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盡快制定我國《商業秘密保護法》。根據全國人大立法規劃,由有關部門起草的《商業秘密保護法(草案)》目前已經完成了送審稿,但能否通過或何時通過尚不得而知,鑒于我國現有保護商業秘密的法律體系,存在著明確缺陷,不利于入世后對商業秘密保護的實踐需要,應盡快出臺符合我國國情,并同國際接軌的《商業秘密保護法》。
(二)修改和完善相關法律,確保商業秘密法律保護體系的協調性。在制定《商業秘密保護法》的同時,還必須修改和完善相關法律,確保商業秘密法律保護體系的協調性,如修改《刑事訴訟法》第152條增加對涉及商業秘密的案件,不公開審理的規定。修改《刑法》第219條,在該條中明確規定罰金刑的幅度,“重大損失”和“特別嚴重后果”的認定標準。
職員“跳槽”引發的侵犯商業秘密的行為,對商業秘密權利人都會造成一定的損失。所以采取有效的保密措施顯得尤為重要。采取有針對性的保護措施:
1.防衛性保護。作好保密工作是保護商業秘密最有效、最根本的措施與方法。再沒有比由于自己的過失泄密,造成巨大損失更可悲的事情了。
2.綜合性保護。應該把商業秘密的保密與現有知識產權的保護結合起來。如藥品生產秘密的保護,可依附于其生產工藝和方法的發明專利,還可以與藥品的外觀設計專利結合起來保護,同時還可附加藥品的商標來保護。
3.改進性保護。通過不斷提高原有技術秘密,不斷增加新的保密內容,從而增加破密的難度,也不失為一種有效的保護措施。同時,為了持續地維系技術秘密的價值,也需要不斷更新技術,這樣才能使自己在激烈的競爭中始終處于不敗之地。
4.半成品保護。在技術合作或經濟技術貿易中,只提供用最關鍵技術制出的半成品給對方,而不告知生產半成品的技術訣竅。
近幾年公司與員工間的勞動爭議案件多發,那么公司如何預防和去避免勞動爭議案件呢?許律師結合多年的訴訟實踐經驗,為企業老板們提出合理的法律意見,去規避一些勞動爭議糾紛。 首先,簽訂完善的合法的勞動合同 ...
導讀:2016年,一家以大型集裝箱檢查系統為核心技術的企業同方威視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同方威視)發現掌握該公司核心技術、銷售渠道的部分技術人員、銷售人員先后以不同理由辭職后成立新公司,并生產、銷售同方威視的主打產品。同方威視認為遭員工攜秘...
作者:唐青林 李舒編者提示:本文摘自唐青林律師主編的《商業秘密百案評析與企業保密體系建設指南》(中國法制出版社2013年出版)案件要旨為了避免卷入原單位的商業秘密侵權糾紛,離職員工應當注意以下事項:提前三十日將離職信息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
企業對涉及自身商業秘密的職位都會設定一個競業限制,以最大限度保護自己的利益。但是在實踐中,卻又感覺很難實際執行。實際問題出在哪里呢? 一、競業限制與保密義務 企業有商業秘密,所以需要員工有保密意識,同時公...
如何應對員工不愿意交保險1。努力說服員工購買。通過加強公司對購買社保的好處以及《勞動合同法》等法律法規對社保的相關規定的宣傳,盡量讓員工全面詳細的了解社保,明確告知員工個人繳納的部分可以在離職后提取的事實!(但實際上,很多企業都渴望節省這些...
對于競業限制,打工人應該不陌生。一個在酒吧賣酒水的小哥哥被指掌握了公司的商業機密要支付違約金20萬元,主人公李某覺得有點離譜。合理的競業限制當然有助于保護企業商業秘密,不過一旦被濫用,損害的是勞動者權益。近日,溫州市鹿城區人民法院宣判了一起...
1、員工入職信息是否真實。 《勞動法》、《勞動合同法》等法律、法規都規定了用人單位在簽訂勞動合同時的知情權。雖然,勞動者在簽訂勞動合同時存在欺詐行為,用人單位可以與其解除勞動合同,但這就會增加用工失敗的成本。 風險表現:《勞動合同法》第九...
商業與技術秘密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生存的根本。商業機密的泄漏可能會給企業帶來損失,而商業機密往往又是由于本企業工作人員故意泄漏出去的。因此,為防止員工侵犯企業的商業機密,企業應同員工簽訂保密合同。范例參考一、保密合同公司名稱(簡稱甲方):上...
員工侵犯商業秘密權的法律責任有哪些對侵犯企業商業秘密權的員工通常涉及到民事責任、刑事責任的追究。至于追究何種責任及責任的輕重,主要考慮員工行為的性質、程度等因素。1、民事責任。不論員工的行為是構成一般的民事侵權行為,還是構成不正當競爭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