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我國對《專利法》的第四次修改,在加強對專利權人合法權益的保護、促進專利實施和運用、完善專利授權制度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修改完善。
重點內容解讀
在本次決定中,涉及《專利法》實質性修改的條文共23條,另有適應性文字修改或調整的條文6條。重要的修改內容主要包括:
第一、加大專利保護力度,維護權利人合法權益
保護知識產權是保護科技創新的重要保障,為解決實務中存在的專利維權舉證難、成本高、賠償低等問題,本次《專利法》的修改中增加了以下內容:
1.針對專利侵權,引入懲罰性賠償條款,提高法定賠償上限
本次《專利法》的修改,參照民法典的相關規定,在《專利法》條文中新增懲罰性賠償條款,即對故意侵犯專利權,情節嚴重的,人民法院可以在按照權利人受到的損失、侵權人獲得的利益或者專利許可使用費倍數計算的數額1到5倍內確定賠償數額。在目前的專利維權訴訟中,司法機關發現僅依靠現行專利中“填平原則”的處罰賠償,已不足以遏制惡意專利侵權行為的行為。引入懲罰性賠償制度,不僅可以補償被侵權人的損失,且可使故意侵權人承擔更大的經濟壓力,對故意侵權人構成威懾,從而有利于阻止侵權行為再次發生,維護社會經濟秩序。
另外,針對侵權處罰金額較低的問題,本次修正案也作出了對應的修改。對法定賠償額作了提高,現行《專利法》(2008年)的法定賠償標準為1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而本次《專利法》修改將法定賠償額上限提高至500萬元、下限提高到了3萬元。提高法定賠償上限,顯然將有利于解決實務中存在的專利維權成本高、賠償低的問題。
2.新增專利侵權賠償數額證據舉證規則
為解決專利案件的舉證難問題,本次《專利法》修改進一步完善了證據規則,加入舉證責任倒置的規定:“人民法院為確定賠償數額,在權利人已經盡力舉證,而與侵權行為相關的賬簿、資料主要由侵權人掌握的情況下,可以責令侵權人提供與侵權行為相關的賬簿、資料;侵權人不提供或者提供虛假的賬簿、資料的,人民法院可以參考權利人的主張和提供的證據判定賠償數額。”
3.健全專利行政保護制度
本次《專利法》修改對專利行政保護制度進一步進行了完善,具體包括:對專利行政執法部門的職權進一步進行完善;增加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對全國有重大影響的專利侵權糾紛的處理職能;增加地方人民政府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的合案處理以及請求上級地方人民政府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處理的相關規定。
完善專利審查制度,提升專利質量
適應我國經濟發展和創新需求,結合國際發展趨勢,本次《專利法》對專利審查制度進行了修改完善,主要修改包括以下內容:
1.增加誠實信用原則和禁止權利濫用原則
本次《專利法》修改還新增了誠實信用原則和禁止權利濫用原則的內容,即“申請專利和行使專利權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不得濫用專利權損害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權益。”
通過在《專利法》中增加這兩條民法基本原則,為遏制實務中編造、偽造實驗數據、技術方案等進行專利申請的行為提供了具體的法律依據,也能減少利用專利權惡意發起侵權訴訟擾亂正常市場經濟秩序的行為。
2.細化外觀設計專利保護
《專利法》的第二條第四款修改為“外觀設計,是指對產品的整體或者局部的形狀、圖案或者其結合以及色彩與形狀、圖案的結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適于工業應用的新設計。”
另外進一步完善了外觀設計專利保護制度,加強了對外觀設計的保護,具體包括:增加對局部外觀設計的保護;增加外觀設計國內優先權;將外觀設計的保護期限修改為15年等。
3.增加專利權期限補償制度
為彌補發明專利在實質審查過程中的不合理延遲給專利權人造成的專利保護期損失,本次修改增加了專利權期限補償制度,即,“自發明專利申請日起滿四年,且自實質審查請求之日起滿三年后授予發明專利權的,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應專利權人的請求,就發明專利在授權過程中的不合理延遲給予專利權期限補償,但由申請人引起的不合理延遲除外。”
此外,還增加了對新藥因上市審批占用時間而導致專利權期限損失的補償,即,“為補償新藥上市審評審批占用的時間,對在中國獲得上市許可的新藥相關發明專利,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應專利權人的請求給予專利權期限補償。補償期限不超過五年,新藥批準上市后總有效專利權期限不超過十四年。”
促進專利的實施和運用,實現專利價值
