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蘭州晚報
基本案情:
在一場酒局后王丹不幸猝死,因認為同飲者沒有盡到必要的照管義務,王丹的親屬將當天與王丹一起飲酒的劉元等11人起訴到法院,要求法院判令11人支付死亡賠償金、喪葬費、被扶養人生活費等共計62萬余元。甘肅定西臨洮法院經過審理駁回了王丹親屬的訴求。宣判后,王丹的家屬提起上訴。12月28日記者獲悉,定西市中級人民法院經審理后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王丹的親屬稱,王丹與劉元等11人均屬某水電站員工。2016年11月7日19時許,劉元等6人在宿舍開始喝酒,而后邀請王丹參與喝酒。21時許,王丹又被邀請到陳東等5人的酒局喝酒。24時許,醉酒的王丹被送至5樓職工宿舍休息。
次日早上8時,單位工作人員發現王丹身體出現異常后,立即將王丹送往醫院救治,經醫生檢查發現王丹已死亡。后經甘肅某司法鑒定所鑒定:王丹血液中檢測出乙醇平均含量為365.11mg/100ml。王丹親屬認為,劉元等人與王丹喝酒,致使其不幸身亡。該11人應連帶賠償王丹家屬死亡賠償金、撫養費、醫療費等費用的80%,即62萬余元。
臨洮法院經審理認為,王丹是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對過量飲酒可能造成的危險后果應當有足夠清醒的認識,其在聚會喝酒過程中,不能理性控制飲酒,導致過量飲酒而發生死亡的悲劇。聚會過程中,飲酒者與王丹之間僅僅是情誼關系,彼此之間沒有法律關系,且在飲酒過程中,并無證據證明同飲者對其惡意灌酒,導致受害人陷入危險境地,因而不能產生法律上的權利義務,故沒有法定救助義務。且在王丹醉酒后,其他飲酒人將其安全送到宿舍休息,盡到了相應的安全注意義務。此外,王丹死亡后,家屬始終未對其死亡原因進行鑒定,沒有證據顯示王丹的死亡與劉元等人的行為之間存在直接因果關系。綜上,法院依法駁回死者家屬的訴訟請求。(文中人名均為化名)
法官釋法:
宴請與接受宴請在社會交往中普遍存在,如果社會交往中,相互之間無論關系如何,只要一起端起酒杯喝酒,不特定的相互人之間就有了法律上的責任和義務,這顯然有悖社會常識,也違背了《侵權責任法》責任自負的精神。在該案中如果單純地認定共飲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將會導致認定自然人的法律義務和法律責任的泛化,其判決結果必將與社會的正常交往活動相抵觸。
法官提醒:五種勸酒情形要承擔法律責任
1.勸酒致飲酒人傷亡,組織者、勸酒者、同飲者是否有責任?根據我國法律規定,勸酒人應當對飲酒人酒量和承受能力作出符合常理的必要判斷,并給予飲酒人必要勸阻的注意義務。如果沒有盡到注意義務,造成飲酒人傷亡的,根據各自的過錯程度,組織者、勸酒者、同飲者均要承擔一定的民事賠償責任。
然而,主要責任應由受害人自己承擔,比例約為60-70%。組織者、同飲者、勸酒者承擔次要責任,為30-40%。
2.勸未成年人飲酒導致嚴重后果的,又該承擔怎么樣的責任?勸未成年人飲酒,分兩種情況:如果飲酒者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未成年人(10歲以上,18歲以下),由此導致的后果,勸酒者承擔次要或同等責任。如果飲酒者是完全無民事行為能力的未成年人(10歲以下),勸酒者承擔主要責任或全部責任。
3.如果對方原來就患有疾病,酒后誘發身亡的,責任又該如何承擔?道理同上,勸酒者承擔次要責任。如果明知對方身患疾病不能飲酒,仍再三勸酒,勸酒者的過錯加深,需承擔同等責任。
4.酒后進行駕車、游泳、劇烈運動未加以勸阻的,勸酒人和同飲者該承擔怎樣的責任?如何才算盡到“勸阻義務”?如果沒有盡到勸阻義務,仍然承擔次要責任。盡到“勸阻義務”,例如明知對方要開車,就不能默許對方飲酒;明知對方喝了酒,就要阻止對方不開車,找代駕或送其回家直至交付其同住家屬。
5.沒有把醉酒者安全送達,如把對方送到小區門口,在上樓過程中摔傷,各方又如何承擔責任?勸酒者應當承擔妥善安置和救助醉酒者的義務;如果撒手不管,則構成不作為的違法行為,根據我國法律規定,對于造成的損害應當承擔一定的責任。
總之,酒桌上不要強迫性勸酒,比如用“不喝不夠朋友”等語言刺激對方喝酒,或在對方已喝醉意識不清沒有自制力的情況下,仍勸其喝酒;如果飲酒者已失去或即將失去對自己的控制能力,神志不清無法支配自身行為時,應該給與必要的照顧。否則,害人害己!
