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絡資源如何預防侵權?
一、保留證據
在發布信息或作品的時候,可以標明版權所有,保存發布成功的截圖或文檔,日后一旦產生糾紛,可以作為證據。
二、了解相關法律法規,知道哪些是可以做的,哪些是被禁止的
2014年10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通報《關于審理利用信息網絡侵害人身權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首次劃定個人信息保護的范圍,明確利用自媒體等轉載網絡信息行為的過錯認定,以及如何對網絡水軍進行規制。
1.非法刪帖的用戶和網站承擔連帶責任
以非法刪帖服務為代表的互聯網灰色產業之所以存在,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互聯網技術的不對等性。《規定》從民事責任角度對非法刪帖、網絡水軍等作出規制,第十四條明確:“被侵權人與構成侵權的網絡用戶或者網絡服務提供者達成一方支付報酬,另一方提供刪除、屏蔽、斷開鏈接等服務的協議,人民法院應認定為無效。擅自篡改、刪除、屏蔽特定網絡信息或者以斷開鏈接的方式阻止他人獲取網絡信息,發布該信息的網絡用戶或者網絡服務提供者請求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接受他人委托實施該行為的,委托人與受托人承擔連帶責任?!?/p>
2.過錯認定嚴格
微博、微信等社交網絡以及由此產生的自媒體發展迅猛,在信息傳播的形態上,以社交網絡為媒介的轉載等二次傳播,影響巨大。針對這些特征,《規定》第十條對轉載網絡信息行為的相關問題作出規定:“人民法院認定網絡用戶或者網絡服務提供者轉載網絡信息行為的過錯及其程度,應當綜合以下因素:(一)轉載主體所承擔的與其性質、影響范圍相適應的注意義務;(二)所轉載信息侵害他人人身權益的明顯程度;(三)對所轉載信息是否作出實質性修改,是否添加或者修改文章標題,導致其與內容嚴重不符以及誤導公眾的可能性?!?/p>
3.個人基因、病歷等隱私不得隨意公開
《規定》第十二條作出規定:“網絡用戶或者網絡服務提供者利用網絡公開自然人基因信息、病歷資料、健康檢查資料、犯罪記錄、家庭住址、私人活動等個人隱私和其他個人信息,造成他人損害,被侵權人請求其承擔侵權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但下列情形除外:(一)經自然人書面同意且在約定范圍內公開;(二)為促進社會公共利益且在必要范圍內;(三)學校、科研機構等基于公共利益為學術研究或者統計的目的,經自然人書面同意,且公開的方式不足以識別特定自然人;(四)自然人自行在網絡上公開的信息或者其他已合法公開的個人信息;(五)以合法渠道獲取的個人信息;(六)法律或者行政法規另有規定。”
4.侵權造成財產損失最高可賠50萬元
針對司法實踐中出現的維權成本高,利用網絡侵害他人人身權益的違法成本過低的現實,《規定》加大了被侵權人的司法保護力度。
《規定》第十八條明確規定:“被侵權人為制止侵權行為所支付的合理開支,可以認定為侵權責任法第二十條規定的財產損失。合理開支包括被侵權人或者委托代理人對侵權行為進行調查、取證的合理費用。人民法院根據當事人的請求和具體案情,可以將符合國家有關部門規定的律師費用計算在賠償范圍內。被侵權人因人身權益受侵害造成的財產損失或者侵權人因此獲得的利益無法確定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具體案情在50萬元以下的范圍內確定賠償數額?!?/p>
5.反腐目的人肉搜索可免責
2014年10月9日,最高法院出臺規定,明確約束利用網絡公開他人隱私信息,包括利用互聯網進行“人肉”搜索曝光等行為。這是司法解釋第一次將個人信息上升為人格權進行保護,但為反腐利用人肉搜索公布信息可以免責。
更多網絡資源侵權處理知識,想要了解的人們可以直接在線咨詢律聊網律師解答。
網絡上由于很多社交都不需要實名制,因此很多人都會隨意謾罵他人,尤其是很多明星遭遇黑粉惡意辱罵的情況很多。那么網絡辱罵他人怎么處罰? 問題一:侵犯的是肖像權嗎?還是姓名權?還是什么權利?要承擔什么責任? ...
電信詐騙,屬于詐騙手段的一種,是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其形式是多種多樣,應當從以下幾點加以防范: 1、注意避免個人資料外泄,對不熟悉的金融業務盡量不要在ATM機上操作,應到柜面直接辦理...
1、提高自身素質,改善醫療服務質量。 技術和質量是醫院生存與發展的條件。在提高醫務人員業務素質方面,首先重視醫務人員的技術培訓工作(通過各種形式培訓);其次是抓好醫療質量管理,完善各種醫療管理制度。制定符合適宜的工作標準和制度,并且保證將這...
一、商家泄露個人信息造成經濟損失怎么處理 構成侵權的,可以向法院起訴維權?!肚謾嘭熑畏ā返谌鶙l網絡用戶、網絡服務提供者利用網絡侵害他人民事權益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網絡用戶利用網絡服務實施侵權行為的,被侵權人有權通知網絡服務提供者采取刪...
2022年6月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噪聲污染防治法》施行,為解決噪聲擾民、防治噪聲污染提供了法治遵循。人民法院歷來高度重視噪聲侵權案件審理,注重以法治力量守護公眾安靜權。2022年1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生態環境侵權案件適用禁止令保全措...
使用別人的圖片時并沒有主觀過錯、沒有營利,是否構成侵權?原告某圖片公司發現被告某雜志社在其新浪官方微博中配圖使用的一張照片,與原告享有著作權的照片相同。該照片在原告的官方網站圖片素材庫中有展示,標注有拍攝日期、編號、版權聲明等信息。原告認為...
在古代沒有詐騙罪這一罪名,現在所說的詐騙罪是由盜竊罪之中分離出來的,因此,一些詐騙罪的立案標準以及審核情形可以參考盜竊罪的相關規定。在遇到網路詐騙罪時,固然當事人可以及時報案請求公安機關的幫助,但網路詐騙案的破案率是相當低的。故公民應該增強...
物業公司員工丁同樣因物業管理需要創建了一個微信群聊,甲和乙都是群成員,兩人在群內因攝像頭安裝問題在微信群內發生爭執,過程中兩人在群內頻繁發布惡意辱罵對方的言論。 群主丁在雙方爭吵期間多次勸阻,勸阻無效后解...
青少年是人格形成的重要時期,好奇、敏感、愛冒險、好占上風、喜歡模仿、辨別能力弱是青少年普遍的心理特征,如果受到不良刺激,他們容易走上違法犯罪道路。根據司法機關的有關統計,搶劫、盜竊、故意傷害、尋釁滋事、敲詐勒索等,是未成年人涉及的主要犯罪類...
近日天津的兩起大學生誤入傳銷遇害案件引起了國人的廣泛關注,其中23歲的李文星不幸的起點是網絡平臺求職。我們在呼吁打擊傳銷、提高自我防范意識的同時,也要關注網絡平臺的法律責任。而隨著電子支付的迅猛發展,京東、天貓等早已深入人心,琳瑯滿目、足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