本次《專利法》修改還對職務發明制度進行了完善,并引入了專利開放許可制度,以更好地激勵創新并推動專利的實施和運用。主要修改包括:
1.增加職務發明創造相關權利處置制度
本次《專利法》修改,對于執行本單位的任務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所完成的發明創造為職務發明創造,明確賦予了單位對專利申請及專利權的處置權,即“單位可以依法處置其職務發明創造申請專利的權利和專利權,促進相關發明創造的實施和運用。”
2.增加專利開放許可制度
為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專利轉化效率,本次《專利法》修改新增了專利開放許可制度,規定了開放許可聲明及其生效的程序要件、被許可人獲得開放許可的程序和權利義務以及相應的爭議解決路徑,以期通過政府公共服務解決專利技術供需雙方信息不對稱問題。
新法影響
1.新《專利法》第七十一條規定,對故意侵犯專利權,情節嚴重的,可以在按照上述方法確定數額的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確定賠償數額——即對專利侵權的懲罰性賠償規定。懲罰性賠償是專利保護最有力的武器,具有巨大的威懾作用。此前,因商標侵權的處罰較輕,致使社會油站在經營時盜用冒用中石化注冊商標,因其違規經營對公司造成了不良影響。公司打擊侵權的難度大,收益低。而這次《專利法》的修改,加大了對專利、商標侵權者的打擊和處罰力度,加重了侵權者的違法成本。對于解決中石化商標頻繁被社會油站盜用的問題,是重大的契機。
同時《專利法》修正案新增了侵權人提供與侵權行為相關的賬簿、資料的規定,這對于企業維權是一個巨大的利好,減輕了公司調查搜證的責任,公司只要提供證據證明存在發明專利、商標等侵權的行為,因侵權造成損失的金額可申請法院要求侵權人提供證據。如果侵權人不能提供,那么就可以參考維權方的主張和提供的證據判定賠償的金額。
2.在新《專利法》規定下,單位可以依法處置其職務發明創造申請專利的權利和專利權,促進相關發明創造的實施和運用。這一規定確保單位可以享有和處置職務發明的權利。同時,新《專利法》第十五條規定,國家鼓勵被授予專利權的單位實行產權激勵,采取股權、期權、分紅等方式,使發明人或者設計人合理分享創新收益。
3.公司充分利用專利行政保護制度,靈活運用專利保護的雙軌制。對于多次侵權、涉及金額巨大的專利侵權糾紛,公司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由司法機關給予侵權者制裁與處罰,而對于涉及金額較小的侵權糾紛,公司可以請求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進行處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選擇最優的途徑進行維權。
法律鏈接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
《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的決定
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決定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作如下修改:
一、將第二條第四款修改為:“外觀設計,是指對產品的整體或者局部的形狀、圖案或者其結合以及色彩與形狀、圖案的結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適于工業應用的新設計。”
二、將第六條第一款修改為:“執行本單位的任務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所完成的發明創造為職務發明創造。職務發明創造申請專利的權利屬于該單位,申請被批準后,該單位為專利權人。該單位可以依法處置其職務發明創造申請專利的權利和專利權,促進相關發明創造的實施和運用。”
三、將第十四條改為第四十九條。
四、將第十六條改為第十五條,增加一款,作為第二款:“國家鼓勵被授予專利權的單位實行產權激勵,采取股權、期權、分紅等方式,使發明人或者設計人合理分享創新收益。”
五、增加一條,作為第二十條:“申請專利和行使專利權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不得濫用專利權損害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權益。
“濫用專利權,排除或者限制競爭,構成壟斷行為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處理。”
六、刪除第二十一條第一款中的“及其專利復審委員會”。
將第二款修改為:“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應當加強專利信息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完整、準確、及時發布專利信息,提供專利基礎數據,定期出版專利公報,促進專利信息傳播與利用。”
