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療損害賠償糾紛,是指醫療機構在診療護理工作中,因醫務人員診療護理過錯或者過失,直接造成病人死亡、殘疾、組織器官損傷導致功能障礙事故而引起對受侵害人的賠償糾紛。在此類糾紛中,對醫療機構追究的是侵權賠償責任。
醫療服務合同糾紛,是指醫、患雙方圍繞醫療服務合同中侵權損害以外其它方面而產生的爭議。在此類糾紛中,對醫療機構追究的是違約損失賠償責任。
兩者舉證責任的不同醫療損害賠償糾紛:一是證明其與醫療機構之間存在有醫患關系。如掛號憑證、就診病歷、身份證明及其它相關證據,據以確定“適格的原告”和“明確的被告”;二是證明患方存在有具體的損害結果。如傷殘等級鑒定書、金錢損失數額憑證或者計算依據,據以確定“具體的訴訟請求”。 《侵權責任法》實施后,對于醫療損害賠償的舉證責任,患方應承擔侵權四要件的全部。
醫療服務合同糾紛:由患方自主完成以下四項舉證證明義務:一是證明其與醫療機構存在有“醫療服務合同”關系。如掛號憑證、就診病歷、付費憑證、身份證明及其相關證據,以確定“適格的原告”和“明確的被告”;二是證明患方存在有具體的損失結果。如傷殘等級鑒定結論、金錢損失項目、數額的憑證或者計算依據,以確定具體的訴訟請求;三是證明醫療機構存在有違反約定義務或者法定義務的違約行為。四是證明醫療機構的違約行為與損失結果之間存在某一程度的因果關系;
兩者審判適用的法律不同
醫療損害賠償糾紛2010年7月1日起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之前,法院審理醫療損害賠償案件可選擇適用的主要法律、法規及司法解釋有《民法通則》、《合同法》、《條例》、《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民事訴訟法》、《規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參照<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審理醫療糾紛民事案件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以下簡稱《消法》)等內容。侵權之訴的醫療損害賠償糾紛案件應適用《民法通則》和參照《條例》;違約之訴的醫療損害賠償糾紛案件應適用《民法通則》、《合同法》,同時也可參照《條例》;對于醫療機構提供的藥品、醫療器械、日用品等和具有商業性質的服務如餐飲、住宿等發生的糾紛應適用《消法》。
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之后,醫療損害賠償糾紛基本上適用侵權責任法,因為它是民事基本法,是人們維權的“行動指南”。對網絡侵權、產品質量、醫療糾紛、動物傷人等與老百姓密切相關的侵權行為做出明確規定,形成諸多亮點。對保障人權,明確侵權責任,預防并制裁侵權行為具有重要意義。
醫療服務合同,是指醫療機構與患者之間就明確相互權利、義務關系的合同,屬無名合同之一。醫、患之間,雖然沒有簽訂書面合同,但當患者到醫療機構經掛號,雙方通過真實意思表示,就建立并形成了一種事實上醫療服務契約合同關系。合同雙方的權利、義務,可依據《合同法》第六十一條、六十二條規定的原則,以約定俗成的方式確定,其主要權利義務在《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及《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中也作出了相應的明確和規定。違約行為如果同時也表現為是違法或者違規的行為,即產生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的競合。如果患方提出了證據(如相關的司法鑒定書)證明醫療機構的診療行為違約(具有過錯),且該違約行為與患方的損失之間存在有某一程度的因果關系,就應當依照《合同法》第107條的規定,以“賠償損失”的方式確定醫療機構承擔相應的違約賠償責任。
兩者賠償的范圍不同
醫療損害賠償糾紛《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十六條 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損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等為治療和康復支出的合理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造成殘疾的,還應當賠償殘疾生活輔助具費和殘疾賠償金。造成死亡的,還應當賠償喪葬費和死亡賠償金。按《民法通則》的有關規定,侵權責任賠償范圍原則上包括直接和間接損失;在侵害人格權時,還可進行精神損害賠償;不法造成他人死亡的,賠償范圍還要擴大至死者生前撫養的人必要的生活費用等。
醫療服務合同違約責任的賠償損失額可以由當事人在合同中約定,如果沒有這種約定,依《合同法》的規定,賠償損失額應當相當于受害人因違約而受的損失,一般包括直接損失和間接損失。
兩者適用的訴訟時效不同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五條規定 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二年,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第一百三十六條 下列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一年:(一)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的;因此,醫療損害賠償糾紛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一年;侵權時效一般為2年,因此醫療服務合同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二年。
據此,雖然兩者在實體法處理上沒有很大的差別,但是,受害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醫療糾紛的實際情況,選擇有利于自己的合法權益得到充分保護的方式的案由,進行行使自己的訴訟權利,把損失降到最低點。
來源:網絡
醫療事故必須具備4個條件: 醫療事故鑒定程序: 一、醫患雙方共同委托鑒定的 二、衛生行政部門組織鑒定的三、法院要求鑒定的 根據中國訴訟法的相關規定,如果在醫療糾紛訴訟中,醫療機構和患者及其家屬都沒有提出醫療事故鑒定申請的,而主審法官認為有...
