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以保管好住店的發票等等證據,搜集好證據之后先去消費者協會進行投訴,如果仍然不能解決就只能通過法院起訴解決。
消費者決定申訴時,應依照商品和服務的性質向具有相關職能的行政部門提出。消費申訴一般應采用書面形式,一式兩份,并載明下列事項:(1)消費者的姓名、住址、電號碼、郵政編碼;(2)被申訴人的名稱、地址、聯系電話、郵政編碼;(3)申訴的請求、理由及相關的事實根據;(4)申訴的日期。必要時,消費者可委托代理人進行申訴活動,但需向有關行政部門提交授權委托書。
消費者向有關行政部門提出申訴后,如果與經營者協商和解,達成和解協議的,可以撤回申訴,請求有關行政部門根據和解協議作出調解書。如果與經營者達成仲裁協議,可撤回申訴,向仲裁機構提請仲裁。如果想通過法律途徑解決,可以撤回申訴,向人民法提起訴訟。
如何取得消費欺詐行為的證據
根據《民事訴訟法》及民事訴訟證據規則,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證據是消費者維權的前提,也是消費者維權的有力武器。
結合消費糾紛的特點,筆者認為消費者應收集3個方面的證據:反映當事人法律關系的形成、發展的證據,如商品的購貨發票、服務發票、貨物銷售單、保修憑證、收款收據、質量承諾書、合同文件等;反映欺詐及損害事實存在的證據,如產品宣傳單、促銷活動單、問題產品的樣品、標的物檢驗鑒定結論等;能夠證明經濟損失情況的證據,如損失清單、單據、現場勘查記錄等。
在消費實際中,消費者往往忽視線上證據的保存。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明確規定,視聽資料包括錄音資料和影像資料。電子數據是指通過電子郵件、電子數據交換、網上聊天記錄、博客、微博、手機短信、電子簽名、域名等形成或者存儲在電子介質中的信息。存儲在電子介質中的錄音資料和影像資料,適用電子數據的規定。由此可見,網上聊天記錄、微博、手機短信等形成或者存儲在電子介質中的信息都可以視為民事案件中的證據。
筆者建議,消費者在網購時注意保留3個方面的證據:經營者的基本信息,如電商平臺提供的賣家信息、電子營業執照,盡可能通過聊天工具獲取賣家的真實身份、地址等信息;反映交易形成的證據,如網上商品介紹網頁、網上交易(訂單)記錄、聊天記錄、票據、發貨單、快遞單等;反映欺詐或損害存在的證據,如收到的實物照片、對比照片、檢驗鑒定結論、聊天記錄、損失清單等。
如何認定消費欺詐行為
消費欺詐行為,是指經營者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務過程中,采取虛假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欺騙、誤導消費者,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
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和國家工商總局《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處罰辦法》,可以從3個方面判斷經營者的行為是否構成消費欺詐。
1.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時采用的手段
根據《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處罰辦法》第十六條的規定,經營者有下列規定行為之一的,可以認定為欺詐行為:在銷售的商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銷售國家明令淘汰并停止銷售的商品;提供商品或者服務中故意使用不合格的計量器具或者破壞計量器具準確度;騙取消費者價款或者費用而不提供或者不按照約定提供商品或者服務;不以真實名稱和標記提供商品或者服務;以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品說明、商品標準、實物樣品等方式銷售商品或者服務;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現場說明和演示;采用虛構交易、虛標成交量、虛假評論或者雇傭他人等方式進行欺騙性銷售誘導;以虛假的“清倉價”“甩賣價”“最低價”“優惠價”或者其他欺騙性價格表示銷售商品或者服務;以虛假的“有獎銷售”“還本銷售”“體驗銷售”等方式銷售商品或者服務;謊稱正品銷售“處理品”“殘次品”“等外品”等商品;夸大或隱瞞所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的數量、質量、性能等與消費者有重大利害關系的信息誤導消費者;以其他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宣傳方式誤導消費者。
2.經營者的行為是否誤導消費者
判斷經營者的行為是否誤導消費者應以一般消費者的認知水平和識別能力為準。如果該行為足以使一般消費者發生誤解,即構成欺詐。如果該行為不足以使一般消費者發生誤解,個別消費者應證明自己確實發生誤解以主張欺詐行為的成立。經營者實施欺詐行為,一般都會造成消費者合法權益的損害,但認定消費欺詐行為并不要求消費者有實際的損失或者損害發生,只要經營者的行為足以誤導消費者就可以被認定為欺詐。
3.經營者是否具有實施欺詐行為的主觀方面
雖然法律、法規并未明確規定構成欺詐行為必須具有主觀故意,但從文義上理解,欺詐就是掩蓋事實真相誤導消費者,“欺詐”二字本身已經揭示經營者具有主觀故意。所以,在下列6種情形下,經營者如果不能證明自己沒有欺騙、誤導消費者的故意,就屬于欺詐:銷售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務不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要求,銷售失效、變質的商品,銷售偽造產地、偽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廠名或廠址、篡改生產日期的商品,銷售偽造或者冒用認證標志等質量標志的商品,銷售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務侵犯他人注冊商標專用權,銷售偽造或者冒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稱、包裝、裝潢的商品。
1.合同訂立 合同訂立,即當事人就合同主要條款協商一致的過程,在法律上表現為要約與承諾。當訂約雙方分處異地或異國,通過信件、電報、電傳達成協議時,要約與承諾的階段性表現得最為明顯,雙方也容易對要約、承諾是否已到達,是否被撤回等問題發生爭議...
