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的專利法規定,專利分為發明、實用新型、外觀設計三種。與發明、實用新型不同,外觀設計專利保護的方案不涉及技術內容,外觀設計專利保護的是產品的形狀、圖案、色彩或者其組合,例如汽車的特有造型、電視機的特有外觀、產品包裝袋都有可能構成外觀設計專利。商標保護的是任何能夠將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商品與他人的商品區別開的可視性標志,包括文字、圖形、字母、數字、三維標志和顏色等要素的組合。
由此可以看出,雖然外觀設計專利和商標都是對設計的保護,但商標保護的是一種產品標識,而外觀設計專利保護的是產品本身。知識產權糾紛中,有大量的案件是外觀設計專利侵權案件和商標侵權案件,相應地在司法實踐中就會涉及到侵權判定問題。外觀設計專利和商標侵權判定具有一些共性的原則,但在對二者進行侵權判定時又存在著明顯的差異,本文所要探討的就是外觀設計專利與商標侵權判定的區別。
2、外觀設計專利與商標侵權判定的區別
外觀設計專利保護的是富有美感的工業設計,從這種意義上講,更接近于著作權,而商標保護的一種標識性權利,保護的最終目的是防止消費者對商品發生混淆,由此,形成了外觀設計專利和商標侵權判定基準上的本質區別。外觀設計專利侵權判定的基準是,被控產品與外觀設計專利之間的整體視覺效果是否相近似,如果相近似,則構成侵權;商標侵權判定基準是,被控標識與商標相比是否有可能造成消費者的混淆,如果造成消費者的混淆,則構成侵權。
混淆在外觀設計專利和商標侵權判定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對于商標侵權判定,如果被控標識與商標造成消費者混淆,則一定構成侵權,反之,一定不構成侵權。有的時候即使被控標識與商標相近似,但是如果沒有造成消費者的混淆,仍不構成侵權。比如,“杉杉”和“彬彬”兩個商標屬于相近似商標,“杉杉”在先,“彬彬”在后,但是“彬彬”和“杉杉”的專賣店總是比鄰而居,各自有不同的消費群體,均為馳名商標,兩個商標不會造成消費者的混淆,“彬彬”對“杉杉”商標不構成侵權。
對于外觀設計專利侵權判定,如果被控產品與外觀設計專利造成消費者混淆,則認為二者的差別對整體視覺效果相近似,一定構成侵權,反之,則不一定不構成侵權。也就是說,有的時候即使被控產品與外觀設計專利不會造成消費者的混淆但仍有可能構成侵權。比如,被控產品是一個雙門消毒柜,外觀設計專利是一個單門消毒柜,二者一個是雙門,一個是單門不會造成消費者的混淆,但是二者的邊角門把手等部位相近似,由于消毒柜的邊角門把手等是易見、創新部位,根據外觀設計侵權判定基準,認為二者的整體視覺效果相近似,構成侵權。
外觀設計專利與商標侵權判定具有共同的侵權判定原則,即整體觀察原則和要部觀察原則。2004年以前,外觀設計專利與商標侵權判定還具有一個共同的侵權判定原則即隔離對比原則。國家知識產權局2004年6月對審查指南的部分內容進行了修改,刪除了外觀設計專利相近似判定的隔離對比原則,這也意味著在外觀設計專利侵權判定中不再適用隔離對比原則。筆者認為,這種改變是與外觀設計專利侵權判定基準密切相關的,外觀設計專利侵權判定基準是整體視覺效果是否相近似,而不是是否構成消費者的混淆。外觀設計專利更接近于版權,當判定兩個作品是否構成實質性相似的時候,一定是將兩個作品進行直接對比,而不會隔離對比。
盡管外觀設計專利與商標侵權判定都有整體觀察原則和要部觀察原則,但在具體適用時二者是明顯不同的。在商標侵權判定中,要部觀察原則是對整體觀察原則的一個補充。首先將被控標識與商標進行整體上的對比,在此基礎上,找出最能吸引消費者的部分確定為要部,再進行比較,比如當商標為文字與圖案的組合,圖案最具有顯著性,可以確定圖案為要部。而對于外觀設計專利侵權判定,整體觀察和要部觀察只能擇其一。原則上外觀設計專利的侵權判定適用整體觀察原則,只有那些在使用狀態下相對于其他部位對整體視覺效果影響明顯強烈的部位可以適用要部觀察原則,比如,以特定方向朝向使用者的產品,如壁掛式固定信箱,其在使用狀態下能夠看到的部位相對于看不到的部位(如壁掛式固定信箱的背面)對整體視覺效果的影響明顯強烈。
