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太師是廣東天下平公司員工,2017年5月25日上午參加完公司組織培訓后回到出租屋,發現沒帶鑰匙,于是再搭乘摩托車找女朋友拿鑰匙。
上午9時40分左右,摩托車在路上與一輛小轎車發生碰撞,造成張太師頭部嚴重受傷。后被送到醫院住院治療,醫院診斷為:1.重型開放性顱腦外傷;1.1右側顳頂部硬膜下血腫;1.2左側顳頂部硬膜下血腫;1.3左側額葉腦挫裂傷伴血腫形成;1.4創傷性蛛網膜下腔出血;1.5右顳骨、顱底骨折:腦脊液耳漏;2.全身多處軟組織擦傷。
2017年6月7日,公司向人社局提交工傷認定申請。經調查核實,人社局于2017年7月18日作出《不予認定工傷決定書》,認為路線已經偏離了下班途中的合理路線,在這過程中發生的交通事故不屬于“下班途中”,不能認定為工傷。
張太師不服,提起行政訴訟。
一審判決:張太師去找女朋友拿鑰匙的路線已經偏離了下班途中的合理路線,也不屬于從事屬于日常工作生活所需要的活動,不能認定工傷
一審法院認為,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第五條第二款的規定,人社局有對工傷事故作出工傷認定的職權。人社局受理公司的工傷認定申請后,經調查核實,在法定期限內作出被訴的《不予認定工傷決定書》并送達張太師及公司,程序合法,法院予以確認。
案件爭議焦點是張太師是否屬于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傷害。
《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規定“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工傷:……(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軌道交通、客運輪渡、火車事故傷害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工傷保險行政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六條規定:“對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認定下列情形為‘上下班途中’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一)在合理時間內往返于工作地與住所地、經常居住地、單位宿舍的合理路線的上下班途中;(二)在合理時間內往返于工作地與配偶、父母、子女居住地的合理路線的上下班途中;(三)從事屬于日常工作生活所需要的活動,且在合理時間和合理路線的上下班途中;(四)在合理時間內其他合理路線的上下班途中。”
本案中,張太師在參加完公司組織培訓后回到出租屋,發現沒帶鑰匙,于是再搭乘摩托車找女朋友拿鑰匙,在途中發生交通事故,上述情形不符合往返于工作地和經常居住地的合理路線的下班途中。人社局認定張太師受到的傷害不符合《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第十五條的規定,不予認定或者視同工傷,事實清楚,證據充分,適用法律法規正確,法院予以支持。
張太師認為其應被認定為工傷。張太師是參加完公司組織培訓后才下班回家,找女朋友拿鑰匙是日常生活中發生繞道的常態,屬于下班途中。法院認為,張太師從回到出租屋后再去找女朋友拿鑰匙的路線已經偏離了下班途中的合理路線,張太師找女朋友拿鑰匙的行為也不屬于從事屬于日常工作生活所需要的活動。張太師的上述主張于法無據,法院不予支持。
綜上,張太師的訴訟請求不成立,法院不予支持。據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六十九條之規定,判決:駁回張太師的訴訟請求。
員工上訴:我回家沒鑰匙,去找女朋友拿鑰匙是合理路線,應當要認定工傷
張太師上訴稱:一審法院對《工傷保險條例》的解釋及認定過于機械及嚴苛,違反了公平原則。如果在下班回家前或路上發現忘帶鑰匙,先去找女朋友拿鑰匙再回家是合理路線,那么在回到家門口發現沒帶鑰匙去找女朋友拿到鑰匙再回家也應當是合理路線,因為沒帶鑰匙不隨張太師的主觀意愿改變而改變。合理的路線、合理的時間,應當解釋成合理的時間空間內實現下班的目的,并非因我主觀因素改變而改變其下班回家的正當需求,這樣更符合公平原則。一審法院適用法律存在錯誤或偏差,導致了錯誤結果,侵害了我的合法權益。
人社局辯稱:張太師從公司回到出租屋后意味著“下班途中”已經結束,其再從出租屋出發去找女朋友拿鑰匙的行為屬于因私行為,且路線已經偏離了下班途中的合理路線,在這過程中發生的交通事故不屬于“下班途中”。拿鑰匙也不屬于“從事屬于日常工作生活所需要的活動”。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證據確鑿,適用法律正確,程序合法,請求二審法院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判決:張太師參加完公司培訓后已安全回到住所地,其下班的目的已經實現,盡管其因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進屋,但該障礙不影響其下班目的已實現