1.合同訂立 合同訂立,即當事人就合同主要條款協商一致的過程,在法律上表現為要約與承諾。當訂約雙方分處異地或異國,通過信件、電報、電傳達成協議時,要約與承諾的階段性表現得最為明顯,雙方也容易對要約、承諾是否已到達,是否被撤回等問題發生爭議...
一、大學生怎么消費維權 1.加強宣傳教育,學習和掌握相關法律法規,引導大學生理性維權 在校大學生要從根本上破解維權難的困局,首先要知法懂法,熟悉相關法律條款,更要掌握維權的有效途徑和方法。修改后的新消法第六章第三十九條明確規定:消費者在非實...
一、醫患雙方自行協商是平等主體之間訂立的民事合同 二、協議后因患者反悔引發訴訟的法律問題 (一)患者方具有訴訟權利 醫患雙方自行協商是平等主體之間訂立的民事合同,當然也是一種民事行為。根據《民法通則》及《合同法》的規定,協議如果存在...
先來看看一則醫療美容事故案例:首先,了解醫療美容糾紛存在的特點:針對該類糾紛上述特點,筆者認為可從如下多個維度解決頻發的醫療美容糾紛問題: 一、加強對民營整容醫院監管,提高整容整形行業準入門檻 二、第三方介入,破解醫患信息不對等 三、探索...
【裁判要旨】經營者應當舉示證據證明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在銷售前不存在質量問題,否則應當承擔相應民事責任。消費者應當舉示證據證明經營者明知產品存在質量缺陷而欺詐銷售,才能要求經營者三倍賠償。【基本案情】2015年2月15日,劉某某為個人消費所需...
恐怕不構成詐騙,因為你朋友是以自己的真實姓名借款,沒有虛構事實也沒有隱瞞真相。不過你可以向他提起民事之訴要求他償還你為他墊付的4萬元借錢不還向法院起訴流程,借錢不還算不算是詐騙你要看到在借你錢的時候是不是就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如果有,那么就是...
亮點1 賦予消費者反悔權 亮點2 定位網購平臺責任亮點3 加碼消費欺詐賠償 亮點4 明確個人信息保護亮點5 消協可提公益訴訟 亮點6 實行舉證責任倒置 【案例】張先生在某商場促銷活動中購買了一臺迷你小冰箱,可使用兩個月后,小冰箱內壁便出...
如何起訴商家賠償 如何起訴商家賠償競爭損失?作者:劉師傅律師首發于公眾號【法律點滴】商家對消費者進行的民事賠償有三種:一是消費者的損失必須由商家承擔,商家并沒有責任。二是消費者的損失可以由消費者承擔,也可以由其他受害人承擔。三是消...
案情:2017年9月23日,羊某某到鼎尚酒行購買10箱洋河藍色經典·天之藍白酒,并支付酒款15000元;鼎尚酒行出具收據載明時間、數量、價格、保真等內容。2017年9月25日,羊某某向射陽縣消費者協會書面投訴,白酒有滲漏,飲用后頭疼,夜里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