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買賣合同欺詐的情形
(一)假冒合同主體進行欺詐。
在生活實踐中,犯罪分子往往本身不具備成為買賣合同賣方主體或買方主體的資格,而利用種種手段掩蓋或隱蔽其真實身份,制造假象,使被害當事人與之簽約,以達到獲取不法得利的目的。
(二)利用被欺詐方心理進行欺詐。
這種形式的欺詐往往出現在即時結清的買賣合同中,犯罪分子抓住被欺詐方某些心理進行欺詐,犯罪分子往往將幾種手法同時使用,使被害方上當受騙,而事后無法找到詐騙方,以致無法挽回損失。
(三)偽造、變造或虛構標的物。
在標的物上做文章從來是利用買賣合同進行欺詐的犯罪分子慣用的手法之一。
(四)利用合同條款的模糊性、歧義性、不完備進行欺詐。
鉆合同條款表達形式的空子,利用被欺詐方的疏忽進行詐騙,牟取非法利益是欺詐人常用伎倆之一。
二、如何處理買賣合同欺詐
由于欺詐的行為而訂立的買賣合同屬于無效合同,依我國《民法通則》的有關規定,欺詐人應承擔如下民事后果:
1、返還財產。對以虛假身份等形式進行買賣合同欺詐所得的財產,欺詐人負有返還給被欺詐人的義務。例如:欺詐所得的是實物,欺詐人已將實物出賣的,而且該實物已經不可能再追回,欺詐人則需要返還相當于原物的價款。返還范圍應包括原物及其應有孳息。
應當注意的是,由于欺詐人對欺詐所得物的占有是非法的,所以不適用善意取得,被欺詐人可基于所有權要求占有該物的第三人予以返還。
2、賠償損失。欺詐人因欺詐獲得被欺詐人財產,是一種侵權行為。欺詐人對因其欺詐行為給被欺詐方造成的損失應予以賠償。賠償范圍應包括直接損失及間接損失。
3、繼續履行。對于在履行過程中出現的欺詐行為,如以劣質產品冒充優質產品的行為,欺詐人并無
4、支付違約金。對于在合同已經成立并生效的情況下,欺詐發生在合同履行階段的,則被欺詐方可要求欺詐方支付違約金,包括合同約定的具有懲罰性的違約金,不以是否客觀上對被欺詐方造成損失為根據。
5、沒收財產。對欺詐行為已構成欺騙罪的,可沒收其已經取得的或約定取得的財產或孳息。
三、買賣合同中賣方的義務
1、交付標的物。
交付標的物是出賣人的首要義務,也是買賣合同最重要的合?同目的。標的物的交付可分為現實交付和觀念交付。現實交付是指標的物交由買受人實際占有;觀念交付包括返還請求權讓與、占有改定和簡易交付。
2、轉移標的物的所有權。
買賣合同以轉移標的物?所有權為目的,因此出賣人負有轉移標的物所有權歸買受人的義務。為保證出賣人能夠轉移標的物的所有權歸買受人,出賣人出賣的標的物應當屬于出賣人所有或者出賣人有權處分;法律、行政法規禁止或者限制轉讓的標的物,依照其規定(《合同法》第132條)。
依《合同法》第133條的規定,除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外,標的物所有權自標的物交付時其轉移。所以,在一般情形下,交付標的物即可轉移物的所有權。但對于法律有特別規定的動產和不動產,因其所有權的轉移須辦理特別的手續,出賣人應依約約定協助買受人辦理所有權轉移的登記等有關的過戶手續,并交付相關的產權證明給買受人。
為保障買受人取得所有權,出賣人應擔保其出賣的標的物的所有權完全轉移于買受人,第三人不能對標的物主張任何權利。除法律另有規定外,出賣人就交付的標的物負有保證第三人不得向買受人主張任何權利的義務(《合同法》第150條),這就是出賣人的權利瑕疵擔保義務。但買受人于訂立合同時知道或者應當知道第三人對買賣的標的物享有權利時,則出賣人不負權利瑕疵擔保義務(《合同法》第151條)。
除法律另有規定外,出賣人交付的標的物上有權利瑕疵,不能完全轉移所有權于買受人的,買受人有權要求減少價款或者解除合同。在買受人未支付價款時,其有確切證據證明第三人可能就標的物主張權利的,買受人有權中止支付相應的價款,除非出賣人提供適當的擔保(《合同法》第152條)。
