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高人民法院在2011年修改《民事案件案由規定》時,將“因惡意提起知識產權訴訟損害責任糾紛”作為一類案由正式寫入規定,納入知識產權權屬、侵權糾紛。從性質來說,惡意訴訟的實質是對訴權的濫用。正確劃分惡意訴訟和正當維權的界限,有利于達到保護權利與防止權利濫用的平衡。小編今天帶來了相關裁判規則與司法觀點。
裁判規則
1.非真正著作權人以權利人身份通過訴訟形式牟取不當利益,具有損害他人合法權益直接故意的,構成惡意訴訟——魏章莉與謝家興惡意提起知識產權訴訟損害責任糾紛案
案例要旨:惡意訴訟應具備侵害行為、主觀過錯、損害后果及因果關系四個要件:一是無事實依據和正當理由提起民事訴訟;二是有故意損害他人利益的主觀過錯;三是有損害結果發生;四是侵權行為與損害后果之間存在因果關系。非真正著作權人明知自己不享有知識產權,仍以權利人身份通過訴訟形式牟取不當利益,致使他人遭受損失,具有損害他人權益直接故意的,滿足了惡意訴訟的構成要件,可以認定構成惡意訴訟行為。
案號:(2015)紹柯知初字第 65 號
審理法院: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人民法院
來源:2015年中國法院50件典型知識產權案例
2.專利權人主動放棄和修改權利要求后仍基于原權利要求提起專利侵權訴訟,認定其具有主觀惡意——北京遠東水泥制品有限公司訴北京四方如鋼混凝土制品有限公司因惡意提起知識產權訴訟損害責任糾紛案
案例要旨:
(1)惡意提起知識產權訴訟應當滿足以下構成要件:一方當事人以提起知識產權訴訟的方式提出了某項請求,或者以提出某項請求相威脅;提出請求的一方當事人具有主觀上的惡意;具有實際的損害后果;提出請求的一方當事人提起知識產權訴訟的行為與損害后果之間具有因果關系。
(2)判定是否構成惡意,應在考慮專利權本身復雜特性的情況下,結合專利權人在無效宣告程序中的具體行為及其后續提起專利侵權訴訟的行為特點進行綜合判斷。原告作為擁有多項專利的專利權人明知或應知有關專利法律法規的規定,卻仍依據其在無效宣告程序中已經主動放棄的權利要求提起專利侵權訴訟,應當認定其具有主觀惡意。
案號:(2015)京知民初字第1446號
審理法院:北京知識產權法院
來源:2015年度北京市法院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十大創新性案例
3.專利權人因專利有效性發生變化而提起的系列訴訟行為均系正當行使訴權,主觀上不存在惡意的,不構成惡意訴訟——恒盛公司訴多棱公司等因惡意提起知識產權訴訟損害責任糾紛案
案例要旨:認定構成惡意提起知識產權訴訟應當從嚴把握,只有對于確有證據證明明知其專利權屬于現有技術或者現有設計的,仍然惡意向正當實施者提起訴訟并采取財產保全措施的,才可以支持受害人的損害賠償請求。涉案訴訟行為雖然歷經多次反復,但均與據以主張權利的專利有效性發生變化有關,而涉案發明專利的有效性發生多次變化,系專利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的評判存在不一致,并不以專利權人的意志為轉移。因此,專利權人的系列訴訟行為均系正當行使訴權,主觀上不存在惡意,不構成惡意訴訟。
案號:(2014)閩民終字第236號
審理法院:福建省高級人民法院
來源:蔡偉:《如何認定知識產權惡意訴訟行為——評恒盛公司訴多棱公司等因惡意提起知識產權訴訟損害責任糾紛案》,載《中國知識產權報》2015年12月24日。
4.判斷知識產權惡意訴訟的關鍵在于當事人是否明知自己的訴訟請求缺乏事實和法律依據——福建福恩電子有限公司訴浙江豪中豪健康產品有限公司因惡意提起知識產權訴訟損害責任糾紛案
案例要旨:判斷當事人是否惡意提起知識產權訴訟,關鍵看當事人是否明知自己的訴訟請求缺乏事實和法律依據,是否具有侵害對方合法權益的不正當訴訟目的。基于有效的外觀設計專利權提起侵權訴訟具有正當理由,應視為對訴權的合法行使,不構成惡意訴訟。
案號:(2014)金義知民初字第100號
審理法院:浙江省金華市義烏市人民法院
來源:法信平臺精選
司法觀點
1.知識產權惡意訴訟的概念