七、在第二十四條中增加一項,作為第一項:“(一)在國家出現緊急狀態或者非常情況時,為公共利益目的首次公開的”。
八、將第二十五條第一款第五項修改為:“(五)原子核變換方法以及用原子核變換方法獲得的物質”。
九、將第二十九條第二款修改為:“申請人自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在中國第一次提出專利申請之日起十二個月內,或者自外觀設計在中國第一次提出專利申請之日起六個月內,又向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就相同主題提出專利申請的,可以享有優先權。”
十、將第三十條修改為:“申請人要求發明、實用新型專利優先權的,應當在申請的時候提出書面聲明,并且在第一次提出申請之日起十六個月內,提交第一次提出的專利申請文件的副本。
“申請人要求外觀設計專利優先權的,應當在申請的時候提出書面聲明,并且在三個月內提交第一次提出的專利申請文件的副本。
“申請人未提出書面聲明或者逾期未提交專利申請文件副本的,視為未要求優先權。”
十一、將第四十一條修改為:“專利申請人對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駁回申請的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個月內向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請求復審。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復審后,作出決定,并通知專利申請人。
“專利申請人對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的復審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個月內向人民法院起訴。”
十二、將第四十二條修改為:“發明專利權的期限為二十年,實用新型專利權的期限為十年,外觀設計專利權的期限為十五年,均自申請日起計算。
“自發明專利申請日起滿四年,且自實質審查請求之日起滿三年后授予發明專利權的,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應專利權人的請求,就發明專利在授權過程中的不合理延遲給予專利權期限補償,但由申請人引起的不合理延遲除外。
“為補償新藥上市審評審批占用的時間,對在中國獲得上市許可的新藥相關發明專利,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應專利權人的請求給予專利權期限補償。補償期限不超過五年,新藥批準上市后總有效專利權期限不超過十四年。”
十三、將第四十五條、第四十六條中的“專利復審委員會”修改為“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
十四、將第六章的章名修改為“專利實施的特別許可”。
十五、增加一條,作為第四十八條:“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地方人民政府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應當會同同級相關部門采取措施,加強專利公共服務,促進專利實施和運用。”
十六、增加一條,作為第五十條:“專利權人自愿以書面方式向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聲明愿意許可任何單位或者個人實施其專利,并明確許可使用費支付方式、標準的,由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予以公告,實行開放許可。就實用新型、外觀設計專利提出開放許可聲明的,應當提供專利權評價報告。
“專利權人撤回開放許可聲明的,應當以書面方式提出,并由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予以公告。開放許可聲明被公告撤回的,不影響在先給予的開放許可的效力。”
十七、增加一條,作為第五十一條:“任何單位或者個人有意愿實施開放許可的專利的,以書面方式通知專利權人,并依照公告的許可使用費支付方式、標準支付許可使用費后,即獲得專利實施許可。
“開放許可實施期間,對專利權人繳納專利年費相應給予減免。
“實行開放許可的專利權人可以與被許可人就許可使用費進行協商后給予普通許可,但不得就該專利給予獨占或者排他許可。”
十八、增加一條,作為第五十二條:“當事人就實施開放許可發生糾紛的,由當事人協商解決;不愿協商或者協商不成的,可以請求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進行調解,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
