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欺詐消費者的行為,是指經營者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務中,采取虛假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欺騙、誤導消費者,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依照《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和《欺詐消費者行為處罰辦法》應當受到處罰并承擔責任的行為。
定義
所謂欺詐消費者的行為,是指經營者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務中,采取虛假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欺騙、誤導消費者,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行為。
欺詐消費者行為判斷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障法》和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1996年3月15日發布的《欺詐消費者行為處罰辦法》的有關規定,判斷經營者的行為是否構成欺詐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
首先,根據經營者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時所采用的手段來判斷。一般來說,經營者的下列行為屬于欺詐消費者:⑴銷售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商品;⑵采取虛假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使銷售的商品份量不足的;⑶銷售“處理品”、“殘次品”、“等外品”等商品而謊稱是正品的;⑷以虛假的“清倉價”、“甩賣價”、“最低價”、“優惠價”或者其他欺騙性價格表示銷售商品的;⑸以虛假的商品說明、商品標準、實物樣品等方式銷售商品的;⑹不以自己的真實名稱和標記銷售商品的;⑺采取雇傭他人等方式進行欺騙性的銷售誘導的;⑻作虛假的現場演示和說明的;⑼利用廣播、電視、電影、報刊等大眾傳播媒介對商品作虛假宣傳的;⑽騙取消費者預付款的;⑾利用郵購銷售騙取價款而不提供或者不按照約定條件提供商品的;⑿以虛假的“有獎銷售”、“還本銷售”等方式銷售商品的;⒀以其他虛假或者不正當手段欺詐消費者的行為。
其次,根據經營者的行為是否屬于誤導消費者來判斷。判斷經營者的行為是否誤導消費者,應當采用一般標準,即以一般消費者的認知水平和識別能力為準。如果該行為足以使一般消費者發生誤解,即構成欺詐。如果該行為不足以使一般消費者發生誤解,則個別消費者不得以證明自己確實發生誤解來主張欺詐行為的成立。經營者實施欺詐行為,一般都會造成消費者合法權益的損害。這種損害并不意味著要求有實際的損失或者損害發生,只要經營者的行為按其性質足以誤導消費者,就可以被認定為欺詐。
第三,從經營者行為的主觀方面來判斷。我國法律并未明確規定構成欺詐行為的主觀要件是故意,但從文義上來理解,欺詐是掩蓋事實真相,誤導消費者上當受騙的行為應無疑義,因此,并非經營者主觀故意狀態不需具備,而是“欺詐”二字本身已經包含或者揭示了經營者的故意心理。所以,在下列情況下,經營者“不能證明自己確非欺騙、誤導消費者而實施此種行為的,應當承擔欺詐消費者行為的法律責任”:⑴銷售失效、變質商品的;⑵銷售侵犯他人注冊商標權的商品的;⑶銷售偽造產地、偽造或者冒用他人的企業名稱或者姓名的商品的;⑷銷售偽造或者冒用他人商品的名稱、包裝、裝潢的商品的;⑸銷售偽造或者冒用認證標志、名優標志等質量標志的商品的。經營者能夠證明,就不是欺詐行為;不能證明,則構成欺詐。
欺詐消費者行為處罰
根據《欺詐消費者行為處罰辦法》規定,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依法給予如下處罰:
1、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責令改正,可以根據情節單處或者并處警告、沒收違法所得、處以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以一萬元以下的罰款。
2、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整頓、吊銷營業執照。
3、其他有關法律、法規對處罰機關和處罰方式有規定的,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執行。
欺詐消費者行為賠償
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2013)第五十五條規定: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三倍;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五百元的,為五百元。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消費貸款欺詐是什么,我貸款逾期-消費貸款欺詐是什么,我貸款逾期了怎么辦 隨著經濟發展和消費升級,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通過消費貸款來滿足自己的消費需求。然而,消費貸款欺詐也時常會發生,給消費者帶來嚴重的經濟負擔和心理壓力。本文將介紹消費貸款...
證券欺詐客戶的概念 欺詐客戶是指證券經營機構或其工作人員在履行職責義務時實施的故意誘騙投資者買賣證券的行為。例如:證券公司挪用客戶的保證金,或者證券公司不在規定時間內向客戶提供交易的書面確認文件,這都屬于欺詐客戶。 擁有客戶,才可能欺詐客...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信用卡已經成為了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由于一些人消費觀念的改變,信用卡逾期的情況時有發生。而近日,有關信用卡逾期催款短信說我信用卡欺詐的說法在網上廣泛傳播,引發了人們的熱議。那么,這種說法...
法律咨詢:如何處罰虛假廣告罪? 律師解答:根據《刑法》第222條的規定:廣告主、廣告經營者、廣告發布者違反國家規定,利用廣告對商品或者服務作虛假宣傳,情節嚴重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 相關法律知識: 一般廣告宣傳...
在便利店商品的促銷活動中,往往存在打折或在原價基礎上直降等促銷政策,但是對于原價概念的理解容易出現誤區,認為曾經銷售過的價格或者原來設定的價格就是原價。 但是法律意義上的原價是指經營者在本次促銷活動前七日...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總則編若干問題的解釋》已于2021年12月30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861次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通過對各級人...
先來看合同詐騙罪的概念: 刑法224條規定:合同詐騙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在簽訂、履行合同過程中,騙取對方當事人財物,數額較大的行為。 合同詐騙罪的構成要件: 1、主觀方面的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為的目的。 這里所說的以非法占有為...
先來看合同詐騙罪的概念: 刑法224條規定:合同詐騙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在簽訂、履行合同過程中,騙取對方當事人財物,數額較大的行為。 合同詐騙罪的構成要件: 1、主觀方面的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為的目的。這里所說的以非法占有為目的,既...
企業作為經營者為保證市場占有率、增加消費者關注度,開展各類促銷活動已成經營常態。 促銷活動已然是一種常規的銷售模式。因促銷活動涉及的法律法規較多,開展活動前應當制定方案,公示相關促銷規則、期限以及限制性條...
開發商欺詐賣房是否適用消法雙倍返還大連一購房者以開發商故意隱瞞事實真相,誘導消費者簽訂商品房銷售合同,購買其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問題房構成欺詐為由,曾獲得全國首例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49條作出的房屋買賣雙倍賠償的判決。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