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業對侵犯商業秘密行為的救濟途徑有哪些
一、勞動法救濟
勞動者在合同訂立、合同履行與合同終止后,違反企業保護商業秘密的規章制度。勞動合同中的保密條款、保密合同或者競業禁止合同約定,給企業造成損失的,企業可以依據勞動法的規定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勞動仲裁,請求違反上述約定的勞動者承擔損害賠償責任。對勞動仲裁裁決不服的,可在法定期內向人民法院起訴。
二、行政法救濟
行政法的救濟主要是工商行政管理機關作為不正當競爭行為的主管機關,對侵犯商業秘密行為的處理。根據《反不正當競爭法》、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的《關于禁止侵犯商業秘密行為的若干規定》,當企業認為其商業秘密受到侵害,可向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申請查處侵權行為,如侵權人侵權行為成立,其應當承擔相應的行政責任。企業因損害賠償問題也可向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提出調解請求,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應當進行調解。企業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損害賠償。
三、民法救濟
民法上的救濟請求權就是基于合同或者侵權行為,要求違約人或侵權人承擔違約責任或者侵權責任。根據合同的約定,當事人如果違反了合同中相關的保密條款,即構成違約,應承擔違約責任。企業可以根據保密合同的約定,或要求商事仲裁或進行訴訟,要求對方賠償相應的損失,維護企業的合法權益。如果有人實施了法律規定的侵犯商業秘密的行為,并給企業造成嚴重損害后果的,企業可以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被告承擔停止侵害、消除影響和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
四、刑法救濟
根據刑法第219條的規定,侵犯商業秘密給權利人造成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或單處罰金;造成特別嚴重后果的,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如果侵犯企業商業秘密的行為比較嚴重,給企業造成嚴重損失,企業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刑事自訴或向公安機關控告,要求立案偵查。追究侵權人的刑事責任,并可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要求侵權人賠償相應的損失。
導讀:2016年,一家以大型集裝箱檢查系統為核心技術的企業同方威視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同方威視)發現掌握該公司核心技術、銷售渠道的部分技術人員、銷售人員先后以不同理由辭職后成立新公司,并生產、銷售同方威視的主打產品。同方威視認為遭員工攜秘...
在當今經濟快速發展的時代,知識產權對企業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在企業建立和完善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是必須考慮、實施的問題。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保護本公司的知識產權不受侵犯,從而使企業在復雜的經濟環境中立于不敗之地。企業在正常的生產經營過程中...
辦理侵犯商業秘密罪案件中需要注意哪些問題一、注意由案件管轄所可能產生的地方保護。在涉及知識產權糾紛的民事訴訟案件中,全國大多數地區均確定了由中級法院受理一審案件。而法律和司法解釋卻沒有對涉及知識產權的刑事案件的管轄作出規定。這就導致了一樁涉...
侵犯商業秘密罪的追訴標準是怎樣的《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于公安機關管轄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訴標準的規定(二)》第七十三條,[侵犯商業秘密案(刑法第二百一十九條)]侵犯商業秘密,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立案追訴:(一)給商業秘密權利人造成損失數額...
1、技術措施 技術是網絡著作權保護的關鍵。網絡作品的權利保護源于技術,發展于技術,也受制于技術。數據技術所產生的利潤空間和驅動力使得網絡作品的非法復制與盜用有了經濟學的合理性。充分發揮技術措施的保護功能,首要的是加快技術創新并予以發展性應用...
我廠是一家從事鋁制品生產的小企業,在鋁制品生產工藝流程上,有自己獨到之處,可保障產品質量達標率在95%以上,為保密起見,廠長采取了一系列的保密措施,包括制訂保密制度、向接觸生產流程的工人聲明不準將流程圖外泄并在車間張貼標語等。去年,保管流程...
1.關于物權保護的法律救濟途徑問題的規定是什么 關于物權保護的法律救濟途徑問題的規定。物權受到 侵害,物權人有權選擇和解、調解、仲裁、訴訟途徑救濟。和解 是當事人之間私了。調解是通過第三人調停解決糾紛。仲裁是當 事人協議選擇仲裁機構,由仲裁...
侵犯商業秘密的法律責任有哪些1.民事責任。侵犯商業秘密的行為首先是一種民事侵權行為,因此應當承擔民事責任。我國民法通則沒有專門規定侵犯商業秘密的民事責任。一般認為,根據民法通則的基本原理,侵犯商業秘密的行為應當根據情況承擔停止侵害、賠償損失...
商業秘密侵權行為的類型在《反不正當競爭法》第10條和《刑法》第219條都有規定,體現在不當獲取、不當披露和不當使用,主要有以下一些方式。第一,以不正當手段獲取,即以盜竊、利誘、脅迫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獲取權利人的商業秘密。不正當手段應以公認的...
案件要旨公司員工與原雇主公司簽訂了保密協議及競業限制條款,離職后即到新雇主公司就職并提供相同的技術服務,其行為侵犯了原雇主公司的商業秘密;新雇主公司在明知該員工掌握相關技術秘密,仍要求其為自己生產存在競爭關系的設備和產品,存在明顯的惡意,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