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以保管好住店的發票等等證據,搜集好證據之后先去消費者協會進行投訴,如果仍然不能解決就只能通過法院起訴解決。
消費者決定申訴時,應依照商品和服務的性質向具有相關職能的行政部門提出。消費申訴一般應采用書面形式,一式兩份,并載明下列事項:(1)消費者的姓名、住址、電號碼、郵政編碼;(2)被申訴人的名稱、地址、聯系電話、郵政編碼;(3)申訴的請求、理由及相關的事實根據;(4)申訴的日期。必要時,消費者可委托代理人進行申訴活動,但需向有關行政部門提交授權委托書。
消費者向有關行政部門提出申訴后,如果與經營者協商和解,達成和解協議的,可以撤回申訴,請求有關行政部門根據和解協議作出調解書。如果與經營者達成仲裁協議,可撤回申訴,向仲裁機構提請仲裁。如果想通過法律途徑解決,可以撤回申訴,向人民法提起訴訟。
如何取得消費欺詐行為的證據
根據《民事訴訟法》及民事訴訟證據規則,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證據是消費者維權的前提,也是消費者維權的有力武器。
結合消費糾紛的特點,筆者認為消費者應收集3個方面的證據:反映當事人法律關系的形成、發展的證據,如商品的購貨發票、服務發票、貨物銷售單、保修憑證、收款收據、質量承諾書、合同文件等;反映欺詐及損害事實存在的證據,如產品宣傳單、促銷活動單、問題產品的樣品、標的物檢驗鑒定結論等;能夠證明經濟損失情況的證據,如損失清單、單據、現場勘查記錄等。
在消費實際中,消費者往往忽視線上證據的保存。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明確規定,視聽資料包括錄音資料和影像資料。電子數據是指通過電子郵件、電子數據交換、網上聊天記錄、博客、微博、手機短信、電子簽名、域名等形成或者存儲在電子介質中的信息。存儲在電子介質中的錄音資料和影像資料,適用電子數據的規定。由此可見,網上聊天記錄、微博、手機短信等形成或者存儲在電子介質中的信息都可以視為民事案件中的證據。
筆者建議,消費者在網購時注意保留3個方面的證據:經營者的基本信息,如電商平臺提供的賣家信息、電子營業執照,盡可能通過聊天工具獲取賣家的真實身份、地址等信息;反映交易形成的證據,如網上商品介紹網頁、網上交易(訂單)記錄、聊天記錄、票據、發貨單、快遞單等;反映欺詐或損害存在的證據,如收到的實物照片、對比照片、檢驗鑒定結論、聊天記錄、損失清單等。
如何認定消費欺詐行為
消費欺詐行為,是指經營者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務過程中,采取虛假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欺騙、誤導消費者,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
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和國家工商總局《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處罰辦法》,可以從3個方面判斷經營者的行為是否構成消費欺詐。
1.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時采用的手段
根據《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處罰辦法》第十六條的規定,經營者有下列規定行為之一的,可以認定為欺詐行為:在銷售的商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銷售國家明令淘汰并停止銷售的商品;提供商品或者服務中故意使用不合格的計量器具或者破壞計量器具準確度;騙取消費者價款或者費用而不提供或者不按照約定提供商品或者服務;不以真實名稱和標記提供商品或者服務;以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品說明、商品標準、實物樣品等方式銷售商品或者服務;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現場說明和演示;采用虛構交易、虛標成交量、虛假評論或者雇傭他人等方式進行欺騙性銷售誘導;以虛假的“清倉價”“甩賣價”“最低價”“優惠價”或者其他欺騙性價格表示銷售商品或者服務;以虛假的“有獎銷售”“還本銷售”“體驗銷售”等方式銷售商品或者服務;謊稱正品銷售“處理品”“殘次品”“等外品”等商品;夸大或隱瞞所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的數量、質量、性能等與消費者有重大利害關系的信息誤導消費者;以其他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宣傳方式誤導消費者。
2.經營者的行為是否誤導消費者
