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
依法行政是指行政機關必須根據法律法規的規定設立,并依法取得和行使其行政權力,對其行政行為的后果承擔相應的責任的原則。簡言之,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是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重要內容。
行政權力的使用,包括決策、執行和監督三個環節。依法行政,包括依法決策、依法執法和依法受監督三個環節。
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公職人員依照法定職權和程序行使行政管理權,貫徹實施國家立法機關所制定的法律的活動。行政執法要堅持的基本原則有:合法性原則、合理性原則、正當程序原則、效率原則、誠實守信原則、責任原則。但是行政執法具有以下特征:執法主體的法定性和國家代表性、執法具有主動性和單方意志性、執法具有極大的自由裁量性。
政法委是為了解決行政和法制之間的矛盾。
所謂“政”,有政令、政治、政權之意,是與“黨”不分仲伯的國家大事。而“法”只是國家機器的一小部分,是由政黨根據政治需要制定的。
在社會實踐中,從古到今都有法律,無不是為統治階級的利益服務,依法治理國家,也是每個朝代最基本的底線。所謂“治理”就是行政,實行統治階級意志的過程,所以可以這樣認為,法治是手段,行政是過程,政法之間既有矛盾又有統一,矛盾是會牽涉到統治階級的根本利益,例如:“刑不上大夫“與“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之間的矛盾;而統一是統治階級政權的根本利益,也就是所謂的改朝換代。
依法行政是指行政機關必須根據法律法規的規定設立,并依法取得和行使其行政權力,對其行政行為的后果承擔相應的責任的原則。
簡言之,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是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重要內容。
行政權力的使用,包括決策、執行和監督三個環節。依法行政,包括依法決策、依法執法和依法受監督三個環節。
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公職人員依照法定職權和程序行使行政管理權,貫徹實施國家立法機關所制定的法律的活動。行政執法要堅持的基本原則有:合法性原則、合理性原則、正當程序原則、效率原則、誠實守信原則、責任原則。
但是行政執法具有以下特征:執法主體的法定性和國家代表性、執法具有主動性和單方意志性、執法具有極大的自由裁量性。
古人言:“天下之事,不難于立法,而難于法之必行。”依法治省、建設法治海南的一個關鍵環節就是依法行政。依法行政做得如何,是衡量依法治省、法治海南建設成敗的重要指標。
依法行政是法治的題中應有之義。依法行政事關政府公信力和合法性。政府一切權力來源于法律,法無授權則不可為,其只能根據法律來行使權力,管理社會。從政府職能上講,行政機關的基本職能是執法,用法治精神來建設現代政府事關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各級政府必須堅持在黨的領導下、在法治軌道上開展工作,建立權責統一、權威高效的依法行政體制,加快建設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的法治政府。所以,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也是全面推進依法治省、法治海南建設的重中之重。
良法是善治之前提。依法行政的一個先行條件,就是所依之法要為“良法”。現行的法規法律不但有些重疊、過時,而且有一些規定不明確、不具體,缺乏可操作性。所以,要為現行的相關法規“去瘤”、“瘦身”、“定型”,從源頭解決一些行政執法部門職能重疊、交叉,執法機構多元、管理多頭的弊病。下轉A06版
上接A01版
近年來我省對5584項具體行政行為的執法依據進行了全面梳理,并規范了3877項各類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形成了政府“權力清單”,借此來保障公民權利,約束政府行為。我們要進一步清理不合時宜的法規,不斷適應改革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實現良法善治。
政府是法律的執行者和維護者,推進依法行政,政府守法是關鍵。政府尊法則利民,枉法則害民。建設法治政府就要推進政府機構、職能、權限、程序、責任法定化,使各級政府嚴格按照法定程序實施行政行為,在執法、行政的各個程序上規范行使權力;還要建立相應的權力約束機制、監督保障機制,讓行政權力在陽光監督下運行、在法治軌道上運行,從而把行政權力關進法治籠子里。只有各級政府爭做權力有限政府、服務政府、透明政府、公共政府,大力推動政府事權規范化、法制化,才能保障“政府行有軌,權力不越位”。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實施,法律的權威也在于實施。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的一個重要方面,是政府執法要嚴格,要做到法定職責政府必須為。執法部門要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依法懲處各類違法行為,尤其是影響群眾切身利益的違法行為;同時,還要加強執法隊伍的建設,解決懶政、怠政行為,懲處失職、瀆職行為,糾正不作為、亂作為的行為,嚴懲“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的不正之風。只有嚴格執法,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規范行政行為,才能不斷適應依法治省新常態,不斷增強政府的執行力和公信力。
