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審計人員實施審計時應當按照哪些規定辦理
審計人員實施審計時,應當按照下列規定辦理:
(一)通過檢查、查詢、監督盤點、發函詢證等方法實施審計;
(二)通過收集原件、原物或者復制、拍照等方法取得證明材料;
(三)對與審計事項有關的會議和談話內容作出記錄,或者要求被審計單位提供會議記錄材料;
(四)記錄審計實施過程和查證結果。
相關知識點
一、納稅人未按照規定的期限辦理納稅申報該如何處罰
納稅人未按照規定的期限辦理納稅申報和報送納稅資料的,或者扣繳義務人未按照規定的期限向稅務機關報送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報告表和有關資料的,由稅務機關責令限期改正,可以處二千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可以處二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的罰款。
二、各單位應當向審計單位送報哪些材料
各級人民政府財政、稅務以及其他部門(含直屬單位)應當向本級審計機關報送下列資料:
(一)本級人民代表大會批準的本級預算和本級人民政府財政部門向本級各部門(含直屬單位)批復的預算,預算收入征收部門的年度收入計劃,以及本級各部門(含直屬單位)向所屬各單位批復的預算;
(二)本級預算收支執行和預算收入征收部門的收入計劃完成情況月報、年報,以及決算情況;
(三)綜合性財政稅務工作統計年報、情況簡報,財政、預算、稅務、財務和會計等規章制度;
(四)本級各部門(含直屬單位)匯總編制的本部門決算草案。
1.工程審計的法律依據有哪些 《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 第十六條 審計機關對本級各部門(含直屬單位)和下級政府預算的執行情況和決算以及其他財政收支情況,進行審計監督。 第二十二條 審計機關對政府投資和以政府投資為主的建設項目的預算執行情況和...
1.二,我國現行的審計法律法規依據主要有哪些 為了適應依法行政的要求,規范審計執法,防范審計風險,修訂后的《審計法》在第三條中增加了一款作為第二款:即審計機關依據有關財政收支、財務收支的法律、法規和國家其他有關規定進行審計評價,在法定職權范...
1.審計工作涉及到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 (1994年8月31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九次會議通過,根據2006年2月28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次會議《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的決定》...
納稅人多繳納了稅款該怎么辦納稅人超過應納稅額繳納的稅款,稅務機關發現后應當立即退還;納稅人自結算繳納稅款之日起三年內發現的,可以向稅務機關要求退還多繳的稅款并加算銀行同期存款利息,稅務機關及時查實后應當立即退還;涉及從國庫中退庫的,依照法律...
1.審計工作涉及到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 (1994年8月31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九次會議通過,根據2006年2月28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次會議《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的決定》...
1.建設項目跟蹤審計的法律依據是什么 《審計法》審計機關職責中明確了審計機關在基本建設項目中的職責范圍為審計機關對政府投資和以政府投資為主的建設項目的預算執行情況和決算,進行審計監督。《審計法實施條例》第二十二條審計機關應當對國家建設項目總...
1.審計工作涉及到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 (1994年8月31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九次會議通過,根據2006年2月28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次會議《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的決定》...
1.法律對工程造價審計是如何規定的 進行工程造價審計,首先應仔細研究合同、協議、招投標文件,確定工程價款的結算方式。合同依據計價方式的不同,可分為總價合同、單價合同和成本加酬金合同。其中,總價合同又分為固定總價合同和調價總價合同;單價合同又...
1.審計工作涉及到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 (1994年8月31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九次會議通過,根據2006年2月28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次會議《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的決定》...
高新技術認定審計涉及的問題有哪些一、申報明細表與年度財務報表既關聯又有區別申報明細表與年度財務報表相關聯,是指企業最近三個會計年度研究開發費用結構明細表和最近一年高新技術產品(服務)收入明細表的相關數據包含在已審計的年度財務報表中,兩者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