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提要:文章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闡明了人口、環境、資源一體化問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文章認為:人口、環境、資源一體化問題是人類社會與自然環境共同發展的產物,是人類認識自身和自然的經驗的總結;是中國現代化建設中面臨的重大課題,既是以往人口、環境、資源工作的經驗教訓的總結,又是對今后人口、環境、資源工作的挑戰和機遇;人口、環境、資源問題“綜合癥”是當代人口、環境、資源問題的主要特點,當代人口、環境、資源問題“綜合癥”的實質是三者關系的失調和失衡。文章指出:回顧歷史,人口、環境、資源三者關系的失控和失衡是工業革命以來人類社會最嚴重的失誤;面對現實,“人口、環境、資源問題和人口、環境、資源綜合癥”是當代社會最嚴重的問題;展望未來,人口、環境、資源的一體化研究和控制是21世紀人類社會最重要的課題。第二部分論述了人口、環境、資源的一體化理論。文章認為,目前已經初步形成有關人口、環境、資源的一體化理論。一體化理論的主要特點是:一體化研究和調控的主要對象是人口、環境、資源這一綜合體,主要是研究人與自然的關系以及與人口、環境、資源這一綜合體有關的人與人的關系;一體化理論是一門正在發展的交叉、邊緣學科;一體化理論是當代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綜合、人與人的關系和人與自然的關系在科學研究中的綜合,符合馬克思主義所揭示的科學發展的方向和趨勢;對人口、環境、資源進行一體化研究的最基本的研究方法是理論聯系實際的綜合研究,即從人口、環境、資源問題,人口、環境、資源工作的實際出發,以馬克思主義關于人與自然關系的思想為指導,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綜合研究、分析人口、環境、資源問題和現象,促進人口、環境、資源工作的健康發展。文章論述了加強人口、環境、資源一體化研究的重要意義和作用:第一,人口、環境、資源這三者關系的協調不僅是人類社會發展永恒的主題,也是21世紀最重大的社會問題;第二,加強人口、環境、資源一體化研究,是正確處理“人口、環境、資源的關系,人口、環境、資源問題的關系,人口、環境、資源工作的關系”的需要。文章認為,無論從理論角度還是從實踐方面看,對人口、環境、資源進行一體化調控的理論,已成為推動當代人口、環境、資源工作向著更加科學、綜合、完整的體系發展的理論指南和動力。人口、環境、資源的一體化理論的內容。第三部分提出了對人口、環境、資源進行一體化控制的途徑和措施。文章認為:首先應該通過憲法和國家發展計劃,確定人口、環境、資源一體化控制的目標、原則和基本政策,即:將“實現人口、環境、資源的協調發展”、“實現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和“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確定為我國現代化建設的三大目標;將“計劃生育”、“環境保護”和“合理利用自然資源特別是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資源”確定為我國現代化建設的三大基本國策;將正確處理人口、環境、資源關系,促使人口、環境、資源協調發展,確定為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基本原則,即實行一整套體現人口、環境、資源一體化的原則。文章建議制定一整套有利于對人口、環境、資源進行一體化研究和控制的具體政策和措施,包括:第一,提倡進一步解放思想,建立健全有利于對人口、環境、資源進行一體化研究的科研體制,在人口、環境、資源研究方面實行創新;第二,以可持續發展為總體戰略,大力推行可持續的生產方式、消費方式和管理方式,這是將人口、環境與資源工作結合起來,將環境資源的開發、利用與保護、改善結合起來的基本的、有效的途徑和手段;第三,制定和實施對人口、環境、資源實施一體化控制的各種計劃,認為人口、環境、資源的一體化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具有戰略性、綜合性和跨學科、跨部門性,只有通過各種計劃才能實現統籌兼顧、綜合平衡,制定并實施有利于一體化的國民經濟社會發展計劃以及國土規劃、人口規劃、環境規劃、各種資源能源規劃等專門規劃,是這項系統工程的龍頭和中心環節;第四,綜合采取其他各種手段和措施,加強對人口、環境、資源一體化的宣傳教育,加大投入,加強對人口、環境、資源一體化工作的管理和法制。
【摘要】在資源環境問題已經成為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的進一步發展的瓶頸問題的情況下,我國的環境法制建設如何為解決這個瓶頸問題做出貢獻?本文基于對我國資源環境管理現狀的分析,運用經濟學和法學相關政府失靈問題的基本原理,借鑒國外的有益經驗,指出我國...
【摘要】國有環境資源作為國有資產的一種,當其受到污染破壞時,國家往往采取行政手段進行救濟,民事救濟手段被忽略。但是,行政手段不可能對國有環境資源提供完整的保護,民事救濟是不可或缺的。為此,在必要深入探討國有環境資源損害民事賠償中的各種現實問...
一部良好的環境資源法律應是一張人與自然關系的關系網,應是一幅反映、描繪人與自然和諧共處關系的藍圖。關于環境資源法調整對象的理論是當代環境資源法學的基本理論。由于原蘇聯法學帶到我國的傳統的法學觀的影響,我國法學界對環境資源法調整人與人的關系少...
自從黨中央明確提出科學發展觀,建設生態文明的戰略決策,人民群眾的環境法律意識越來越強,對自身周圍生存環境質量要求越來越高,有污染找環保己成為人們的共識。據統計,環境信訪案件以每年5%---15%的速度遞增,而環境管理中近30%的執法活動主要...
三、如何進一步完善我國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制建設社會快速發展與污染加劇、自然資源減少相伴隨,現有法律沒有很好的協調經濟與環境的關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第六次全國環保大會上提出,環境保護要從主要用行政辦法保護環境轉變為綜合運用法律、經濟、技術和必...
[內容提要]環境問題是當今國際社會的普遍問題,這一問題在我國尤為突出,由于特殊的國情,我國的環境問題呈現出與眾不同的原因,并且隨著西部大開發的逐步深入開展,環境法治也顯得尤為迫切,但現行的環境法制建設存在諸多的弊端。本文探討了我國環境問題的...
【摘要】環境資源法是將生態安全放在首位作為環境資源法價值的出發點。生態安全是在生態環境問題嚴重威脅到人類的生存和發展的情況下,而躍居成為環境資源法之首要價值的。生態安全是環境資源法對傳統安全價值理念的突破和發展,是對社會整體安全的維護和追求...
國家對農村的政策有: 1.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和龍頭企業發展。加快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開展示范社建設行動。加強合作社人員培訓,各級財政給予經費支持。將合作社納入稅務登記系統,免收稅務登記工本費。盡快制定金融支持合作社、有條件的合作社承擔國家涉...
【摘要】環境與經濟的博弈由來已久,在全球經濟危機的背景下,處理二者的關系顯得更為關鍵。如何避免環境成為發展經濟、抵御經濟危機的犧牲品,是當下我們環境法制研究工作的重要任務。本文通過分析經濟危機對環境保護以及環境法制建設的影響,反思經濟危機下...
一、明確地方政府、環境資源監管部門的法律責任。督促其積極履行職責 國家是環境保護中最為重要的主體。因為環境保護不僅是我國的基本國策和憲法規定的國家基本任務,而且主要的環境要素如土地、水體、礦藏、森林、草原等也大多屬于國家所有。地方政府是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