十九、將第六十一條改為第六十六條,將第二款修改為:“專利侵權糾紛涉及實用新型專利或者外觀設計專利的,人民法院或者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可以要求專利權人或者利害關系人出具由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對相關實用新型或者外觀設計進行檢索、分析和評價后作出的專利權評價報告,作為審理、處理專利侵權糾紛的證據;專利權人、利害關系人或者被控侵權人也可以主動出具專利權評價報告。”
二十、將第六十三條改為第六十八條,修改為:“假冒專利的,除依法承擔民事責任外,由負責專利執法的部門責令改正并予公告,沒收違法所得,可以處違法所得五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或者違法所得在五萬元以下的,可以處二十五萬元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二十一、將第六十四條改為第六十九條,修改為:“負責專利執法的部門根據已經取得的證據,對涉嫌假冒專利行為進行查處時,有權采取下列措施:
“(一)詢問有關當事人,調查與涉嫌違法行為有關的情況;
“(二)對當事人涉嫌違法行為的場所實施現場檢查;
“(三)查閱、復制與涉嫌違法行為有關的合同、發票、賬簿以及其他有關資料;
“(四)檢查與涉嫌違法行為有關的產品;
“(五)對有證據證明是假冒專利的產品,可以查封或者扣押。
“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應專利權人或者利害關系人的請求處理專利侵權糾紛時,可以采取前款第(一)項、第(二)項、第(四)項所列措施。
“負責專利執法的部門、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依法行使前兩款規定的職權時,當事人應當予以協助、配合,不得拒絕、阻撓。”
二十二、增加一條,作為第七十條:“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可以應專利權人或者利害關系人的請求處理在全國有重大影響的專利侵權糾紛。
“地方人民政府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應專利權人或者利害關系人請求處理專利侵權糾紛,對在本行政區域內侵犯其同一專利權的案件可以合并處理;對跨區域侵犯其同一專利權的案件可以請求上級地方人民政府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處理。”
二十三、將第六十五條改為第七十一條,修改為:“侵犯專利權的賠償數額按照權利人因被侵權所受到的實際損失或者侵權人因侵權所獲得的利益確定;權利人的損失或者侵權人獲得的利益難以確定的,參照該專利許可使用費的倍數合理確定。對故意侵犯專利權,情節嚴重的,可以在按照上述方法確定數額的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確定賠償數額。
“權利人的損失、侵權人獲得的利益和專利許可使用費均難以確定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專利權的類型、侵權行為的性質和情節等因素,確定給予三萬元以上五百萬元以下的賠償。
“賠償數額還應當包括權利人為制止侵權行為所支付的合理開支。
“人民法院為確定賠償數額,在權利人已經盡力舉證,而與侵權行為相關的賬簿、資料主要由侵權人掌握的情況下,可以責令侵權人提供與侵權行為相關的賬簿、資料;侵權人不提供或者提供虛假的賬簿、資料的,人民法院可以參考權利人的主張和提供的證據判定賠償數額。”
二十四、將第六十六條改為第七十二條,修改為:“專利權人或者利害關系人有證據證明他人正在實施或者即將實施侵犯專利權、妨礙其實現權利的行為,如不及時制止將會使其合法權益受到難以彌補的損害的,可以在起訴前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請采取財產保全、責令作出一定行為或者禁止作出一定行為的措施。”
二十五、將第六十七條改為第七十三條,修改為:“為了制止專利侵權行為,在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后難以取得的情況下,專利權人或者利害關系人可以在起訴前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請保全證據。”
二十六、將第六十八條改為第七十四條,修改為:“侵犯專利權的訴訟時效為三年,自專利權人或者利害關系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侵權行為以及侵權人之日起計算。
“發明專利申請公布后至專利權授予前使用該發明未支付適當使用費的,專利權人要求支付使用費的訴訟時效為三年,自專利權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他人使用其發明之日起計算,但是,專利權人于專利權授予之日前即已知道或者應當知道的,自專利權授予之日起計算。”
