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療事故必須具備4個條件:
1、提供醫療服務的必須是合法的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
2、要有違法、過失行為;
3、必須有嚴重、明顯的不良后果;
4、違法行為與不良后果之間必須有因果關系。
醫療事故鑒定程序:
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分首次鑒定和再次鑒定。首次鑒定由各區縣醫學會組織,再次鑒定由醫學會組織。醫療事故技術鑒定是有時效限制的,患方在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身體健康受到損害之日起1年內,可以提出醫療事故爭議處理申請。
醫療事故糾紛鑒定的啟動程序,有三種方式,包括:醫患雙方共同委托鑒定、衛生行政部門組織鑒定和法院指定鑒定。
一、醫患雙方共同委托鑒定的如果醫患雙方在治療過程中,發生醫療糾紛的,并且協商一致,通過醫療事故鑒定,來確定是否構成醫療事故、構成何種等級的醫療事故、醫療事故賠償數額的。通過醫療事故鑒定來解決醫療糾紛的,可以由醫療糾紛雙方當事人共同委托當地醫學會組織醫療事故鑒定。
按照《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規定,醫療事故鑒定的組織,是由醫療糾紛發生地的衛生行政部門主管。衛生行政部門下屬的醫學會,專門設有醫學會,該委員會是負責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工作的。
如果是醫患雙方共同委托鑒定的,委托鑒定的提出即可以是在醫療訴訟前的協商過程中;也可以是醫療訴訟的庭審過程中。不過,該程序也有其特殊性,雙方共同委托的,要求醫療糾紛雙方當事人協商一致,共同委托醫療事故鑒定。在這種情況下,醫學會是不接受單方委托的!也就是說如果患者及其家屬單獨要求做醫療事故鑒定的,當地的醫學會是不會受理的。
二、衛生行政部門組織鑒定的如果當地的衛生行政部門,接到醫療機構關于重大醫療過失行為的報告,或者醫療事故爭議當事人,要求處理醫療事故爭議的申請后,衛生行政部門認為需要進行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的,應當交由負責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工作的醫學會組織鑒定。
當地衛生行政部門啟動醫療事故鑒定的程序醫療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接到下屬的醫療機構的報告組織的鑒定;或者是患者及其家屬單方面要求衛生行政主管部門組織醫療事故鑒定,并且得到許可的情況下方可以啟動。
該程序的啟動往往需要醫療機構的報告,衛生部門認為必要;或者患者自己提出請求,衛生部門同意、許可,才可以啟動。如果醫療機構沒有向衛生主管部門提出報告;衛生主管部門認為沒有必要鑒定;或者患者及其家屬提出鑒定申請,但是衛生行政主管部門認為沒有必要鑒定,或者拒絕鑒定的,則該程序是無法啟動的!患者及其家屬是可以單方面向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提出啟動鑒定申請的要求的。
如果是衛生行政部門組織鑒定的,則往往是在醫療訴訟程序前,未進入醫療訴訟程序的情況下。如果糾紛已經進入訴訟程序,往往醫學會是拒絕受理的。等待法院的委托或者當事人的協商結果,通過在訴訟中的請求和委托進行醫療事故鑒定。
三、法院要求鑒定的根據中國訴訟法的相關規定,如果在醫療糾紛訴訟中,醫療機構和患者及其家屬都沒有提出醫療事故鑒定申請的,而主審法官認為有必要做事故糾紛的,那么法官自己也可以提出醫療事故鑒定的要求,啟動醫療事故鑒定程序。
該鑒定程序在設定上是有其特殊性的,與其說是醫患雙方當事人的一個訴訟權利,不如說是法律給了法官的一項權利。使法官在醫療糾紛訴訟程序中,可以更好的駕馭庭審程序,給法官的裁判提供法律依據。
法院要求醫療事故鑒定的,不需要醫療事故糾紛雙方當事人的申請,也不存在當地醫學會是否受理的問題,只要庭審法官認為必要的,就可以啟動醫療事故鑒定程序。
患者或家屬在申請醫療事故技術鑒定之前,一定要注意及時搜集和保護證據,如病歷資料、實物、掛號證、醫療費單據、交通費票據等。此外,還要認真學習《醫療事故處理條例》、《醫療事故技術鑒定暫行辦法》及衛生管理法律、法規,按照醫學會的要求及時提交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相關材料,并委派詳細了解整個醫療糾紛案件、邏輯思維清晰、會說普通話的人員參加鑒定會。
