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訴訟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認為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訴訟。而在行政訴訟過程中,原告方和被告方都有不同的舉證責任。原告方需要提供相關證據證明行政行為存在不當,而被告方則需要提供證據證明其行政行為合法。
然而,在一些情況下,原告方可能會逾期舉證。這種情況下,原告方不僅需要承擔逾期舉證的法律風險,還可能會被罰款。下面以一個行政訴訟原告逾期舉證被罰款案例為例,對其進行分析。
某市民王某因反對某政府機構的一項行政行為,于2022年3月向當地人民法院提起了行政訴訟。然而,由于種種原因,王某未能在規定的時間內提交相關證據。經過政府機構的反對,當地人民法院決定對其處以罰款。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規定,原告方在行政訴訟中有責任提供相關證據證明行政行為存在不當。如果原告方逾期舉證,則可能會承擔逾期舉證的法律風險。在本案例中,王某未能在規定的時間內提交相關證據,因此被罰款。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的規定,行政機關可以對逾期舉證的當事人處以罰款。然而,在行政處罰時,行政機關需要依法進行,并依照法定程序進行。如果行政機關的處罰決定沒有依據或者不當,當事人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在本案例中,政府機構以王某逾期舉證為由對其處以罰款。然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的規定,行政機關在處罰時需要依法進行,并依照法定程序進行。如果行政機關的處罰決定沒有依據或者不當,當事人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因此,公民在參與行政訴訟時,需要依法提供相關證據,以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行政訴訟原告逾期舉證被罰款判例 行政訴訟是維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的重要法律制度。在行政訴訟過程中,原告和被告雙方當事人有權進行舉證。然而,由于各種原因,原告可能會逾期舉證。那么,行政訴訟原告逾期舉證被罰款判例是多少呢? 根據我國行政訴訟法的規定,原告逾期舉證的,可以被酌情處理,但罰款額不得超過人民幣五萬元。這一規定在《關于審理行政案件適用訴訟法的若干問題的解釋》中有所體現。同時,《關于行政訴訟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也對原告逾期舉證的處罰進行了明確,規定被告及其訴訟代理人認為原告逾期舉......
在民事訴訟活動中,當事人有權利也有責任就自己的主張向法院提交證據。那么,當事人隨時都可以舉證嗎?非也。法院會根據法律規定及案件情況確定當事人的舉證期限,而當事人應在指定的期間內提交證據。無正當理由逾期舉證的將要承擔嚴重的法律后果。近日,杭州某餐飲管理公司因逾期舉證多達萬頁,嚴重影響正常庭審進程,該妨害民事訴訟的行為受到杭州市錢塘區人民法院(以下簡稱錢塘法院)罰款50000元的司法懲戒。該餐飲管理公司以股東孫某隱瞞公司收入、虛列公司支出、侵占公司資金導致公司利益遭受嚴重損失為由,于2022年1月6......
1、對于到期欠債不還的,盡快向法院起訴要求還款,一旦超過了兩年的訴訟時效,喪失勝訴的可能性;2、勝訴之后,如果對方在履行期未履行法院判決,可以申請法院強制執行;3、法院在受理強制執行后,會依法查詢債務人名下的房產、車輛、證券和存款;4、另外他名下沒有可供執行的財產而他又拒絕履行法院的生效判決,則他會有逾期還款等負面信息記錄在個人的信用報告中并被限制高消費及出入境,甚至有可能會被司法拘留;5、有能力而拒不執行的情況下,涉嫌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6、《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條【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對人......
民事訴訟中,有些當事人在一審時不提供已經產生的證據,一審判決后發現結果對其不利,在二審時才提供一審前已經產生的證據,期望二審能夠改判。 二審提交一審已經產生的證據,是否會被采信?有何法律后果呢? 案例一...
案情簡介:因舉證不足借款難收回2013年10月21日,原告馮某華之子馮某通過銀行向被告師某復轉賬共計96萬元。2014年10月30日,原告馮某華向案外人劉某某出具借條,借款365萬元,期限3個月,被告師某復以連帶保證人身份在該借條上簽字捺印...
《民事訴訟法》第六十五條 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應當及時提供證據。人民法院根據當事人的主張和案件審理情況,確定當事人應當提供的證據及其期限。當事人在該期限內提供證據確有困難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延長期限,人民法院根據當事人的申請適當延長。...
借款長期逾期或故意不還后,金額超過2000后,已經可以構成詐騙犯罪,有被網貸平臺起訴的危險。一旦法院判決網貸平臺勝訴,借款人不僅要支付需要償還的款項,還要支付雙方的訴訟費用和巨額罰款,甚至面臨牢獄之災。如今,網貸因其申請簡單、放款快捷,成為...
裁判要點1、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在作出判決前,當事人未能提供證據或者證據不足以證明其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的后果。 2、依據買賣合同的特點的法律認定,特別是買賣合同作為不要式合同如何成立、生效及不履行...
導讀:有效的借款合同約束債權債務雙方,當事人應依法按約履行。債務人不及時履行還款義務常常會引發民間借貸糾紛。下文通過我國民事案例向讀者介紹借款事實的認定以及借款訴訟中的舉證。一、案件事實原告許金法為與被告靳毛弟民間借貸糾紛一案,原告許金法起...
來源:司法解釋理解與適用全集.合同卷3 人民法院出版社編,本文轉自民事法律參考1、被告的舉證責任實踐中,被告對原告提交的金融機構轉賬憑證的真實性往往不存異議,因為這些憑證的真偽容易核實查清。但對憑證所反映的轉賬目的,被告則可能以轉賬系償還雙...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第17批共5件指導性案例,包括4件行政案例和1件知識產權案例,供各級人民法院審判類似案件時參照。指導案例91號《沙明保等訴馬鞍山市花山區人民政府房屋強制拆除行政賠償案》,旨在明確在房屋強制拆除引發的行政賠償案件中,原告...
編者按:根據本文所載的2個案例、2條規定和1條意見,可得出如下結論:1.當事人雖然在轉賬憑證的附言中標明了款項用途(包括但不限于借款、墊付款),因其僅是當事人單方備注,所以不能僅憑該備注證明與對方存在借貸合意。2.當事人提供轉款憑證提起民間...
民間借貸案件中,原告僅憑借金融機構轉賬憑證作為證明借貸關系已經發生的證據而起訴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十七條對此問題作了規定——原告僅依據金融機構的轉賬憑證提起民間借貸訴訟,被告抗辯轉賬系償還雙方之前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