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怎樣認定醫療糾紛醫方的過錯,醫療糾紛醫院賠償的情況
一、怎樣認定醫療糾紛醫方的過錯
1、“醫學判斷”法則。
所謂“醫學判斷”法則,是指只要醫療專業者遵循專業標準的要求作決定,不能僅因事后判認其所作的決定錯誤而對其課以責任。醫方在對患者施行診療時,若其已盡到符合其專業要求的注意、學識及技術標準,即便治療結果不理想,甚至有不幸發生,醫方也無過錯,不應對該后果承擔責任。
2、“可尊重的少數”法則。
醫師為診療護理行為時,必須具備高度的專門知識與技術,各個醫師可能持有不同的見解,在此場合,要容許醫師有一定程度的自由裁量權。我們知道,科學與全民公決不同,而且“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里”,因此,在醫療行為給患者帶來損害時,我們不能因多數人同意采取某種治療措施就肯定其完全正確而不承擔責任,也不能因所采用的治療方法系屬少數人認可而讓該少數人承擔責任。只要醫師采取的治療方法不違反其專業標準,就不能認定其有過錯。
3、“最佳判斷”法則。
醫方所為的診療護理行為除必須符合其專業標準所要求的注意義務、學識及技術等之外,還必須是其最佳判斷。換句話說,當醫師的專業判斷能力高于一般標準,而該醫師又明知一般標準所要求的醫療方法具有不合理的危險性時,法院對該醫師的注意義務的要求應高于一般標準。
4、“允許風險”法則,或稱“容許性危險”,法則。
該法則認為,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包括醫療活動中,為謀求社會進步,應允許威脅法益的人類活動的存在。醫學的進步,使以往被認為屬于絕癥的疾病也有了治愈的可能,給患者及其親人帶來歡樂和希望,但新藥的使用,也會產生副作用。醫學的進步是經過千千萬萬次的反復實驗和多次的失敗才得到的。因此,判斷醫方的過錯,應考慮“允許風險”法則的適用。
5、醫療的緊急性與醫療嘗試。
所謂醫療的緊急性,是指由于醫療的判斷時間緊促,對患者的病情及病狀無法作詳細的檢查、觀察、診斷,自難要求醫生與平常時期的注意能力等同。因此,緊急性在醫療過失上,便成為最重要的緩和注意義務的條件。但這并非有意減輕醫方的注意義務,而是仍以相同的注意程度作為判斷標準,不過在因緊急情況而無法注意時,免除醫方責任的承擔。所謂醫療嘗試,是指任何醫療行為雖均具有抽象的威脅,醫學理論更要依賴新的藥物嘗試或技能實驗才能發展。這時,常有相當的“未知領域”的存在,醫生在此未知領域,當負注意義務。因此,醫生在進行新的醫療嘗試時,除經患者承諾外,還要對患者的癥狀、體質、醫院的設備、醫生的能力及其它必要的實驗及可能的危險,均應先慎重考慮,并應提供周全的應急設備,否則,將難逃過錯之咎。
6、一般醫師與??漆t師的不同。
在醫療行業,存在著諸多分工。首先有醫院管理人與醫務工作者之分;醫務工作者依其專業,又有醫生、護士、檢驗師、麻醉師、藥劑師等區分。他們的注意標準應依其所屬專業而加以判斷。醫院內大者有內科、外科等諸多???,每個科內都有專業醫師,如今已不再也不可能有包治百病的全能醫師,因此,專科醫師對其專門領域內的注意義務標準要高于一般醫師的注意義務。至于某醫師是否為??漆t師,不能以其是否取得該專業的執業證書或同類的資格證書為依據,而要看該醫師是否以該專科的形態執業。倘若其能力未能及于??漆t師的水平而強行為之,應從保護患者利益的角度出發,依專科醫師的標準來判斷該醫師是否過錯。
7、地區性原則。由于不同地區的經濟、文化發展狀況有差距,因此,醫師執業的環境、醫療經驗等,都有地區性的差異。這在我國尤為明顯。在一些偏遠的農村,許多醫務工作者由于主、客觀條件的制約,對現代醫療知識及醫療技術知之甚少。因此,判定醫生是否盡到注意義務,應以同地區或類似地區(指發展水平大致相當,環境、習俗、人口等相似的地區)的醫療專業為依據。可見,在判定醫方的過錯時應考慮到地域、環境等地區性差別因素,既不縱容醫方的過錯,又要針對具體環境而不對醫方過于苛刻。
二、醫療糾紛醫院賠償的情況
1)醫療機構舉證不能,如病歷丟失,被證明病歷虛假,超過舉證期限不舉證等;
2)醫療機構對重要的醫療風險不履行告知義務;
