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前點播,欺詐如何認定消費者購買了視頻平臺的VIP服務后,視頻平臺承諾可以提前觀看熱門電視劇的前六集,而消費者購買VIP服務后,觀看點播時,還需要每集支付3元,這就是典型的消費欺詐行為。欺詐行為的構成要件:(I)欺詐人有欺詐的故意。欺詐的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陳述是虛偽的,并會導致對方陷入錯誤認識,而希望或放縱這種結果的發生。欺詐的故意包括兩方面:一是陳述虛偽事實的故意;二是誘使他人陷入錯誤認識的故意。實際生活中,陳述錯誤事實并不少見,根據行為人的動機可以分為兩類:第一類是行為人故意陳述錯誤事實,......
首先,依據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二條:消費者為生活消費需要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其權益受本法保護;之規定,消費者應該是為個人的目的購買或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的社會成員,即消費者應具備以下幾個條件:第一,消費者應當是公民為生活目的而進行的消費,如果消費的目的是用于生產,則不屬于消費者范疇;第二,消費者應當是商品或服務的受用者;第三,消費的客體既包括商品,也包括服務;第四,消費者主要是指個人消費。 其次,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
可以保管好住店的發票等等證據,搜集好證據之后先去消費者協會進行投訴,如果仍然不能解決就只能通過法院起訴解決。 消費者決定申訴時,應依照商品和服務的性質向具有相關職能的行政部門提出。消費申訴一般應采用書面形式,一式兩份,并載明下列事項:(1)消費者的姓名、住址、電號碼、郵政編碼;(2)被申訴人的名稱、地址、聯系電話、郵政編碼;(3)申訴的請求、理由及相關的事實根據;(4)申訴的日期。必要時,消費者可委托代理人進行申訴活動,但需向有關行政部門提交授權委托書。 消費者向有關行政部門提出申訴后,如果與......

欺詐消費者的行為,是指經營者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務中,采取虛假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欺騙、誤導消費者,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依照《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和《欺詐消費者行為處罰辦法》應當受到處罰并承擔責任的行為。 定義 所謂欺詐消費者的行為,是指...
如何判斷經營者的行為是否構成欺詐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和國家工商總局《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處罰辦法》,可以從3個方面判斷經營者的行為是否構成消費欺詐。1.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時采用的手段根據《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處罰辦法》第十六條的規定,經...
【裁判要旨】經營者應當舉示證據證明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在銷售前不存在質量問題,否則應當承擔相應民事責任。消費者應當舉示證據證明經營者明知產品存在質量缺陷而欺詐銷售,才能要求經營者三倍賠償。【基本案情】2015年2月15日,劉某某為個人消費所需...
如何認定消費欺詐行為 消費欺詐行為,是指經營者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務過程中,采取虛假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欺騙、誤導消費者,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 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和國家工商總局《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處罰辦法》,可以從3個方面判斷經營...
案情2018年9月2日,劉某在天貓網站上某酒類專營店(以下簡稱專營店)購買一款促銷產品——XXX高粱酒,促銷價為1257元/瓶。劉某共購買了5瓶,合計支付貨款6285元。專營店在該酒詳情頁中是否為有機食品一欄標注為是。劉某于9月5日收到貨物...
經營者在向消費者提供商品中,存在銷售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商品;采取虛假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使銷售的商品份量不足;銷售處理品、殘次品、等外品等商品而謊稱是正品;以虛假的清倉價、甩賣價、最低價、優惠價或者其他欺騙性價格表示銷售商品;以...
2018年7月13日,張三到某市某文物店內購買了一個翡翠手鐲,購買價格為8100元。 張三購買上述商品后,該文物店向張三開具了一張發票,發票項目一欄載明為翡翠手鐲。后張三發現其在該文物店內購買的手鐲并非其...
如何認定欺詐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第68條,一方當事人故意告知對方虛假情況,或者故意隱瞞真實情況,誘使對方當事人作出錯誤意思表示的,可以認定為欺詐行為。 構成欺詐行為一般必須具備以...
對于欺詐性經營行為的懲罰 對于經營者是否實施欺詐性經營行為的認定,應當把握以下幾方面: 1、看經營者是否有欺詐的故意,即經營者在主觀上是否有誘使消費者產生錯誤意思表示的目的; 2、看經營者在客觀行為上是否采取了弄虛作假、隱瞞事實真相等欺騙...
一、賣家行為構成欺詐,消費者應當如何維權1、與經營者協商解決即通過與經營者協商,把所購買的商品或所得的服務退換、維修或作適當補償,從而平息爭議。消費者與經營者協商前,應注意以下幾點:(1)必須保存好所購商品包裝盒、說明書等,盡量使之完整無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