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類文明的進步,人們對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要求越來越高,精神生活的內涵、外延也在發展變化之中,而且隨著社會交往的日益頻繁,精神生活受到損害的可能性大大增加,當人們因人身權利、財產權利受到侵害而造成損害時,越來越多的人選擇用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的權利,精神損害和精神損害賠償在社會生活中也越來越普遍了。然而,由于種種原因,我們有關精神損害賠償方面的法律法規相當欠缺,在人身權方面只有《民法通則》、《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對侵害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和生命健康權造成的精神損害做了明確的規定,而對侵害財產權造成的精神損害問題,筆者尚未見法律明文規定。為了更好地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完善精神損害賠償制度,有必要在我國確立侵害財產權的精神損害賠償制度,筆者就此略述淺見,以求拋磚引玉。一、精神損害和精神損害賠償精神損害賠償的前提是精神受到損害,所謂精神損害是指對民事主體精神活動的損害,亦即民事主體因人身權、財產權受到侵害而造成公民生理、心理上的精神活動和公民、法人維護其精神利益和精神活動的破壞而導致的精神痛苦利益喪失或減損。[1]精神損害賠償是指因不法侵害行為,使受害人遭受痛苦或者精神利益遭到喪失或減損,侵權人依法承擔的以金錢賠償為主要形式的民事責任,[2]其實質是責令侵權人承擔責任,以補償受害人的精神損失,減輕其精神痛苦以及對侵害人加以懲罰。二、確立侵害財產權的精神損害賠償制度的必要性從侵害財產權僅賠償財產到侵害財產權不僅要賠償財產而且要賠償精神損害,是人類社會進步的一種體現。在原始社會,生產力水平極其低下,沒有私有制,也無國家和法律,不可能有財產賠償制度;在奴隸和封建社會,雖然有國家和法律,實行財產私有制,也有財產賠償制度,但由于法律意識和權利意識低下,也不可能提出精神損害賠償問題;精神損害賠償制度是在資本主義制度確立后才確立的,最初只適用于因侵害人身權造成的精神損害的賠償,后來才逐步擴展到侵害財產權也要賠償精神損害。為了適應向前發展的社會形勢,有必要盡快在我國確立侵害財產權的精神損害賠償制度。當財產權受到侵害時,受害人遭受到的不僅僅是經濟損失,有時還可能遭受精神損害,這種精神損害有時甚至比財產上的損害更為嚴重。比如,因繼承遺產而發生糾紛,若某一繼承人獨吞所有遺產,不僅會損害其他繼承人的財產利益,而且會傷害其他繼承人的感情,他們會感到親情淡薄,憤怒、失望、痛苦,若這種精神上的損害得不到賠償,對他們來說是不公平的,善良公序的社會風尚也會被破壞。又比如,消費者購買到的是假冒偽劣產品、享受到的是質量低劣的服務,他遭到的不僅僅是經濟上的損失,還會有因違背消費目的、受到欺騙而使身心處于一種脫離正常情緒的痛苦之中,對這種精神利益的喪失或精神的痛苦,不予賠償是不公平的。在現實生活中,因侵害財產權而造成他人精神損害的例子不勝枚舉,否認侵害財產權也會對受害人造成精神損害是不符合實際的。在加害人的過錯行為確實對受害人造成了巨大的精神痛苦的情況下,不令加害人賠償受害人的精神損害,彌補和慰撫受害人的精神痛苦,是不應當的。認為因為精神損害不是侵害財產后果的主要表現形式,所以侵害財產只能賠償財產損失,不能賠償因此而生的精神損害,是一種十分陳舊的觀點,更是無視侵害財產也可能給受害人造成巨大精神損害這一事實,而且這種觀點從道理上也是講不通的,同樣是精神損害,為什么因侵害人身權造成的可以予以賠償,而因侵害財產權造成的就不能予以賠償呢?而且,對侵權人判令承擔財產損害責任的同時并處精神損害賠償,使侵權人不僅不能因自己的侵權行為而受益,反而會給自己帶來更大的經濟損失以及社會聲譽的影響,可以促使義務人更好地履行自己的法定義務,也有助于形成良好的道德氛圍和社會風尚。
【關鍵詞】醫療損害;賠償項目;計算標準 【寫作年份】2008年 【正文】 一、醫療事故積極損害賠償 所謂醫療事故積極損害是指受害人支付的或為承擔債務所產生的費用,它是受害人既存財產減少的一種形式。這種損害是由人身損害直接引起或派生的可計算...
[案例1] 2010年4月13日,被告人胡某道縣道江鎮二機械廠街某發廊內做頭部保健按摩時,因在收費上與發廊老板余某發生爭執,被告人胡某回家后認為自己受了欺負,準備報復下,于是在2010年4月14日14時許,被告人胡某伙同李某在道縣道江...
一、侵害財產權精神損害賠償制度的由來 同許多法律制度一樣,侵害財產權精神損害賠償制度并非自其一出現就被人們認識、接受、運用和操作的,也是經歷了比較漫長的過程,被逐漸認知、改善、接受和運用到法律實踐中。 傳統的侵害財產權的情形并不適用精神損...
六、侵害物質性人格權的精神損害賠償之比較法研究1804年的法國民法典礙于時代的局限性,沒有規定一般人格權,但在第1382條規定了一個適用于一切侵權行為的民事損害賠償原則條文:任何行為使他人受損害時,因自己的過失而致行為發生之人對他人負賠償責...
對侵害知識產權的行為能否造成精神損害,能否要求精神損害賠償問題,我國民法通則和相關知識產權法律并沒有作出明確具體的規定。因而精神損害賠償問題一直為知識產權理論界和司法實踐部門廣為關注。在審理知識產權侵權案件中,如何認定精神損害賠償責任,如何...
對致丈夫喪失性能力是否侵犯其妻人格權的認定—-湖南省郴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判決李美麗性權利受侵害獲賠案【裁判要旨】對本案被上訴人的丈夫喪失性功能,被上訴人認為這侵害了其權利,要求獲得精神損害撫慰金,這符合《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
摘要:人身損害賠償訴訟時效是根據我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六條來規定的,人身損害賠償案件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一年。本文主要從訴訟時效的有關具體問題分析。一、人身損害賠償訴訟時效的含義 根據《民法通則》的相關規定,民事立法的訴訟時效制度,是勝訴權消...
精神損害賠償制度是我國一項非常重要的制度。當我們遭受到別人的侵害時,我們不僅僅會遭受來自于身體上的侵害,而且我們的心靈也會受到相應的打擊。那么,精神損害賠償責任適用范圍是怎么規定的?精神損害的賠償條件是什么?精神損害賠償責任的適用范圍 我...
精神損害賠償,是隨著《民法通則》的公布實施而在中國建立的一項新的民事法律制度,是中國公民權益的拓展。精神損害賠償是權利主體因其人身權益受到不法侵害而使其遭受精神痛苦或精神受到損害而要求侵害人給予賠償的一種民事責任,是現代民法損害賠償制度的重...
摘要:精神損害賠償的定量是司法實踐和理論研究中素有爭議的問題。本文從考查中國的已然法和典型案例入手,通過實證分析得出精神損害賠償定量在中國成文法傳統下存在的三個癥結,包括:精神損害賠償一語通用語義不確定:精神損害賠償之訴中各方心態復雜,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