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
第八十條 用人單位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規定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改正,給予警告;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八十一條 用人單位提供的勞動合同文本未載明本法規定的勞動合同必備條款或者用人單位未將勞動合同文本交付勞動者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改正;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八十二條 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
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不與勞動者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自應當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之日起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
第八十三條 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與勞動者約定試用期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改正;違法約定的試用期已經履行的,由用人單位以勞動者試用期滿月工資為標準,按已經履行的超過法定試用期的期間向勞動者支付賠償金。
第八十四條 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扣押勞動者居民身份證等證件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退還勞動者本人,并依照有關法律規定給予處罰。
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以擔?;蛘咂渌x向勞動者收取財物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退還勞動者本人,并以每人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標準處以罰款;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勞動者依法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用人單位扣押勞動者檔案或者其他物品的,依照前款規定處罰。
第八十五條 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支付勞動報酬、加班費或者經濟補償;勞動報酬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應當支付其差額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責令用人單位按應付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標準向勞動者加付賠償金:
(一)未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或者國家規定及時足額支付勞動者勞動報酬的;
(二)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支付勞動者工資的;
(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費的;
(四)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未依照本法規定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的。
第八十六條 勞動合同依照本法第二十六條規定被確認無效,給對方造成損害的,有過錯的一方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八十七條 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應當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的經濟補償標準的二倍向勞動者支付賠償金。
第八十八條 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給予行政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一)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的;
(二)違章指揮或者強令冒險作業危及勞動者人身安全的;
(三)侮辱、體罰、毆打、非法搜查或者拘禁勞動者的;
(四)勞動條件惡劣、環境污染嚴重,給勞動者身心健康造成嚴重損害的。
第八十九條 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未向勞動者出具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書面證明,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改正;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九十條 勞動者違反本法規定解除勞動合同,或者違反勞動合同中約定的保密義務或者競業限制,給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九十一條 用人單位招用與其他用人單位尚未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勞動者,給其他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第九十二條 