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行政機關作出的具體行為不服的,可以提出行政訴訟。 相關法律規定: 《行政訴訟法》第十一條規定,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對下列具體行政行為不服提起的訴訟: (一)對拘留、罰款、吊銷許可證和執照、責令停產停業、沒收財物等行政處罰不服的; (二)對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對財產的查封、扣押、凍結等行政強制措施不服的; (三)認為行政機關侵犯法律規定的經營自主權的; (四)認為符合法定條件申請行政機關頒發許可證和執照,行政機關拒絕頒發或者不予答復的; (五)申請行政機關履行保護人身權......
屬于具體行政行為,可以復議也可以起訴...
簡單地說,行政訴訟是民告官,原告是民,不是官...
行政合同不能簡單地適用《合同法》 行政合同有著私法契約的精神,這點不再贅述。但是在司法實踐中,卻不能因為其合同屬性,就簡單地適用合同法的相關規定,我們可以通過對民事合同與行政合同的法律關系比較來分析其中的原委: (一)合同主體地位的不同 根...
導讀:新修訂的《行政訴訟法》及其適用解釋明確將不服土地房屋征收補償協議案件納入了行政訴訟受案范圍,解決了長期以來法學理論上的爭議。下文對房屋征收補償協議的行政可訴性相關問題梳理相關法律、案例、專家觀點,供讀者學習參考。1.《中華人民共和國行...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行政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 第二十一條 賠償請求人單獨提起行政賠償訴訟,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1)原告具有請求資格; (2)有明確的被告; (3)有具體的賠償請求和受損害的事實根據; (4)加害行為為具體行政行為的,該行...
行政訴訟是個人、法人或其他組織認為國家機關作出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而向法院提起的訴訟。所以,只要認為國家機關作出的行政行為侵犯合法權益,任何人都有權提起行政訴訟。 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起的下列訴訟: (一)對行政...
反訴是指在已經開始的訴訟程序中,被訴的被告通過法院向本訴的原告提出的一種獨立的反請求。該制度的提出體現的是,民事訴訟當事人雙方訴訟權利平等的原則,有利于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基于此,人民法院可將本訴與反訴合并審理,以節省司法資源,提高司法效...
經過派出所調解成功以后還可以重新提起訴訟,但如果原來的調解結果如果不存在重大誤解或顯失公平等情況,請求一般不會支持。 《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九條規定,對于因民間糾紛引起的打架斗毆或者損毀他人財物等違反治安管理行為,情節較輕的,公安機關可以調解...
最高院《關于審理行政協議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對行政協議這一概念做出了系統的規定,即行政機關為了實現行政管理或者公共服務目標,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協商訂立的具有行政法上權利義務內容的協議,屬于行政訴訟法第十二條第一款第十一項規定的行政協議...
實踐過程中,常有被征收人咨詢律師說,自己與征收方簽訂了拆遷安置補償協議,約定一年之內將相關補償款支付到位,但是一年過去了,征收方一直沒有履行協議中的內容,一家人一直住在親戚家,雖然找了征收方好幾次,要求他們繼承履行,但他們都以各種借口試圖違...
關于這一問題,律師認為有一點是明確的,即征地拆遷屬政府實施的行政行為。此在理論上沒有爭議,在法律上,我們只舉一點予以例示。《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九十三條第二款的解釋》村民委員會等村基層組織人員協助人民政府從事下列行政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