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政策變更的追溯調整法,是指對某項交易或事項變更會計政策,視同該項交易或事項初次發生時即采用變更后的會計政策,并以此對財務報表相關項目進行調整的方法。理解追溯調整法的關鍵在于如何理解和計算會計政策變更累積影響數。新準則規定,會計政策變更累積影響數,指按照變更后的會計政策對以前各期追溯計算的列報前期最早期初留存收益應有金額與現有金額之間的差額。筆者認為,對于“列報前期最早期初”可通過以下假設來理解:
(1)假設只追溯調整資產負債表(假設是年度報表,下同)。資產負債表是余額報表,報表中的金額是累計余額;由于現行的資產負債表只有期末數與期初數的比較,這時的會計政策變更累積影響數可定義為:按變更后的會計政策對以前各期追溯計算的變更年度期初留存收益應有的金額與現有的金額之間的差額。
(2)假設只追溯調整利潤表。利潤表是期間報表,表中的金額是本期(本年)發生額,與其他期間發生額無關;由于現行的利潤表是本期數與上期數的比較,因此,只需追溯調整列報當期的上期數。這時的會計政策變更累計影響數可定義為:按變更后的會計政策對列報前期追溯計算的變更年度期初留存收益應有的金額與現有的金額之間的差額。該定義中追溯調整的期間是指“列報前期”,而不是“以前各期”。
(3)假設要追溯調所有者權益變動表。所有者權益變動表是新企業會計準則增加的一張主要會計報表。該表也是期間報表,是本年(本期)金額與上年(上期)金額的比較,而且本年金額和上年金額欄中都有“本年年初余額”項目,這實際上是所有者權益變動表把整個會計期間分為以下幾個期間:以前會計期間至上年年初、上年、本年。這時的會計政策變更的累積影響數可定義為:按照變更后的會計政策對以前各期追溯計算的列報前期期初留存收益應有金額與現有金額之間的差額。該定義中的“列報前期期初”與原定義的“列報前期最早期初”僅有兩字之差。
(4)假設要編制不相臨的兩個期間的比較財務報表。這時會計政策變更的追溯調整的累積影響數,是指按照變更后的會計政策對以前各期追溯計算的列報前期最早期初留存收益應有金額與現有金額之間的差額。這也是新準則對會計政策變更累積影響數的定義,由此可見,新準則對會計政策變更累積影響數的定義更具有一般性,更全面。
其實資產負債表、利潤表、所有者權益變動表就是比較財務報表,只不過是兩個相臨期間的比較,所以當企業不編制不相,臨的兩年期間的比較財務報表時,會計政策變更累積影響數的定義就是第三種假設中的定義,即“列報前期最早期初”就是指“列報前期期初”。
二、會計報表的調整或重述
新準則對于會計政策變更累積影響數的定義進行了修改,但是整個追溯調整期間并沒有改變,仍然是原交易發生日至會計政策變更當期期初,實際上只是將這個追溯調整期間分為兩個階段:追溯調整第一階段即原交易發生日至列報前期期初和追溯調整第二階段即列報前期。這是因為新準則增加了一張所有者權益變動表,為了調整完成所有者權益變動表,必須作這樣的改變。
追溯調整第一階段計算列報前期期初留存收益應有金額與現有金額的差額即會計政策變更的累積影響數:追溯調整第二階段計算的影響數稱為“列報前期影響數”,即是按照變更后的會計政策計算列報前期期初至列報當期期初的留存收益應有金額與原有金額的差額,同時對于會計政策變更當期,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和所有者權益變動表應當作如下調整或重述:
(1)資產負債表中年初數的調整。資產負債表中的留存收益期初數應當在現有金額的基礎上加上累積影響數和前期影響數。其他項目的調整與留存收益調整的思路一樣
(2)利潤表中上年數的調整。追溯調整第二階段的調整分錄中涉及利潤表項目的金額;
(3)所有者權益變動表本年金額和上年金額的調整。其中上年金額中“會計政策變更對上年年末余額的調整數”就是累積影響數。本年金額中“會計政策變更對上年年末余額的調整數”就是列報前期影響數。此外,當原交易發生于列報前期時,會計政策變更累積影響數為零,只有列報前期影響數。