醫學會在接到鑒定申請后,會向醫患雙方發放提交材料的告知書,醫患雙方交齊鑒定材料后,由醫學會確定專家鑒定組的專家組成及專家人數,組織醫患雙方當事人隨機抽取專家,向鑒定專家送達鑒定材料,組織召開鑒定會。在專家合議形成鑒定結論后,出具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結論書,由醫學會將醫療事故技術鑒定書送達移交方或委托方。一個鑒定周期通常需要60天左右。專家組成事故技術鑒定組
醫療事故技術鑒定是由專家鑒定組的專家依據醫療管理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診療護理規范、常規,運用醫學科學原理和專業知識,獨立進行鑒定的,所做出的鑒定結論具有法律證明效力,可以作為衛生行政部門處理醫療事故爭議、醫患雙方協商解決醫療糾紛的依據之一,也是人民法院審判醫療事故爭議案件的證據之一。
患者如果對首次鑒定結論不服,可以在接到首次鑒定結論之日起15天內向醫療機構所在地的衛生行政部門或人民法院申請再次鑒定。
根據市物價局規定,首次鑒定費用3000元,再次鑒定費用3500元。鑒定費由鑒定申請方預先繳納。醫患雙方共同委托鑒定的應由雙方當事人協商預先繳納鑒定費。
醫療糾紛訴訟案件種類很多,除了醫療事故損害賠償案件外,還有醫療損害賠償案件、醫療侵權賠償案件、醫療服務合同糾紛等,而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只作是否構成醫療事故的結論,不能完全滿足申請方其他案件的訴訟要求。
來源:醫動力醫管中心
生病就醫是我們每一個人都要經歷的,然而在現實生活中,由于醫院診療行為不當、患者對醫院治療效果認識不同等原因,醫療糾紛時有發生。那遇到醫療糾紛時該如何處理?在醫療損害責任糾紛案件中當事人又應當注意什么?今天德州市陵城區法院丁莊法庭庭長張勇法官...
生活中,人們往往混淆醫療事故與醫療損害的概念,甚至出現概念套用的現象。今天小編告訴你,醫療事故不等于醫療損害。首先看一組案例:案例一:患者張某,男,2004年10月10日腰部外傷后造成劇烈腰痛,10月12日入住某鄉衛生院外科,入院診斷急性腹...
醫療過錯就是因果關系應如何理解,審查范圍是怎樣的因果關系的簡單表述就是,如沒有A就沒有B。相對于醫療損害責任糾紛案件,這個公式就是:如果沒有醫療機構的診療過錯,就沒有患者的損害后果;不當的診療行為有效增加了損害的客觀可能性的,即可視為該損害...
什么是風險分擔、互助互濟原則? 風險分擔、互助互濟原則是指,國家通過立法,強制征收保險費,建立工傷保險基金。對受害者的補償并不完全是由雇主承擔,而是采用互助互濟的方法,分擔風險。對工傷保險待遇的分配,國家責成社會保險機構對工傷保險基金進行再...
司法鑒定與醫療事故技術鑒定 1.性質不同: 醫療事故技術鑒定是由醫學會組織的從醫學角度就醫療行為與損害后果之間的因果關系進行鑒定,并以是否構成醫療事故為結論的技術鑒定。司法鑒定是由具有司法鑒定資質的中介機構組織的,從司法和醫療角度就醫療行...
醫療損害賠償糾紛,是指醫療機構在診療護理工作中,因醫務人員診療護理過錯或者過失,直接造成病人死亡、殘疾、組織器官損傷導致功能障礙事故而引起對受侵害人的賠償糾紛。在此類糾紛中,對醫療機構追究的是侵權賠償責任。 醫療服務合同糾紛,是指醫、患雙方...
醫療事故是指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在醫療活動中,違反醫療衛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診療護理規范、常規,過失造成患者人身損害的事故。確定是否為醫療事故目前需要醫療事故鑒定委員會鑒定才能認定。 醫療糾紛是指發生在醫療衛生、預防保健、醫學美...
1.醫療事故適用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如選擇醫療服務合同糾紛,則要適用《合同法》的有關規定,而選擇侵權糾紛就要《民法通則》的相關規定。不同的選擇可能會導致案件最后結果的完全不同。例如某患者到醫院就醫后,與醫院建立了合同關系,通過簽署《住院病人同...
醫療損害責任和醫療事故責任一樣嗎二者是不一樣的。要了解醫療損害責任和醫療事故責任的區別,首先我們要了解醫療損害和醫療事故之間的區別:1、性質:醫療事故鑒定屬于行政范疇;醫療損害的提法屬于民事糾紛范疇;2、程度:即使最低級別的醫療事故也是有一...
1.有錯別字的收據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這個錯別字不影響整個收據的內容和理解,還是具有正常的法律效力。發票和收款收據都是在收付款項時開具的憑證,兩者除了在填寫事項上有最直接的區別外,還有在種類、作用和管理等各方面的區別。做為企業財務人員或者在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