因惡意提起知識產權訴訟損害責任糾紛是指因惡意提起知識產權訴訟而引起的損害責任糾紛。所謂惡意訴訟,目前尚無明確的法律界定,但學界一般認為,當事人以獲取非法或不正當利益為目的而故意提起一個在事實上和法律上無根據之訴的行為即構成惡意訴訟。
(摘自《最高人民法院民事案件案由規定理解與適用》(2011年修訂版),最高人民法院民事案件案由規定課題組編著,人民法院出版社2011年版,第272頁)
2.知識產權惡意訴訟與知識產權濫用
利用知識產權進行惡意訴訟是否能被認定為知識產權濫用,主要要看其主觀上是不是以損害他人為目的,客觀上是不是沒有合法理由。主觀惡意如何認定,在實踐中可能會較為復雜。問題主要在于如何將僅僅是法律或者事實上的誤判的起訴與惡意損害他人的起訴加以區別。我們認為,可以根據行為人對于其權利來源是否合法、權利狀態是否穩定、指控他人侵權的事實是否確鑿等方面的認知程度,綜合加以判定。
針對惡意訴訟,被告能否援引知識產權濫用作為抗辯,這也是一個實務上經常需要面對的問題。如前所述,由于權利濫用禁止系一項法律上的原則,尚難直接作為法律規范進行援引,其適用通常需要進一步考量依據該原則所制定的具體法律條文。因此,在其作為抗辯提出的情形下,通常也需要考慮是否有具體的條文依據,而不能認為存在一個普遍適用的抗辯規則。事實上,惡意訴訟的情形下,除非出現需要利用權利濫用禁止原則進行漏洞補充和法律續造的場合,被告完全可以通過主張原告權利瑕疵或者侵權要件不具備等方面的事實進行抗辯,以達到對抗對方訴訟請求的目的,而無須借助于知識產權濫用這一抗辯。當然,能否在知識產權侵權訴訟中,借鑒美國的制度,建立起一套權利濫用的抗辯規則,以便于法官的實務操作也確實值得深入研究。
(摘自《知識產權審判精要》,沈志先主編,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第162頁)
法律依據
1.《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2008修正)
第四十七條 宣告無效的專利權視為自始即不存在。
宣告專利權無效的決定,對在宣告專利權無效前人民法院作出并已執行的專利侵權的判決、調解書,已經履行或者強制執行的專利侵權糾紛處理決定,以及已經履行的專利實施許可合同和專利權轉讓合同,不具有追溯力。但是因專利權人的惡意給他人造成的損失,應當給予賠償。
依照前款規定不返還專利侵權賠償金、專利使用費、專利權轉讓費,明顯違反公平原則的,應當全部或者部分返還。
2.《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2013修正)
第四十七條 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第四十五條的規定宣告無效的注冊商標,由商標局予以公告,該注冊商標專用權視為自始即不存在。
宣告注冊商標無效的決定或者裁定,對宣告無效前人民法院做出并已執行的商標侵權案件的判決、裁定、調解書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做出并已執行的商標侵權案件的處理決定以及已經履行的商標轉讓或者使用許可合同不具有追溯力。但是,因商標注冊人的惡意給他人造成的損失,應當給予賠償。
依照前款規定不返還商標侵權賠償金、商標轉讓費、商標使用費,明顯違反公平原則的,應當全部或者部分返還。
3.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充分發揮知識產權審判職能作用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和促進經濟自主協調發展若干問題的意見》
16、妥善處理保護專利權與防止權利濫用的關系,依法規制濫用專利權及濫用訴前禁令制度。在依法保護專利權和保障當事人訴權的同時,注意防止專利權人明顯違背法律目的行使權利,不正當地損害競爭對手,妨礙公平競爭和擾亂市場秩序。對于明知其專利權屬于現有技術或者現有設計,仍然惡意向正當實施者及其交易對象濫發侵權警告或者濫用訴權,構成侵權的,可以視情支持受害人的損害賠償請求。適度從嚴把握法律條件,加強程序保障,依法慎重采取訴前停止侵犯專利權措施。堅持把事實比較清楚、侵權易于判斷作為采取訴前停止侵權措施的前提條件。對于需要進行比較復雜的技術對比才能作出侵權可能性判斷的行為,不宜裁定采取責令訴前停止侵權措施。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可能通過聽取申請人與被申請人意見的方式對侵權可能性作出準確判斷。宣告涉案專利權無效的無效請求審查決定已經作出的,一般不得裁定采取訴前停止侵害專利權措施。