“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各級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要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做到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必追究,唯有如此,才能以法治凝聚改革共識、規范發展行為、促進矛盾化解、保障社會和諧。
本文來源:南海網-海南日報
1、在行政法律關系中,行政主體始終處于主導地位,而在監督行政法律關系中,監督主體如權力機關、司法機關、上級行政機關等處于主導地位,行政主體處于受監督地位;
2、行政法律關系的客體包括物質財富、精神財富等,而監督行政法律關系的客體主要是行政主體的行政行為。
來源綿陽律師網頁鏈接
3、行政法律關系的內容,是指行政法律關系主體在行政法律關系中所享有的權利和所承擔的義務;而監督行政法律關系的內容也是主體雙方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但這些權利和義務是不一樣的。
1,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這是國家創制法律的兩種形式。
所謂國家制定法律,是指國家立法機關按照一定的立法程序直接創制法律,即制定出新的、過去沒有的法律規范。所謂國家認可法律,是指國家立法機關根據實際需要,對社會上原來已經存在的某些風俗習慣、道德規則、宗教教規等加以確認,賦予其法律效力,使之成為法律。
2,規是指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即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通過法律授權或特別權的形式賦予的地方國家權力機關,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依法制定的在本行政區域內具有法律效力的規范性文件。它包括: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制定的規范性文件;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城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制定和頒布的規范性文件。
3,簡單地說: (1)制定的機關不同。 (2)法律效力不同。
(3)制定和修改程序不同.。
我國行政法學界對行政主體與行政法主體、行政法律關系主體的關系有著不同的理解,尤其是對行政法主體和行政法律關系主體的理解存在很大的分歧。有人認為,行政法律關系主體亦稱行政法主體,或稱行政法律關系當事人,它是指在行政法律關系中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
1.中央行政機關與地方行政機關的法律調整是怎樣的 所轄區域及事務范圍涉及全國的行政機關,稱為中央行政機關。中央行政機關是領導全國和各地方行政工作的最高行政機關,它是一國行政體制的核心,其職權劃分、活動方式和組織動工,直接影響著行政效率,關系...
行政訴訟原告資格是指行政訴訟的身份條件,在本質上是指起訴人與行政主體的行為或不作為或所爭議的行政法律關系的利害關系。我國法律、司法解釋有關行政訴訟原告資格的規定主要有兩條,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以下稱《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一條第...
行政處罰是特定的國家行政機關對違反行政管理法律法規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依法給予的制裁。行政處分是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依據行政管理法規、規章、紀律等對其所屬人員違規、違紀行為所作的處罰。 行政處罰與行政處分的主要區別在于: 第...
1.行政法律有哪些 最主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機構設置和編制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實施條例...
1.注冊城市規劃師考試《管理與法規》要注意什么 了解行政和行政管理的基本概念 1、行政的概念:行政是一種社會組織有序進行活動的形態、社會現象和社會活動,它通過一定的形式、活動和關系表現出來狹義行政概念:是一定社會政治意愿的積極推行、執行政治...
1.氣象行政執法的概念原則 1、引言 氣象行政執法是氣象主管機構履行政府行政管理職能的重要方式之一,氣象主管機構依法履行對外管理的過程中,氣象行政執法主體是否適格,氣象行政執法行為是否規范、合法,不僅對于維護氣象行政相對人具有直接利害關系,...
行政處罰是特定的國家行政機關對違反行政管理法律法規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依法給予的制裁。行政處分是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依據行政管理法規、規章、紀律等對其所屬人員違規、違紀行為所作的處罰。 行政處罰與行政處分的主要區別在于: 第...
1.在執法活動中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之間的關系 執法活動的基本要求是注重法律效果,所謂法律效果是指法律規范被客觀公正準確的運用于具體案件,使人民的意志在各案中得到實現。注重法律效果是執法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依法治國的核心。在執法實踐中,我們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