如果真的可以事后避免,那么《勞動法》、《勞動合同法》以及其他的相關法律法規將形同...
據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的一份調研報告顯示,在勞動糾紛中,企業的敗訴率高達70%,勞動糾紛的發生給企業帶了極大的損失。企業因為勞動糾紛敗訴,其損失不僅僅是支付一定的經濟補償、賠償以及承擔仲裁行為的相關費用,還有因為應訴而發生的人工費、交通費...
勞動合同法明確規定:用人單位在一個月工作結束時未簽訂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支付工資的兩倍。許多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主不知道法律的規定,或者認為他們可以隨時解雇員工而不簽勞動合同,不需要給員工社會保險,可以逃避法律責任,所以他們不愿意簽署書面勞...
沒關系。信用卡取決于持卡人是誰。聯系電話和持卡人不一樣,所以是持卡人,不是你。【/br/】不告銀行騷擾你,對他們來說更便宜。告不了你,你就放心了。信用卡被老板借用了錢怎么追回來?信用卡是老板借的,拿回來沒有欠款是可以的;遇到欠費的情況,需要...
在勞動爭議案件中,當我們保護自己的權益時,我們應該向勞動仲裁委員會或人民法院提交什么證據來證明我們的主張? 首先,如果要證明勞動關系,可以提交以下證據:勞動合同。如果沒有勞動合同,依據是:《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關于確立勞動關系有關事項的通知》...
有些單位的HR們因為疏忽或為了節省工作步驟,不要求員工在每月的考勤表和工資單上簽字確認,豈不知忽略了這點小細節卻容易出現大問題,一旦與勞動者發生了與之相關的勞動爭議,雙方就會各執一詞,而裁判者通常會要求用人單位就相關事實承擔舉證責任的。最常...
勞動爭議中加班費的舉證責任分配離不開勞動爭議的性質,以及國家對勞動爭議案件糾紛的特殊規定。 所以勞動爭議中加班費的舉證責任分配不僅僅具有民事訴訟案件中舉證責任一般分配規則,而且具有民事訴訟案件中舉證責任倒...
第一、從操作流程上考慮。 當遇到員工曠工的時候,切忌不要急于給員工辦理解除手續。員工不來可能有很多原因就本案例的員工來看,一旦請假員工被解除勞動合同,后拿出了曠工期間的醫院假條,并以此提起仲裁,屆時公司的解除行為很可能最終被認定為違法,畢竟...
法律規定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64條: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可見,證據主要是由提出權利主張的當事人提供的,如舉證不足就可能導致敗訴。 證明事實勞動關系的憑據 在實踐中在沒有簽訂勞動合同的情況下,無論是追討拖欠的工資,還是...
勞動合同是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確立勞動關系,明確雙方權利和義務的協議,其也是最能直接證明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存在勞動關系的證據。 無論是發生勞動爭議申請勞動仲裁,亦或是申請工傷認定等,均需要提供證明勞動者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