3)醫療機構醫務人員非法行醫,如無上級醫師指導的實習醫師獨立診治病人造成損害后果;
4)提供不合格的藥品或醫療器械;
5)醫療過錯非常明顯的,如超藥典劑量用藥造成損害后果的,應當做藥物過敏實驗而未做的,護理人員打錯針或發錯藥的,開錯手術部位的等;
6)其他。
在認定醫療糾紛醫院方面過錯上面,如果當事人自己不懂得正確的認定,可以將認定的具體工作委托給專業的律師來完成它。關于認定醫療糾紛醫方的過錯或是面對醫療糾紛當事人要求醫院進行賠償,可以找律聊網律師看看怎么做。
小孩子犯了錯,就得挨訓,甚至要挨揍!大人犯了錯,要承擔后果,付出代價的!醫院不按規定辦事,難道能不賠錢?問!得!好!要徹底弄明白,得先知道對于這個問題,法官都會援引哪些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五十四條 患者在診療活動中受到損害,...
導讀發生醫療糾紛,醫方如何抗辯,如何最大程度讓鑒定機構或法院認定無責或責任最輕,又能最大程度上疏導患方的情緒?值得醫方思考和研究。任何有效的抗辯,都離不開法律的支持和人文的關懷,即有理、有據、有節。人文的關懷基于醫院管理者的意識和認識。本文...
【基本案情】產婦劉某于2013年10月17日因停經40+2周,不規律腹痛1天入住被告A醫院。初步診斷:孕2產1孕40+2周頭位產兆;貧血(輕度);尿蛋白原因待查。入院后于2013年10月20日10:00臨產,14:38自娩一足月活女嬰。產后...
導語患者在醫院死亡后,醫師會出具《死亡醫學證明書》給患者家屬。然而《死亡醫學證明書》只是對患者死亡的醫學臨床診斷,在死因被作為關鍵問題進行審查時,《死亡醫學證明書》不能作為判斷死者死因的診斷。如果要明確死因,必須通過尸檢等檢查。若醫療機構未...
醫院出現醫療事故誰管醫療事故發生后,可以和醫院協商解決,協商無果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還可以向行政衛生局申請調解。根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規定,解決醫療糾紛的方法有醫患雙方協商調解、申請衛生行政部門處理和向法院提起訴訟三種途徑。而現實中,訴訟...
1.醫療糾紛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您好,關于醫療糾紛的法律法規包括:1、首先是《侵權責任法》第七章醫療損害責任。主要注意的點有:1、醫務人員過錯,必須向醫院追討賠償;2、醫療機構有三項免責事由(患者不配合、搶救生命垂危已經盡力、當時醫療水平所限...
1.醫患糾紛法律法規有哪些 您好!最新的醫療糾紛法律法規如下:1、首先是《侵權責任法》第七章醫療損害責任。主要注意的點有:1、醫務人員過錯,必須向醫院追討賠償;2、醫療機構有三項免責事由(患者不配合、搶救生命垂危已經盡力、當時醫療水平所限)...
1.醫療糾紛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您好,關于醫療糾紛的法律法規包括:1、首先是《侵權責任法》第七章醫療損害責任。主要注意的點有:1、醫務人員過錯,必須向醫院追討賠償;2、醫療機構有三項免責事由(患者不配合、搶救生命垂危已經盡力、當時醫療水平所限...
醫療事故醫院不解決怎么辦,醫療事故哪里管1、醫院不管怎么辦醫院不管的,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還可以申請行政調解。2、醫療事故哪里管醫療事故,法院可以管,行政衛生局也可以管。根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規定,解決醫療糾紛的方法有醫患雙方協商調解、申...
醫院病房,傳來陣陣哭泣及吵鬧之聲,患者在住院期間因病情突然惡化而不治身亡,家屬因不能接受患者突然猝死的結果而對醫生的診療行為提出種種質疑……由于事發突然,患者病情轉化較快,致使醫生也很難判斷患者的具體死亡原因,種種解釋也難以得到患者親屬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