勞務派遣單位違反本法規定的,由勞動行政部門和其他有關主管部門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以每人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標準處以罰款,并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吊銷營業執照;給被派遣勞動者造成損害的,勞務派遣單位與用工單位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第九十三條 對不具備合法經營資格的用人單位的違法犯罪行為,依法追究法律責任;勞動者已經付出勞動的,該單位或者其出資人應當依照本法有關規定向勞動者支付勞動報酬、經濟補償、賠償金;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九十四條 個人承包經營違反本法規定招用勞動者,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發包的組織與個人承包經營者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第九十五條 勞動行政部門和其他有關主管部門及其工作人員玩忽職守、不履行法定職責,或者違法行使職權,給勞動者或者用人單位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1、《公司法》
公司法,是規范公司行為的基本法律,公司的設立、股東資格、公司章程、股東責任、股東權利、公司高管、公司解散、清算等事項,都應當按照公司法的規定來進行,是中、小企業貫穿始終的一部法律。
2、《合同法》
公司成立的目的是為了盈利,而盈利就離不開交易?!逗贤ā肥且幏妒袌鼋灰椎姆桑敲袷轮黧w進行經濟活動所遵循的主要法律。合同涵蓋的內容廣泛,不僅商品交易需要訂立合同,涉及到公司的股權交易、知識產權交易、物權變動等事項也均需有合同保障,均受《合同法》的調整。
3、《物權法》
公司經營所得,涉及到的土地、房產等不動產以及交易有些動產,是需要登記才能取得物權的,這部分物權的取得是要受《物權法》調整的。
同時,《土管法》、《房地產管理法》也是涉及土地、房產物權方面應當遵循的規范。
4、金融類法律
公司成立之后,運營期間,要支付結算、要貸款融資,這個時候,涉及到的法律、法規有《貸款通則》、《票據法》、《證券法》等。
公司為了分散風險以及交通工具類因國家強制規定,而必須或選擇的保險,就又涉及到《保險法》的相關規定。
5、知識產權類的法律
公司要有自己的商譽、同時還會給自己的產品或者服務注冊商標、有自己的商業秘密和專利技術。這些涉及到《商標法》、《專利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的調整。
6、稅收類的法律
公司作為最重要的納稅義務人,在繳納稅款的時候要遵循《增值稅法》、《企業所得稅法》、《個人所得稅法》、《稅收征管法》等法律的規范和約束。
7、勞動類法律
公司經營離不開人,而公司作為用人單位就要遵守《勞動法》、《勞動合同法》以及相關的配套法規的規定,為勞動者繳納各種社會保險。
8、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
是規定公司上市、退市以及股票的上市交易的相應法律規定,例如:上市申請需要提交上市報告書、申請股票上市的股東大會決議、公司章程等文件等等。
9、《擔保法》
公司經營的時候,不僅涉及到為人擔保,也可能涉及到找人擔保,這方面就要受到《擔保法》的調整。
憲法、刑法、勞動法、勞動合同法、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安全生產法、產品質量法等。
企業員工應具備以下品格要求:
1. 對企業要忠誠。
忠誠是一種高貴的職業品質,是幫助一個人不斷走向成功的精神力量。對企業忠誠,就是對自己的事業忠誠。員工是企業發展的動力,企業又給員工提供了自我發展的平臺,只有忠誠于自己所在的企業的員工,才能在企業的發展中實現自身價值。
2. 要愛崗敬業。
所謂愛崗敬業,就是熱愛自己的工作崗位,尊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工作時投入自己的全部身心,無論怎么付出都心甘情愿,并能夠善始善終。愛崗敬業是一名企業員工最基本的職業道德,敬業的品質可以使一個人從平凡走向優秀,從優秀走向卓越。愛崗敬業這四個字決不是一句簡單的口號,它要求企業員工要干一行愛一行,工作要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對工作精益求精,高標準、嚴要求,要有做好工作的耐心、恒心和決心。
3. 要自律自制,對工作認真負責。
自律不但是一種道德,也是一種準則,是員工素質的最高境界。自律作為一種職業道德,源自于一個人對自己的真正關愛,更出自于關愛企業發展的良心。如果一個員工沒有自律能力,那他在工作上的敬業程度就會大打折扣。聯系到我們的日常工作,就是要遵守公司制定的各種規章制度,上班不遲到、不早退,不論領導在不在,都要認真負責地做好本職工作。
員工違反勞動紀律是否可以被企業處罰,需要依據具體所在省份具體分析。
《企業職工獎懲條例》已于08年1月被廢止,且《廣東省勞動保障監察條例》亦規定禁止企業對員工行使罰款權。
但是,由于各地的地方性法規規定企業有罰款權,且尚未予以修改,所以,很多企業至今仍然在對違紀員工進行經濟處罰。
《廣東省勞動保障監察條例》,第五十一條規定,“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規定了罰款內容,或者其扣減工資的規定沒有法律、法規依據的,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責令改正,給予警告”。這就直接從立法上禁止了企業對員工行使罰款權。
以深圳為例,2008年11月實施的《深圳經濟特區和諧勞動關系促進條例》第十六條規定:“用人單位依照規章制度對勞動者實施經濟處分的,單項和當月累計處分金額不得超過該勞動者當月工資的百分之三十,且對同一違紀行為不得重復處分。實施處分后的月工資不得低于市政府公布的特區最低工資標準”。雖然深圳市屬廣東省行政管轄,但深圳作為經濟特區,全國人大常委會已授權深圳經濟特區制定地方性法規,根據《立法法》第八十一條之規定,深圳經濟特區法規的效力高于廣東省指定的地方性法規,因此,在深圳經濟特區內的企業對員工仍具有違紀經濟處罰權。
從1995年1月1日起。具體如下: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九章 社會保險和福利
第七十二條 社會保險基金按照保險類型確定資金來源,逐步實行社會統籌。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必須依法參加社會保險,繳納社會保險費。