編者按借名買房發生的原因、形式多種多樣,限購政策的施行使得借名買房事件頻發,導致相關司法實務混亂,難以有效及時辨別并規制,完善借名買房的裁判規則顯得尤為重要。本期旨在通過介紹借名買房的相關規定與理論,歸納提煉借名買房的司法裁判規則。截至20...
借名買房發生的原因、形式多種多樣,限購政策的施行使得借名買房事件頻發,導致相關司法實務混亂,難以有效及時辨別并規制,完善借名買房的裁判規則顯得尤為重要。本期旨在通過介紹借名買房的相關規定與理論,歸納提煉借名買房的司法裁判規則。截至2018年...
法律依據 相關案例 1.房屋補償決定訴訟中,應維護被征收人補償方式選擇權——何剛訴淮安市淮陰區人民政府房屋征收補償決定案 2.被征收人未在征收補償決定規定的期限內對補償方式作出選擇的,行政機關可依法作出補償決定——盧安輝與興寧市人民政府...
新華社北京2月27日電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強知識產權審判領域改革創新若干問題的意見》,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關于加強知識產權審判領域改革創新若干問題的意見》全文如下。知識產權保護是...
1.產交所并非司法機構,并不具有處置法律糾紛的職能,其無權對于股東是否享有優先購買權等作出法律意義上的認定?!徐o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訴上海電力實業有限公司等股權轉讓糾紛案【裁判要旨】雖然國有產權轉讓應當進產權交易所進行公開交易,但因產權交...
1、行政訴訟中的證據規則是整個行政訴訟活動的核心。行政訴訟中的每一道程序都離不開證據,審判機關只有嚴格地運用好證據規則,在查清案件事實的基礎上,將相關法律規范適用于該事實,才能作出公正的裁判。 2、在舉證規則中,根據法學理論的劃分,從舉證的...
1.承包人在建設工程中使用侵犯商標權商品,屬于銷售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商品的行為,構成侵犯商標權——浙江良友木業有限公司訴上海市建筑裝飾工程集團有限公司侵害商標權糾紛案 案例要旨:建設工程施工過程中,承包人將侵犯他人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
來源:法務之家、行政法實務、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案例研究院一、不動產登記,僅僅是權利歸屬的確認和記載,本身并不直接設定物權裁判要旨:我國對不動產實行國家統一登記制度,未經依法登記公示的物權,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但不動產登記,僅僅是權利歸屬的確認...
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內容: 1、保障訴權 變立案審查制為立案登記制,規范撤訴行為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中關于改革人民法院案件受理制度的要求,依法保護起訴權,建立立案登記制,《民訴法司法解釋》規定,人民法院接到當事人提交...
今天繼續推出離婚財產分割、子女撫養糾紛的最高法院權威裁判規則17條供法律人參考學習1.離婚后一方同意將離婚協議中歸己一方所有的房產給另一方的,在房產未經登記轉移之前,可以行使撤銷權——趙建偉訴王珍珍離婚后財產糾紛案本案要旨:離婚協議中關于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