另外,外觀設計專利與商標的侵權判定除了在判定基準和判定原則上存在區別外,由于外觀設計專利與商標保護內容的不同,在一些具體的判定方法上也存在著明顯的差異。比如,在商標侵權判定中,會考慮構成商標文字的含義,如果商標是cyclone(旋風的意思),被控標識是tornado(也是旋風的意思),由于二者含義相同,構成侵權,而如果這兩個詞分別用在產品包裝袋上,對于外觀設計專利而言則不構成侵權。再有,如果商標是一個金-鷹的圖案,被控標識是金-鷹文字,構成商標侵權,對于外觀設計而言,也不構成侵權。還比如,如果被控產品與外觀設計專利相比,圖案相同或相近似,但色彩不同,此時被控產品有可能不構成侵犯外觀設計專利;但如果被控標識與注冊商標相比,文字、圖案相同,只是色彩不同時,仍有可能構成侵犯商標權。
3、結語
雖然外觀設計專利與商標所保護的內容都與設計有關,但由于外觀設計專利保護的是富有美感的工業設計,商標的保護目的是讓消費者將商品區分開,所以直接導致二者侵權判定的基準不同。外觀設計專利的侵權判定基準是整體視覺效果是否相近似、商標的侵權判定基準是能否構成消費者的混淆,而由判定基準不同又直接帶來二者在侵權判定原則、具體判定方法上的差異。
根據著作權保護的特點,著作權侵權行為的認定可分為以下幾步: 1.對原告作品的分析 按照我國法律的規定,著作權的產生采取自動保護原則,即作品一經創作完成,著作權即告產生。因此,與專利、商標等其他類型的知識產權侵權認定不同,著作權侵權認定還涉...
1.美國對專利權著作權商標權的法律保護期分別是多少 專利權: 2000年5月29日起的發明專利申請案,美國專利商標局將依照專利商標局或發明人延誤的時間,適當調整專利保護期。舉例來說:若專利申請案因為專利商標局的延誤而沒有在三年內獲準,專利商...
最高人民法院在2011年修改《民事案件案由規定》時,將因惡意提起知識產權訴訟損害責任糾紛作為一類案由正式寫入規定,納入知識產權權屬、侵權糾紛。從性質來說,惡意訴訟的實質是對訴權的濫用。正確劃分惡意訴訟和正當維權的界限,有利于達到保護權利與防...
知識產權訴訟詳解第一講:知識產權訴訟概述一、知識產權訴訟的種類1、知識產權民事訴訟(1) 知識產權侵權訴訟除了侵犯我國民法通則予以明確的民事權利也包括反不正當競爭法規定的不正當競爭行為(即侵害)(2) 知識產權歸屬訴訟就知識產權的權利歸屬發...
自己的作品怎么申請版權 自己的作品怎么申請版權?版權是一種著作權,不同于專利權或其他財產權利,版權保護期限比較長,比如公司企業從商標、專利或著作權獲得的利潤不足以購買版權保護,就會引發專利權糾紛,如果專利、著作權和外觀設計三項權利...
2020年10月1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的決定》(下稱“決定”),修改后的《專利法》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 ...
1.1、國外信息安全法的分析研究 1、國外信息安全法的分析研究。信息安全(Information Security)這一概念產生的歷史不長,各國也沒有取得較為一致的看法。2001年11月,第56屆聯大會議在通過的決議中,呼吁所有會員國就有關...
土耳其是中國在西亞地區的重要經貿合作伙伴,特別是在一帶一路倡議的大背景下,中土兩國經貿合作不斷取得積極進展。數據顯示,2018年中土兩國雙邊貨物進出口總額為236.2億美元,我國已成為土耳其全球的第二大貿易伙伴和第一大進口來源國。 作...
一、知識產權保護的主要內容包括哪些? (一)著作權 1、在我國,受著作權法保護的作品包括以下列形式創作的文學、藝術和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工程技術等作品: (1)文字作品; (2)口述作品; (3)音樂、戲劇、曲藝、舞蹈、雜技藝術作...
一、專利案件審判 二、商標案件審判 (一)商標民事案件審判 17.注冊商標的保護與被訴侵權商品商標知名度的關系 在再審申請人曹曉冬與被申請人云南下關沱茶(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侵害商標權糾紛案【(2017)最高法民再273號】中,最高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