第一百零七條 本法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此法由1994年7月5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八次會議通過,1994年7月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二十八號公布,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擴展資料:
中國城鎮社會保險制度的沿革:
1951年2月,政務院公布了《勞動保護條例》,標志著新中國的社會保險體系的建立,其保障對象是企業職工,保險項目包括疾病、負傷、生育、醫療、退休、死亡和待業等;
1966年后,社會保險制度轉變成企業保險制度;
1984年,中國的社會保障制度進入到改革階段;
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了對醫療保險制度改革的嘗試。
經過20年的努力,中國建立起了以城鎮職工為保障對象的社會保險制度體系。主要項目有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制度相結合的養老社會保險(以下簡稱統賬制度)、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制度相結合的醫療社會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
參考資料:
搜狗百科-社會保險
搜狗百科-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一、在《安全生產法》中大致可將業人員的權利分為8項:
1、知情權:《安全生產法》里第22、23、36條都對知情權作了明確,集中體現在以下4方面:第一,有獲得本崗位技能和安全知識的權利;第二,從業人員有知道其所在的崗位存在哪些危險因素的權利;第三,要告訴從業人員所在崗位可能導致事故的防范措施或者逃生的方法和方式;第四,投入的新設備、新工藝或者在工人轉崗時,要對其重新進行教育。
2、建議權:從業人員有權對本單位的安全生產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依據《安全生產法》第15條的規定:對提出好的建議、科學研究等方面做出貢獻的可以給與獎勵。
3、批評權、檢舉權、控告權:從業人員有權對本單位的安全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批評、檢舉和控告,生產經營單不得因此進行打擊報復,比如說降低從業人員的工資、福利待遇或降低工資、脫離崗位、開除等行政處分。4、拒絕權:從業人員有權拒絕違章指揮和強令冒險作業,這就是職工的權利。企業不得因此扣發工資或者給與處罰措施來處罰職工。這里有關從業人員的概念比較廣泛,包括企業的業主、管理人員、固定制職工、臨時性職工、合同性職工,凡是為生產經營單位服務而取得報酬的人員都屬于從業人員。
5、緊急避險權:從業人員在發現直接危害人身安全的緊急情況的時候,有權停止作業,或者采取有效的應急措施撤離作業場所,有權進行緊急避險。但是有關法律條款的解釋中表示緊急避險權有一部分人(指對企業或者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和他人的生命健康負有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這部分人)只能行使部分權利,即只享有有限權利。比如說飛機駕駛員一旦發現有危險不能先自己跳傘離開,把乘客丟下;汽車駕駛員也一樣;煤礦里面的瓦斯檢查員、班組長、安全檢查員等不能因為瓦斯超標就先撤離卻把工人留在井下。這就泛指對他人的人身安全負有監管和保護職責的人,首先要履行職責,然后才享有這項權利。所以這個權利的享有在一部分上是實施有限的。
6、受工傷保險和傷亡求償權。《安全生產法》第43、44、48條對此都作了明確規定,主要為以下4個方面:一是從業人員依法享有工傷保險和傷亡求償的權利;二是依法為從業人員繳納工傷社會保險費和給與民事賠償,這是生產經營單位的法定義務,生產經營單位不得以任何形式免除這項義務,不得變相以抵押金、擔保金等名義強制從業人員繳納工傷社會保險費;三是一旦發生生產安全事故后,從業人員首先按勞動合同和工傷保險的有關規定享有相應的工傷保險賠付金,如果工傷賠付金不足以賠償從業人員的人身損害及其經濟損失的,依照民法通則應當給予民事賠償,如從業人員已經死亡,那么他的親屬都有權利要求生產單位給予賠償,生產經營單位有賠償的義務,否則受害者及其親屬有向法院起訴和申請強制執行的權利;四是從業人員獲得工傷社會保險賠付和民事賠償的金額的標準、領取和支付的程序,必須符合法律、法規和國家的有關規定,生產經營單位和從業人員都不得自行確定標準,不得非法提高或降低標準。
7、有要求獲得國家規定的勞動保護用品的權利。
8、有獲得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的權利。
二、從業人員在安全生產方面的義務主要包括:
1、遵守國家有關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和規章。有關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和規章是安全生產的基本要求和保證,每一個從業人員都有義務認真遵守。
2、從業人員在作業過程中,應當嚴格遵守本單位的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服從安全生產管理。
3、從業人員在作業過程中,應當正確佩帶和使用勞動防護用品,嚴禁在作業過程中放棄使用防護保護用品或者不正確佩戴或使用勞動防護用品。
4、從業人員應當自覺地接受生產經營單位有關安全生產的教育和培訓,掌握所從事工作應當具備的安全生產知識。
5、從業人員在作業過程中發現事故隱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的,應當立即向現場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或者本單位的負責人報告。
拓展資料:
從業人員是指在本單位工作并取得勞動報酬的全部人員數,包括在崗職工、再就業的離退休人員以及在各單位中工作的外方人員和港澳臺方人員、兼職人員、借用的外單位人員和第二職業者等,但不包括離開本單位仍保留勞動關系的職工。
參考資料: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_百度百科
一、員工的福利待遇包括哪些方面目前我國絕大多數企業為員工提供的福利項目如下:1、社會保障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這四類險是我國勞動部門規定各類企業必須為員工提供的社會保險福利。除員工月工資外,企業為這部分保險大約支付相當于工資...
