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案例:2011年東某向鄒某購買了浦東某小區的一套拆遷安置房,該房系鄒某的宅基地上房屋被拆除后所得的安置房。雙方簽訂了買賣合同,東某向鄒某支付了購房款22萬元,鄒某將房屋交給東某居住。雙方約定待房屋過戶時支付購房尾款5萬元。得知政策變動:“三年即可過戶”,東某便在2015年要求鄒某配合辦理房產證,此時鄒某提出,要求東某加價補償損失才同意過戶,否則不賣了,購房款全部予以退還。雙方多次協商未果,東某被迫訴至法院。
原告訴稱:于2011年購下訴爭房屋,支付了人民幣22萬元,約定在辦理產證時再支付購房尾款5萬元,現政策規定三年可以辦證上市,故要求辦證。由于被告違背當時約定,要求加價,在協商無果的情況下,被迫訴至法院要求繼續履行合同,賠償違約金及造成的經濟損失。
被告辯稱:該房屋系宅基地拆遷的房屋,原告不是農戶,因此,房屋買賣合同無效。如果原告執意要買,應當補償其4年來的房屋漲價而對其造成的損失。
法院審理后,查明該商品房買賣合同中,明確約定購房款為27萬元,先支付22萬元,尾款5萬元于產證下達之日一次性支付。協議還約定雙方必須按照該協議約定的價格過戶,如有違約,違約方承擔中介費7000元。中介公司表示,在可以辦理產證時,鄒某提出加價,否則不同意過戶。鄒某在庭審中也自認加價,認為是協商意思的表達,并未產生違約情形。經法院調解后,雙方達成一致調解意見,鄒某協助東某辦理系爭房屋的過戶手續,賠償東某律師費等經濟損失13000元。
律師評案:任何的經濟活動應當講誠信。
由于被告貪利,喪失誠信,導致支付經濟賠償是一個教訓。
被告認為系爭房屋是拆除宅基地上房屋所得,而原告不是農戶,所以合同無效。從法律層面來看,這個說法無根據,因為此時被拆的房屋已經不存在了,而雙方交易的房屋是拆遷后國家補償的商品房,由于房屋的性質已經發生根本變化,所以不存在合同無效的問題。
合同一經簽訂,應當履行,以違約為目的的協商應屬于“惡意磋商”,故不應得到法律的支持。
(以上均系律師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來源: 勞動報 張建偉
一、雇傭代駕責任應該由誰承擔 1、無償代駕:按幫工關系處理無償代駕通常發生在親朋好友之間,在這種情況下,代駕者和車主是一種無償幫工關系。《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3條規定:為他人無償提供勞務的幫工人,在從事幫...
當前,我國正處于社會大轉型和數字網絡經濟發展的新時代,疫情的出現,使得這一進程大大加快。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民法典》通過,無疑對調整轉型期的...
一、承擔締約過失責任的情形有哪些《民法典》(2021.1.1生效)第五百條規定的締約過失責任主要包括以下三種情形:1、假借訂立合同,惡意進行磋商。惡意磋商是在缺乏訂立合同真實意愿情況下以訂立合同為名目與他人磋商。其真實目的可能是破壞對方與第...
1.交通事故被扶養人生活費賠償相關法律知識是哪些 被扶養人生活費賠償 (一)被扶養人生活費的概念 被撫養人生活費,是指受害人因道路交通事故死亡或者傷殘而喪失勞動能力的情況下,由其進行扶養的、無其他生活來源的人因為生活來源的喪失而遭受不利益,...
一、索要嫖資被殺,保險公司該不該賠嫖客不愿支付嫖資進而采取的故意殺人行為,這符合近因學說中的通常情況,性質上就屬于謀殺,此對被保險人而言,仍屬意外,保險人仍然必須承擔給付責任。《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第四十三條投保人故意造成被保險人死亡、傷...
2018年1月30日,李某在某銀行貸款時,被推薦購買借款人人身意外傷害保險附加借款人疾病身故及全殘保險。在銀行工作人員的指導下,由李某妻子操作,在李某手機上安裝了APP,購買了某保險公司的產品,約定銀行為第一受益人。2018年2月14日,李...
一、被起訴侵權沒有能力賠償會怎么辦依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侵權人被起訴要求賠償的,侵權人無力賠償的,侵權人可以與受害人協商分期賠償,如果侵權人沒有收入來源并且喪失勞動力的,法院會終止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七條?執行終結...
>>開發商:簽合同時雙方均明知沒有預售許可證>>購房者:開發商惡意訴訟,目的是因房價上漲不愿賣房>>律師說法:1 判合同無效雖符合法律規定 但讓購房人承擔了商業風險2 該結果不利于維護市場誠信 更應關注過錯責任劃分3 重要的是要給購房者彌補...
導讀【裁判要旨】被告當事人原系個體工商戶,其在一審法院立案受理后,判決作出前被注銷,故該案原列明的被告主體(個體工商戶)應變更為經營者,一審法院判令由該個體工商戶承擔的責任應由經營者承擔,但考慮到個體工商戶本質上是自然人從事工商業經營及商事...
締約過失責任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的區別 1、保護的利益不同。締約過失責任制度在制度設立上最初就是為了保護締約雙方從開始接觸、磋商到合同不能成立、合同無效、合同被撤銷時雙方之間為此而形成一種特殊的信賴關系,并基于這種特殊的信賴關系期望通過合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