二審法院認為,各方當事人對人社局作出被訴行政行為的職權依據和程序的合法性均無異議,本院予以確認。本案爭議的焦點是張太師因交通事故所受傷害是否屬于工傷。
《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規定“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工傷:……(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軌道交通、客運輪渡、火車事故傷害的……”
本案中,張太師參加完公司培訓后已安全回到出租屋所在地,其下班的目的已經實現,盡管其因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進入到出租屋里面,但該障礙不影響其下班目的已實現,故其下班后再從出租屋出發找女朋友拿鑰匙,該交通路線已不屬于《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所規定的“上下班途中”。
此外,忘帶鑰匙屬于生活中的偶發事件而不屬于生活中的常態,因此張太師忘帶鑰匙的行為也不屬于《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工傷保險行政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六條規定的“從事屬于日常工作生活所需要的活動”。
綜上,本案張太師在回到住所地后再找女朋友拿鑰匙的交通路線不屬于行政法規和司法解釋所規定的“上下班途中”,其遭遇交通事故所受到的傷害不能認定為工傷。人社局作出的《不予認定工傷決定書》符合法律規定,本院予以支持。張太師的上訴理由不能成立,本院不予支持。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本院予以維持。據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八十九條第一款第(一)項的規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來源:網絡
小編按:《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第一款第(六)項規定: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軌道交通、客運輪渡、火車事故傷害的,應當認定工傷關于如何認定上下班途中,《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工傷保險行政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六條列舉...
工傷就是在工作期間因為工作原因或者工作任務遭遇的傷害,如果認定為工傷后,受傷員工可以根據工傷傷殘鑒定結果來申請工傷傷殘賠償,工傷傷殘等級共十級,工傷傷殘等級不同,公司需要賠償受傷員工的賠償也是不同的。有人不禁納悶了:是不是只有工作期間受傷了...
網友咨詢:我公司正常下班時間是下午六點,我司員工武大下午四點多自行回家,路上發生同等責任的交通事故。武大說是跟公司請假了,但是真的沒請假,公司主管領導和人力部門均未收到請假申請,那么,這個請假與否的舉證責任到底是武大承擔還是公司承擔?因為沒...
李小何系上海某貨運代理公司員工。2012年7月3日,李小何工作時間為6時30分至10時30分,下午不需要上班。上午9時50分許,李小何未經請假離開工作崗位,騎助動車至固山路親戚家接兒子,在回家途中發生交通事故受傷。經交警認定,李小何對事故負...
張某系某公司保安,根據公司請銷假制度等規定,保安員請一日內假的報請保安隊長呈請公司主管部門批準,請假人必須等代崗人員到崗后方準離崗。2016年5月15日,張某電話向保安隊長許某請假,稱第二天上白班要早點回家,許某答復必須要找到代班人來頂班。...
隨著環境的不斷變化和單位工時制度的多樣化,在我國越來越多的用人單位或職業開始實行彈性工作制,允許員工在完成工作任務時自主地、靈活地選擇工作時間或用人單位有任務時隨時通知到崗的時間。 也就是說實行彈性工作時...
上下班途中遭遇車禍,對方負主要責任以上的,可認定為工傷。但是上下班途中是如何認定的,卻也經常存在疑惑,所幸這些疑惑也已經有了明確的規定。那么若已認定為工傷后,勞動者能否同時獲得工傷、侵權雙重賠償呢?1案例:有宿舍卻要回家遇車禍身亡,算工傷方...
職工早退回家途中受傷是否算工傷盡管職工是早退下班,且被他人撞傷,但仍構成工傷。至于職工早退,應否受到行政管理上的處罰及何種處罰,則另作他論。新的《工傷保險條例》第14條中規定:職工有下列情形的應當認定為工傷;……(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機動...
案例張某是一家公司的鏟車工。2017年8月4日下午,張某手頭無活,于是就提前下班回家,途中不幸被一輛轎車撞倒受傷。后經交警部門認定,車主負全部責任,小張無責任。公司認為,當日張某早退半個小時,事發于早退途中,所以不能認定為工傷。評析張某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