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行政訴訟法》第二十六條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作出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被告。 經復議的案件,復議機關決定維持原行政行為的,作出原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和復議機關是共同被告;復議機關改變原行政行為的,復議機關是被告。 復議機關在法定期限內未作出復議決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起訴原行政行為的,作出原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被告;起訴復議機關不作為的,復議機關是被告。 兩個以上行政機關作出同一行政行為的,共同作出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共同被告。 行政機關委托的組織所作的行政......
摘要國有土地上被征收房屋強拆案件紛繁復雜,事關經濟發展、城市建設和民生保障,逐漸成為人民法院行政審判的重點和難點。如何審理好此類案件,是體現司法為民、服務民生的應有之義,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的重要內容。本文從依法保護被拆遷人合法權益的角度著眼,結合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強拆訴訟的典型案例和裁判理念,梳理強拆案件中各方當事人爭議的焦點問題,讓被拆遷人和行政機關清楚知曉怎么訴?誰拆的?怎么拆?拆錯了,怎么賠?等問題,以此建立相應的邏輯架構和審查標準,回應司法實踐之需。關鍵詞:被征收房屋 強拆行......
一、什么是行政不作為 行政不作為是指行政主體依行政相對人的合法申請,應當履行也有可能履行相應的法定職責,但卻不履行或者拖延履行的行為形式,雖然行政不作為是與行政作為相對應的一種具體行政行為,但不是所有的行政不作為都可以提起行政訴訟,只有法律規定的可訴性行政不作為方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二、行政不作為案件的特征 1、行政不作為案件的被告應為國家行政機關和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而且必須具有法律、法規規定的,應當履行的法定職責。如果法律上規定某一主體必須作出某種行為,而該主體沒有作出此種行為,......
裁判規則:規則詳解:實務要點: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地區的房屋征收部門是縣級人民政府或其職能部門組建的臨時機構,并不具備獨立的行政主體資格。此時,應該以組建該機構的行政機關為被告?! ≈腥A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 行 政 裁 定 書 (201...
1、主體的恒定性與不可轉化性。即關系中必有一方主體是行政主體,不以行政主體為一方當事人的法律關系不是行政法律關系,而且在我國,原告只能是行政相對人,被告則只能是行政主體,他們之間不能互為原被告(與民訴不同之處) 2、主體資格的受限制性。在我...
1.民事訴訟法律關系的主體包括哪些 1、在民事訴訟活動中,涉及的訴訟主體包括三個方面:一是主持審判活動的審判機關,審判機關主導民事審判活動,是當然的主體,包括法院和檢察院;二是訴訟當事人,即參與訴訟活動的民事糾紛的雙方,包括訴訟代理人;三是...
一、我國現行法律法規對行政訴訟原告資格的相關規定 行政訴訟法第二條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有權依照本法向法院提起訴訟。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一條規定:原告是認為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
什么是行政訴訟共同被告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二十六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作出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被告。經復議的案件,復議機關決定維持原行政行為的,作出原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和復議機關是共同被告;復議機關...
管轄權問題是評價行政訴訟程序正當性和判決有效性的標準之一,法諺云:管轄權得不到普遍遵守將導致人類秩序的紊亂,生動地說明了管轄權制度的重要性。然而,現行法律對行政訴訟中當事人提出管轄異議問題的規定并不明確,在一定程度上還存在異議。本文將通過對...
這是當事人的權利,民事訴訟法第127條對管轄權異議主體的表述為當事人,在我國民事訴訟法中,當事人的概念外延包括原告、被告、共同訴訟人、第三人。 人民法院對當事人提出的管轄權異議,應當審查。異議成立的,裁定將案件移送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 異議...
某市鋁材廠為了招徠生意,長期以來采取虛開發票的不正當手段進行經營。比如,客戶方的采購員前來購貨時,實際購貨金額雖為1萬元,但該鋁材廠卻開出金額為11000元的發票,以便采購員回去報銷得到好處。后在一次發票檢查中,鋁材廠的上述違規行為被該市國...
反訴是指在已經開始的訴訟程序中,被訴的被告通過法院向本訴的原告提出的一種獨立的反請求。該制度的提出體現的是,民事訴訟當事人雙方訴訟權利平等的原則,有利于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基于此,人民法院可將本訴與反訴合并審理,以節省司法資源,提高司法效...
誰是行政訴訟案的當事人行政訴訟當事人是指能以自己的名義參加因不服具體行政行為引起的訴訟,并受人民法院裁判拘束的主體。行政訴訟當事人包括行政訴訟的原告、被告、第三人。補充規定:行政訴訟第三人:行政訴訟中的第三人,是指同提起訴訟的具體行政行為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