【醫療事故與醫療過錯的區別詳解】 一是醫療事故是指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在醫療活動中,違反醫療衛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診療護理規范、常規,過失造成患者人身損害的事故。醫療過錯是指醫療事故以外,由于醫院的過錯,造成患者人身傷害的過錯。...
醫療過錯和醫療過失兩種鑒定的區別是什么1、概念上的區別。醫療事故是指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在醫療活動中,違反醫療衛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診療護理規范、常規,過失造成患者人身損害的事故。醫療過錯是指醫療事故以外,由于醫院的過錯,造成患...
醫療事故是指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在醫療活動中,違反醫療衛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診療護理規范、常規,過失造成患者人身損害的事故。確定是否為醫療事故目前需要醫療事故鑒定委員會鑒定才能認定。 醫療糾紛是指發生在醫療衛生、預防保健、醫學美...
醫療事故必須具備4個條件:1、提供醫療服務的必須是合法的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2、要有違法、過失行為;3、必須有嚴重、明顯的不良后果;4、違法行為與不良后果之間必須有因果關系。醫療事故鑒定程序: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分首次鑒定和再次鑒定。首次鑒定...
醫療事故鑒定同司法鑒定之間是存在差異的。司法鑒定是指人民法院在受理醫療損害賠償民事訴訟案件中,依職權或應醫患任何一方當事人的請求,委托具有專門知識的人對患方所訴醫療損害結果與醫方過錯有無因果關系等專門性問題進行分析、判斷并提供鑒定結論的活動...
醫療事故鑒定同司法鑒定之間是存在差異的。司法鑒定是指人民法院在受理醫療損害賠償民事訴訟案件中,依職權或應醫患任何一方當事人的請求,委托具有專門知識的人對患方所訴醫療損害結果與醫方過錯有無因果關系等專門性問題進行分析、判斷并提供鑒定結論的活動...
作醫療事故技術鑒定是醫療糾紛的必經程序嗎我國法律并沒有規定醫療糾紛訴訟一定要經過醫療事故鑒定,醫療事故鑒定并非醫療糾紛訴訟的前置程序。一般的說,患者只要有證據證明自己或已死亡的親屬接受過醫療機構的診斷、治療,并因此受到損害,就可以直接向人民...
一、關于是否可以一次性賠償的區別在一般人身損害賠償糾紛中,除了后續治療費之外,一般都是一次性解決賠償問題。而在工傷賠償中,除了5-10級傷殘可以一次性解決賠償外,1-4級傷殘一般法律不允許一次性賠償解決,因為1-4級傷殘一次性解決往往不利于...
當職工發生交通事故在一定條件下也會認定為工傷,職工依法可以獲得交通事故賠償和工傷賠償,那么交通事故賠償與工傷賠償有什么區別?交通事故與工傷能否主張雙賠?交通事故賠償與工傷賠償區別一次性賠償的區別在一般人身損害賠償糾紛中,除了后續治療費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