判斷經營者的行為是否誤導消費者應以一般消費者的認知水平和識別能力為準。如果該行為足以使一般消費者發生誤解,即構成欺詐。如果該行為不足以使一般消費者發生誤解,個別消費者應證明自己確實發生誤解以主張欺詐行為的成立。經營者實施欺詐行為,一般都會造成消費者合法權益的損害,但認定消費欺詐行為并不要求消費者有實際的損失或者損害發生,只要經營者的行為足以誤導消費者就可以被認定為欺詐。
3.經營者是否具有實施欺詐行為的主觀方面
雖然法律、法規并未明確規定構成欺詐行為必須具有主觀故意,但從文義上理解,欺詐就是掩蓋事實真相誤導消費者,“欺詐”二字本身已經揭示經營者具有主觀故意。所以,在下列6種情形下,經營者如果不能證明自己沒有欺騙、誤導消費者的故意,就屬于欺詐:銷售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務不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要求,銷售失效、變質的商品,銷售偽造產地、偽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廠名或廠址、篡改生產日期的商品,銷售偽造或者冒用認證標志等質量標志的商品,銷售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務侵犯他人注冊商標專用權,銷售偽造或者冒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稱、包裝、裝潢的商品。
一、重視客人的求平衡心態 案情介紹: 某日傍晚,一香港旅游團結束了廣州一日游,回到了下榻的飯店。然而,不到十分鐘,旅游團的一位中年女領隊就光著腳來到大堂,怒氣沖沖地向前臺投訴客房服務員。 原來,早晨出發時,這位女領隊要求樓層客房服務員為房間...
可以保管好住店的發票等等證據,搜集好證據之后先去消費者協會進行投訴,如果仍然不能解決就只能通過法院起訴解決。 消費者決定申訴時,應依照商品和服務的性質向具有相關職能的行政部門提出。消費申訴一般應采用書面形式,一式兩份,并載明下列事項:(1)...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在網上預訂酒店。然而,如果在預訂后逾期未入住,是否可以退款呢?本文將探討這個問題。 在網上預訂酒店時,經常會遇到一些問題,其中之一就是逾期未入住。如果錯過了預訂的截止日期,是否還可以退款呢?答案是肯定的。...
先來看看一則醫療美容事故案例:首先,了解醫療美容糾紛存在的特點:針對該類糾紛上述特點,筆者認為可從如下多個維度解決頻發的醫療美容糾紛問題: 一、加強對民營整容醫院監管,提高整容整形行業準入門檻 二、第三方介入,破解醫患信息不對等 三、探索...
一、大學生怎么消費維權 1.加強宣傳教育,學習和掌握相關法律法規,引導大學生理性維權 在校大學生要從根本上破解維權難的困局,首先要知法懂法,熟悉相關法律條款,更要掌握維權的有效途徑和方法。修改后的新消法第六章第三十九條明確規定:消費者在非實...
案例一:旅行社擅自倒團游客受傷得負全責 案情回放:2008年底,焦某購買了A旅行社的新馬泰10日游服務,并向其交納了團費。2008年12月21日出發時,焦某發現A旅行社在未征得其同意的情況下,將旅游業務外包給B旅行社。12月26日23時許,...
【裁判要旨】經營者應當舉示證據證明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在銷售前不存在質量問題,否則應當承擔相應民事責任。消費者應當舉示證據證明經營者明知產品存在質量缺陷而欺詐銷售,才能要求經營者三倍賠償。【基本案情】2015年2月15日,劉某某為個人消費所需...
哪些行為是價格欺詐(一)虛假標價:如福建省漳州市某飯店餐飲部在商品標價簽上標明象鼻蚌價格每0.5公斤78元,但顧客結賬時卻按每0.5公斤200元結算,并且稱其標價簽標的是小象鼻蚌,以虛假標價誤導消費者。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某家具城,在一款真皮沙...
一、欺詐性經營行為的構成要件 認定經營者實施欺詐行為的必須具備兩個要件: 一是在客觀上,經營者向消費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的過程中,必須存在上述所列的欺詐行為之一。如果客觀上不存在上述列舉的情形,就不得推定經營者是實施了欺詐消費者的行為; 二...
標題:信用卡逾期三個月可以住酒店嗎? 導語:信用卡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作為一種便捷的消費工具,信用卡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便利。然而,如果我們的信用卡出現逾期的情況,那么問題就來了。那么,信用卡逾期三個月可以住酒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