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企業經營過程中,常常發生因合同貨款不能及時回籠而形成呆賬、壞賬的現象。為避免由此帶來的損失,一些企業經營者在強化各種風險管控措施的同時,將目標鎖定在員工身上。
譬如孫乾所在的禮品公司,除在賬務及銷售管理中實施“款到提成”制度外,還在勞動合同中制訂特別條款約定實施該項制度。要說這項制度可以強化員工主人翁意識,有利企業管理經營,對員工利益也沒有損害。可是,在特定時間、遇到特殊情況時,該制度就暴露出很多不足。
發生在孫乾身上的特例是他申請離職之時。因為要離職了,他要求公司支付全部提成工資,而公司堅持執行款到提成制度扣發2萬元工資。為此,雙方還打起了官司。
基本案情
《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9條明確規定:勞動關系雙方依法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時,用人單位應在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時一次付清勞動者工資。可是,孫乾在離職時被公司暫扣2萬元提成工資,原因是其勞動合同約定該工資應當在合同貨款回收后才能支付。
孫乾認為,公司扣押其工資的做法違法。而公司認為,不僅孫乾,全公司銷售人員的工資都是這樣發放的。該做法既是慣例,也是合同所約定的,因此,不違反任何法律規定。
為何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呢?
孫乾說,他于2015年8月中旬入職該禮品公司從事銷售工作,雙方在勞動合同中約定,其工資執行底薪加提成模式,底薪為每月4000元,提成工資根據其銷售業績予以確定。
2017年8月12日,孫乾告知公司勞動合同到期后將離職,希望公司屆時結清其當年7月和8月的銷售提成款。
辦理離職手續時,公司告知孫乾:您7月和8月的提成款合計11萬元。由于其中有3筆合同款還未到賬,涉及提成款2萬元,故只能向您支付9萬元。余下款項,以后支付。
孫乾要求公司必須按照法律規定向其支付全部提成款,雙方為此發生爭議。
仲裁委庭審時,公司對孫乾的業績和應發提成金額予以確認,但以合同約定及公司規定為由,拒絕支付。公司提交的《銷售人員提成暫行辦法》載明:銷售人員的提成款應在合同貨款回收后,公司于下月10日前向銷售人員支付。
仲裁委認為,依據合同約定和公司制度規定,在正常情況下,可以按照合同貨款回收后發放提成工資。但是,孫乾系離職人員,其提成款應當依照《工資支付暫行規定》一次性付清,不能等待貨款回收后再發放。
近日,仲裁委裁決該公司立即向孫乾支付相應工資。
法律分析
就本案涉及的法律問題,專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業務提成制度,是企業針對銷售人員實施的主要工資制度。其表現形式一般是在勞動合同約定,或在企業規章制度進行規定。其內容大多是:款到提成,即只有銷售人員的銷售款項到賬后,才支付銷售人員的提成款。該提成款也叫提成工資或績效工資。
提成工資屬于勞動報酬,員工既然已有銷售業績,那么,按企業關于提成比例的規定或勞動合同約定向員工支付相應的提成工資,就是企業的法定義務。
在實踐中,很多企業都實行款到提成制度,即合同貨款到賬后才提成。這樣做的直接效果是,可以規避潛在的呆賬、壞賬,也可以防范銷售人員與客戶惡意串通以虛假合同方式來騙取業務提成。
專家說,款到提成的確是一種比較合適或合理的薪酬制度和財務管理制度。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時時刻刻都堅持“款到提成”就符合法律規定。一般來說,員工在職期間,企業落實款到提成制度不會產生任何問題,也不會與員工發生任何爭議。但是,遇到員工離職這種特殊情況時就不行了。
本案中,孫乾與公司之間的爭議就是由此而產生的。仲裁委之所以作出以上裁決,原因當然是企業的做法違反法律規定。但是,員工離職時如企業不予兌現員工離職前的提成,仍然堅持款到提成還會帶來一系列問題和困惑。
其一是銷售合同中所明確的合同款項是否回收,其法律性質系買賣雙方之間的爭議。如果企業將未回收貨款當作拒付離職員工業務提成理由,就會混淆二者的法律關系。
其二是企業如果堅持款到提成,離職員工就應進行貨款催收工作。而此時員工已經離職了,他應該以何種身份去向第三方客戶催款?離職員工催款自然是工作行為,既是工作行為,企業是否還要向其支付相應的工作報酬?
因此,仲裁委的裁決看似對企業不利,實質上掃除了企業的很多后患。
來源:中工網——《勞動午報》
張無計于2019年7月29日入職山西某快捷酒店公司擔任保安,《勞動合同》約定自2019年7月29日起至2022年7月28日止共3年,試用期6個月,月薪1800元。2021年1月12日、2021年1月17日、2021年1月19日,公司發出《員...
在實踐中,常有用人單位在勞動合同中預先設置了自動順延條款。 勞動合同中的約定順延條款有效嗎?勞動合同約定期滿后自動順延,是否就可以不用續簽了?企業是否應承擔未簽勞動合同雙倍工資? 由此產生的爭議主要是,勞...
根據我國社會保險法及勞動合同法的規定,繳納社會保險費用是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的法定義務,屬于法律的強制性規定。同時合同法規定,違法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的合同無效。因此,勞動者、用人單位雙方約定不繳納社會保險費用是無效的,此時勞動者要求用人單...
01合同條款約定不完備根據勞動合同法第十七條的規定,勞動合同應當具備九個條款,一般而言,只要有主體、勞動報酬等核心要素的約定,合同即被認為合法有效,畢竟勞動合同最基本的要求是用以證明勞動關系,立法初衷也是為了解決勞動合同簽訂率過低,導致很多...
案情概要2013年3月7日,C公司向陳某某出具錄用通知書一份,內容包括:入職后安排的職位是成本管理部經理助理……一、薪資福利待遇:月基本工資9000元人民幣,崗位年薪18萬元人民幣(含績效獎金)……。2013年3月18日,雙方簽訂勞動合同一...
在勞動爭議司法實踐中,存在解除協議的效力問題以及所解決爭議事項涵蓋范圍問題。對于該問題的直接行為,即勞動者簽了離職協議拿了錢,但仍然繼續向法院起訴公司。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
用人單位在規章制度中約定傳閱、打聽、泄露薪資的,用人單位可以作出解除是否合法有效呢? 觀點一:薪酬保密條款是用人單位與勞動者自由意志協商的結果,只要雙方共平自愿、制定程序合法有效,應當收到法律的尊重和保護...
齊某于2009年入職某票務公司,雙方于2010年2月簽訂了一份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合同有效期自2010年2月5日至2011年2月4日。按照合同約定,齊某月工資5500元,票務公司在次月7日左右支付齊某上個月的工資。2010年9月,齊某懷孕。一...
展招于2010年5月4日入職到人人樂公司工作,雙方簽訂了書面合同。 2013年4月18日,公司(甲方)與展招(乙方)續簽勞動合同,約定:合同期限自2013年5月5日至2016年5月5月止;還約定根據甲方工作需要,乙方同意從事管理崗位(...
崗位變動員工是否要簽字其一,可以簽字進行確認。其二,對于工作崗位調動問題,要看雙方在勞動合同中是如何進行約定的,如果雙方在勞動合同中對工作調動事宜作了相關約定,則可以按合同中的約定進行處理。如果雙方在合同中未對工傷調動作相關約定,則可以雙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