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有充分證據可以證明犯罪事實,就可以被判刑。 【一】刑事訴訟法第53條第二款規定:沒有被告人供述,證據確實、充分的,可以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 依據上述規定,在案件調查審理過程中,即使被告人沒有任何口供,從頭到尾都不承認犯罪行為,但如果其他證據確實充分的,仍然可以對其定罪量刑,即 零口供 定罪。 【二】證據確實充分的法定條件 (1) 【定罪量刑的事實都有證據證明】 是指作為認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犯罪、犯何種罪,決定是否對其判處刑罰,判處何種刑罰的依據的事實,包括構成某種犯罪的各項要件......
1、《刑事訴訟法》第六十五條規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審: (一)可能判處管制、拘役或者獨立適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采取取保候審不致發生社會危險性的; (三)患有嚴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懷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采取取保候審不致發生社會危險性的; (四)羈押期限屆滿,案件尚未辦結,需要采取取保候審的。 取保候審由公安機關執行。 2、《刑事訴訟法》第五十三條 對一切案件的判處都要重證據,重調查研究,不輕......
不認罪或者沒有悔罪表現的,不能減少基準刑,可以理解為不能從寬處罰,但不能加重處罰。 ?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常見犯罪的量刑指導意見》(2014) ? 1、對于當庭自愿認罪的,根據犯罪的性質、罪行的輕重、認罪程度以及悔罪表現等情況,可以減少基準刑的10%以下。依法認定自首、坦白的除外。 ? 2、對于積極賠償被害人經濟損失并取得諒解的,綜合考慮犯罪性質、賠償數額、賠償能力以及認罪、悔罪程度等情況,可以減少基準刑的40%以下;積極賠償但沒有取得諒解的,可以減少基準刑的30%以下;盡管沒有賠償,但取得諒解......
根據法律規定, 對一切案件的判處都要重證據,重調查研究,不輕信口供。沒有被告人供述,證據確實、充分的,可以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如果被告人對一審判決不服的還可以依法提出上訴、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可以提出申訴。 法律依據:...
不認罪或者沒有悔罪表現的,不能減少基準刑,可以理解為不能從寬處罰,但不能加重處罰。 ?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常見犯罪的量刑指導意見》(2014) ? 1、對于當庭自愿認罪的,根據犯罪的性質、罪行的輕重、認罪程度以及悔罪表現等情況,...
不認罪或者沒有悔罪表現的,不能減少基準刑,可以理解為不能從寬處罰,但不能加重處罰。 ?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常見犯罪的量刑指導意見》(2014) ? 1、對于當庭自愿認罪的,根據犯罪的性質、罪行的輕重、認罪程度以及悔罪表現等情況,...
一、不予批捕與直訴的區別是什么不予批捕與直訴的區別是是不同階段的不同工作。走直訴,就是現在常見的偵查機關直接將犯罪嫌疑人移送檢察院審查起訴,不再報請批準逮捕。這是追究犯罪嫌疑人刑事責任的直接形式。直訴的,說明偵查機關認為被移送審查起訴的人已...
一、啟動原因什么是爭議案件?即案件中存在部分的指控證據缺失、量刑的檔次比較模糊、法律定性有疑問等等這些情形。在這種爭議案件中,很多時候控辯雙方對行為人構成犯罪沒有異議,但是對于部分證據是否充足有異議,或者案件的法律定性有異議等,沒有辦法形成...
不認罪或者沒有悔罪表現的,不能減少基準刑,可以理解為不能從寬處罰,但不能加重處罰。 ?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常見犯罪的量刑指導意見》(2014) ? 1、對于當庭自愿認罪的,根據犯罪的性質、罪行的輕重、認罪程度以及悔罪表現等情況,...
不認罪或者沒有悔罪表現的,不能減少基準刑,可以理解為不能從寬處罰,但不能加重處罰。 ?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常見犯罪的量刑指導意見》(2014) ? 1、對于當庭自愿認罪的,根據犯罪的性質、罪行的輕重、認罪程度以及悔罪表現等情況,...
認罪與不認罪都不影響法院判決。 1. 有罪并且認罪悔罪的:法院在決定刑罰標準時可以適當考慮從輕處罰。 2. 無罪并且無證據證明犯罪的:即使當事人拼命說自己有罪,法院也不應該判刑。 3. 有證據證明犯罪但個人不認罪的:...
現行司法體制下,檢察院是公訴機關,法院是審判機關。未經法院依法判決,不得認定任何人有罪。 檢察院認定有罪意思是檢察院以嫌疑人犯罪的理由進行公訴。法院依據事實、理由和法律對案件依法作出判決,判決結果包括有罪判決和無罪判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