三、會計政策變追溯調整法的思考及啟示
筆者認為,目前國內的財會教材大多采用先從六大會計要素的確認與計量開始,最后講解四張會計報表的模式,這樣就缺少一條明確的主線,使報表的真正內涵及相互之間的勾稽關系難以理解,教學效果也事倍功半。
基本準則提出會計的目標是提供決策有用的會計信息,而這些會計信息最終體現在會計報表中,會計報表是會計工作的最終產品,對會計要素確認與計量的目的最終是要編制會計報表。如果會計報表的內容與形式變化了,那么會計要素的確認與計量就要隨之變化。因此,財會教材應當先從四張會計報表人手,然后講解每個會計要素的具體確認與計量問題,這樣財會教材才有一條以會計報表為中心的主線,才能符合基本準則的邏輯。
同時,在教學或培訓過程中,應先從會計報表人手來講解會計政策變更等內容。會計政策變更累積影響數的定義或計算之所以會發生變化,是由于新企業會計準則增加了一張所有者權益變動表,因此會計政策變更的追溯調整不僅要調整資產負債表、利潤表,還要調整所有者權益變動表。
企業發生的下列費用,不得計入開辦費: (1)由投資者負擔的費用支出。(2)由取得各項固定資產、無形資產所發生的支出。(3)籌建期間應當計入資產價值的匯兌損益、利息支出等。 《企業會計制度》(財會[2000]25號)對開辦費的攤銷期限作了重...
1.請問企業計提壞賬準備都有哪些法規依據 <;企業會計制度>>第二章 資 產第十八條 應收及預付款項應當按照以下原則核算:(五)企業應于期末時對應收款項(不包括應收票據,下同)計提壞賬準備。壞賬準備應當單獨核算,在資產負債表...
兩種會計處理方法 第一種方法,就是將購入的固定資產相關費用直接計入相關的成本費用項目,不再進行固定資產會計科目的核算,用單獨的備查登記簿單獨記載保管。 第二種方法則是分兩步處理,首先將購入的相關固定資產費用統一依照固定資產科目進行核算,依...
一、對同種商品買一贈一。此類銷售行為目前通常使用的會計處理方法是將其中一件商品按售價作正常商品銷售處理,而另一件則以成本借記營業外支出或營業費用;貸記庫存商品、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因為按稅法規定,將自產、委托加工或購買的貨物...
對于債務人無法支付債務時的處理,在新舊會計制度下有不同的處理方法。 舊會計制度下,當債務人無法支付債務時,債務人應當計入資本公積而不能計入營業外收入。按稅法上規定,當債務人無法支付到期債務時,應作為其他收入計入應納稅所得額,調整增加企業所得...
標題:初級會計證逾期兩年還能領取嗎?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從事會計行業。為了規范會計行業,提高從業人員的素質,我國實行了初級會計資格制度。如今,擁有初級會計證已經成為了進入會計行業的基本門檻。然而,有些人可能會遇到一個...
(1)母公司個別賬務處理。由于購買子公司少數股權前母公司長期股權投資已按成本法核算,故不需作調整,購買子公司少數股權時仍采用成本法核算即可。 (2)購買子公司少數股權時,子公司資產、負債對母公司的價值。編制合并報表時,以購買日(即獲得對子公...
壞賬的核算(1)壞賬損失的確認企業應當定期對應款項進行全面檢查,預計各項應收款項可能發生壞賬,對于沒有把握能夠收回的應收款項,應當計提壞賬準備。(2)壞賬損失的會計處理①壞賬損失的核算方法有直接轉銷法和備抵法兩種。我國《企業會計制度》規定,...
無論何種捐贈,在會計合核算上都應該記入營業外支出科目。到計算所得款時,應將不符合稅法要求的捐贈剔除,無需做任何調帳處理。因為按會計原則計算的會計利潤與按稅法規定計算的應納稅所得額本身就存在著差異。 一、對外捐贈非貨幣資產 根據規定,企業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