權利瑕疵擔保義務。權利瑕疵擔保義務是指出賣人就其所移轉的標的物,擔保不受他人追奪以及不存在未告知權利負擔的義務。標的物的權利瑕疵,可表現為出賣人未告知該標的物上負擔著第三人的權利,或者是出賣人未告知標的物無權處分。根據合同法的規定,權利瑕疵須為在買賣合同成立時即已存在,且于合同成立后仍未能除去,同時買受人不知道權利瑕疵的存在,否則,出賣人不承擔權利瑕疵擔保責任。標的物存在權利瑕疵時,買受人可請求出賣人除去權利負擔,并可根據債務不履行的規定,請求出賣人負不履行債務或損害賠償的責任。
物的瑕疵擔保義務。是指出賣人就其所交付的標的物具備約定或法定品質所負的擔保義務。即出賣人須保證標的物移轉于買受人之后,不存在品質或使用價值降低、效用減弱的瑕疵。標的物欠缺約定或法定品質的,稱為物的瑕疵。依其被發現的難易程度,物的瑕疵可劃分為表面瑕疵和隱蔽瑕疵。
結合上述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內容我們可以清楚知道,買賣合同的欺詐行為包括了假冒合同主體、偽造、變造或虛構標的物、利用合同條款的模糊性等一些欠缺的地方進行詐騙。如果您還有其他不清楚的地方,請的專業律師,他們會為您解答。
一、實踐中房屋買賣糾紛時有發生。房屋買賣糾紛涉及到產權、價款、原承租戶的利益等多種問題,但都離不開買賣合同的有效性問題。那么,究竟哪些房屋買賣合同屬無效合同呢?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七種: 1、房地產分離出賣,合同無效。 由于房屋是建筑在土地...
實踐中,兇宅的認定及未及時披露兇宅信息的法律后果存在爭議本期以房屋買賣合同糾紛中兇宅的認定及未及時披露兇宅信息的法律后果為基礎整理了相關裁判規則和司法觀點裁判規則1.出賣方故意隱瞞兇宅信息構成欺詐,買受方因此而主張撤銷合同的,應予支持——彭...
樣品買賣合同要注意哪些問題 (一)樣品的產生與類型 樣品,又稱貨樣,是當事人選定的用以反映和決定合同標的物品質的貨物。有觀點認為,樣品必須由現貨中選(抽)取而不能是特意制造的。換言之,樣品買賣只能限于現貨買賣,否則即為以提供樣品促成買賣的...
一、合同標的內容包括哪些標的是合同當事人雙方權利和義務所共同指向的對象,合同標的是合同成立的必要條件,是一切合同的必備條款,沒有標的,合同不能成立。1、合同標的是多種多樣的,一般地有以下4類(1)有形財產指具有價值和使用價值并且法律允許流通...
生活中買賣交易無處不在,而有買賣就存在或多或少的交易風險。有風險并不可怕,重要的是對風險的防范。 那么,具體來說,買賣合同存在哪些法律風險?又應當如何進行防范呢? 一、買賣合同存在哪些法律風險? 1、...
買賣合同應當包括以下條款: 1.賣雙方的名稱或者姓名和住所; 2.標的物名稱、規格、型號、生產廠商、產地、數量及價款; 3.質量要求; 4.包裝方式; 5.交貨的時間、地點、方式; 6.檢驗標準、時間、方法; 7.結算方式; 8.違約責任...
有關買賣合同糾紛的規定主要規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中。上述法律及司法解釋規定了買賣合同的成立及效力、標的物交付和所有權轉移、標的物風險負擔、標的物檢驗、違約責任、所有權保...
一、國際貿易合同的風險防控手段是什么 (一)、加強對買賣合同的管理 在單位(企業)內部加強對買賣合同或其他經濟合同的管理,就能幫助單位(企業)按照合同科學安排各項相關工作,及時解決合同簽訂和履行中存在的問題,防范不法分子利用合同進行欺詐。...
您好,一般買賣合同糾紛的發生主要有以下幾種原因: 商品質量條款未約定或約定不明。合同中對于交易的對象——合同的標的物的質量一般應該有個明確的約定,包括標的物的質量標準、質量異議期限以及法定的鑒定檢驗機構。如果沒有明確的約定,就會各執一詞,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