1.人事專員必須要熟悉掌握哪些法律法規【企業人事網】 大致判斷如下:一、熟悉基本法律常識,包括法律基礎理論和憲法、刑法、民法、合同法、訴訟法等常識性的規定;二、重點掌握與其工作相關的法律法規。包括:1、《勞動法》和《勞動法實施細則》;2、《...
一、職工福利待遇包括了哪些目前我國絕大多數企業為員工提供的福利項目如下:1、社會保障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這四類險是我國勞動部門規定各類企業必須為員工提供的社會保險福利。除員工月工資外,企業為這部分保險大約支付相當于工資額的...
1.一般公司應遵守哪些法律法規 1、《公司法》公司法,是規范公司行為的基本法律,公司的設立、股東資格、公司章程、股東責任、股東權利、公司高管、公司解散、清算等事項,都應當按照公司法的規定來進行,是中、小企業貫穿始終的一部法律。2、《公司登記...
1.員工道德規范十條 員工道德規范:(一)、認同公司企業文化,踐行公司核心經營管理理念。熱愛本職,忠于職守,熟練掌握職業技能,自覺履行職業責任,注重工作效率。保護公司的合法利益。 (二)、禁止參與可能導致與公司有利益沖突的活動。主要包括以下...
1.一般公司應遵守哪些法律法規 1、《公司法》公司法,是規范公司行為的基本法律,公司的設立、股東資格、公司章程、股東責任、股東權利、公司高管、公司解散、清算等事項,都應當按照公司法的規定來進行,是中、小企業貫穿始終的一部法律。2、《公司登記...
1.HR需要懂得哪些相關法律法規 其實人力資源管理挺繁瑣的,我之前做過,但是沒多長時間,就放棄了,下面給你一下章節目錄你看一下吧 ?。∪绻麑δ阌脦椭脑?,別忘記加分啊~~謝謝??! 第1章 人力資源常用法律法規 1.1 勞動法律淵源與效力 1...
1.有關企業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1、《公司法》公司法,是規范公司行為的基本法律,公司的設立、股東資格、公司章程、股東責任、股東權利、公司高管、公司解散、清算等事項,都應當按照公司法的規定來進行,是中、小企業貫穿始終的一部法律。2、《合同法》公...
【轉載文獻,共同學習】 企業同職工簽訂保密協議的方式和內容 商業秘密是企業的無形資產。有些員工在職期間或者離職后,利用原企業的商業秘密牟取不正當利益,或者非法提供商業秘密給其他企業生產經營,是一種常見的商業秘密侵權行為方式。為了有效避免...
1.做人力資源應該了解哪些法律法規 1、《勞動合同法》:涉及員工的入職、離職與調動,保障各方面的權利及義務。2、《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相當于《勞動合同法》的實施細則,需要全面了解。3、《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及《企業職工帶薪年休假實施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