春節將至,各公司的年會也在這時候紛紛舉辦,但有一人卻在老板邀請所有員工外出喝酒聚餐后死亡,留下結婚不到2年的妻子和剛2歲的孩子。春節朋友聚會,喝酒需謹慎,組局喝酒的也更要謹慎了。1案例陳女士的丈夫是修理廠的員工,年會舉行的那天,老板邀請所有...
下列五種情形,勸酒者或者有過錯的同飲者需要擔責。 1、勸酒致飲酒人傷亡,組織者、勸酒者、同飲者是否有責任? 根據我國法律規定,勸酒人應當對飲酒人酒量和承受能力作出符合常理的必要判斷,并給予飲酒人必要勸阻的注意義務。如果沒有盡到注意義務,造...
【來源】廣州日報 春節期間,各種聚會頻頻而來,喝酒助興自然是少不了,很多人更是喜歡以酒會友,所謂感情深,一口悶,但這悶的真的是感情嗎?然而,小酌怡情,過度飲酒傷身不說,如果出現了諸如勸酒之類的行為導致喝出了事兒還有可能吃官司被判賠償。...
痛心!喝酒又喝死了一個,同行3人判賠12萬,判決生效!聚餐喝酒千萬注意!量力而行,不要隨意勸酒、灌酒,陪酒也要格外小心!快一起看看這些慘痛的教訓吧!一行人在廈門談項目、飲酒次日凌晨他意外猝死近日,廈門報道了一起判決生效的飲酒意外猝死案例。2...
隨著民法典的頒布適用,同飲者民事責任更是進一步得到完善與細化,也為糾偏勸酒行為,擯棄過度飲酒惡習提供了法律保障。 那么啥叫同飲者責任? 宴請并共同飲酒是一種正常的、普通的社會交往活動,其目的在于增進情誼...
新年前后是聚餐季,親朋好友相聚的歡樂時刻,很多人都會喝上一杯。 但是真的建議,小酌為宜。 這不,熱鬧的朋友聚餐,卻發生了冰冷的意外。 近日,杭州上城區法院最近審理了一起因聚餐引發的糾紛。 那么,喝酒出事,共飲人要擔責嗎? 如何才能更...
新年前后是聚餐季,親朋好友相聚的歡樂時刻,很多人都會喝上一杯。但是真的建議,小酌為宜。這不,熱鬧的朋友聚餐,卻發生了冰冷的意外。近日,杭州上城區法院最近審理了一起因聚餐引發的糾紛。那么,喝酒出事,共飲人要擔責嗎? 如何才能更好的避免悲劇發生...
今年4月的一天,22歲的小伙張明參加朋友王成的婚宴,因喝酒太多,最終不幸離開人世。事發后,張明的家人認為眾人要對此事負責,遂將新郎新娘、同桌吃飯的人以及婚宴舉辦的酒店起訴至法院。近日,合肥市瑤海區法院對此作出一審判決。(文中人物為化名)事發...
你好,筆者在大律師網那邊看到的相關案例律師給出的解釋如下: 1、故意灌酒型。 曾幾何時,不少地方酒文化中形成了不喝醉不夠朋友的潛規則,于是,酒席間相互灌酒成為習慣。在灌酒導致的人身損害賠償案件中,由于灌酒者明知過量飲酒會對...
要看其他人是否存在過錯。 這個要分情況,若醉酒者死本身就是一個酒鬼,嗜酒如命,那醉酒死亡責任只能由其自身承擔;但若是在相關人員的宴請酒席中,醉酒人員沒有他人的勸酒行為,而完全是自身估計不足酒精中毒死亡,那也只能是酒醉死亡者的責任;若是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