二十七、增加一條,作為第七十六條:“藥品上市審評審批過程中,藥品上市許可申請人與有關專利權人或者利害關系人,因申請注冊的藥品相關的專利權產生糾紛的,相關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就申請注冊的藥品相關技術方案是否落入他人藥品專利權保護范圍作出判決。國務院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在規定的期限內,可以根據人民法院生效裁判作出是否暫停批準相關藥品上市的決定。
“藥品上市許可申請人與有關專利權人或者利害關系人也可以就申請注冊的藥品相關的專利權糾紛,向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請求行政裁決。
“國務院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會同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制定藥品上市許可審批與藥品上市許可申請階段專利權糾紛解決的具體銜接辦法,報國務院同意后實施。”
二十八、刪除第七十二條。
二十九、將第七十三條改為第七十九條,第七十四條改為第八十條,將其中的“行政處分”修改為“處分”。
本決定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內容,https://www.為您提供免費法律咨詢服務,如您有所需要,歡迎登陸了解詳情。
近些年對于知識產權這塊的法律規定和約束越來越多。 一、侵權類型 1.專利權侵權行為 發明和實用新型:為生產經營目的制造、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其專利產品,或者使用其專利方法以及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
未經專利權人許可,實施其專利的,構成專利侵權行為。那么,在維權訴訟中,原告該如何舉證呢? 第一方面,證明涉案專利是否處于有效狀態。即涉案專利是否在專利權保護期限內、專利權人是否按照規定繳納了年費以及專利權...
在中小企業邁進高質量發展的進程中,仍有不少企業存在著知識產權保護能力不足,法律意識薄弱等問題,那么,中小企業應該如何進行專利維權?發現專利被侵權后應該采取哪些措施?國內專利維權有哪些途徑?專利維權途徑自行和解:在雙方平等協商的基礎上,達成和...
一、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有何區別(1)實用新型專利和發明專利的申請周期不同發明專利申請周期長達2-3年;而大多數實用新型專利批準時間都在1年以內。(2)兩者技術一般求不同發明專利:強調突破性、獨創性、新穎性,是對某一技術方案的突破性升級或...
央廣網北京12月12日消息(記者佟亞濤)據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根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的統計,去年中國專利申請量138萬項,連續7年居世界首位。改革開放40年間,我國知識產權事業從無到有,從零躍居世界第一。在昨天(12)舉行的國新辦記者見...
導讀:普通人因為不懂法而犯罪的事情實在太多,下面這12件事千萬別干,否則可能要吃牢飯!來源 / 刑事正義?燒國旗,篡改國歌2017年10月3日至10月6日晚間,被告人吳某某為發泄對中國共產黨和國家政府的不滿,攜帶剪刀至河西區兩小區內,剪破、...
1.求各種法律法規條文匯總 百姓故事 監管動態 案例速遞 維權信息 維權時評 法制觀察 法行天下 法治聚焦 立法動態 常用資料 法律條文 法律法規條文匯總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教育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中華...
1.違反《藥品管理法》其他有關規定應承擔什么法律責 祥見《藥品管理法》 第九章 法律責任 第七十三條 未取得《藥品生產許可證》、《藥品經營許可證》或者《醫療機構制劑許可證》生產藥品、經營藥品的,依法予以取締,沒收違法生產、銷售的藥品和違法所...
刑法修正案九針對行賄受賄等行為根據實際情況的變化做出了新的司法解釋。針對適用數額,嚴重情節做出了新的規定。下面小編就為大家總結歸納一下刑法修正案九受賄罪司法解釋是怎樣的,希望可以對大家了解行賄、受賄罪有所幫助。 一、刑法修正案九受賄罪司法...
根據我國《專利法》及其細則、《審查指南》的規定,專利年費沒有按期繳納,將視為放棄而終止該專利權。一般情況下,在接到專利權終止通知之后的兩個月內提交恢復專利權請求并說明理由的,有可能恢復專利權,超過這這期限一般很難恢復。而專利權人未按時繳納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