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民知情權作為一項重要的憲法權利已逐漸為人們所了解,政府信息公開更是社會各界關注的中心,并且其立法問題也開始受到重視。目前行政法學界主要從信息公開這一點出發,探討行政相對人的信息權利和行政主體的信息義務。而筆者認為,行政相對人的知情權應當覆蓋更廣的范圍,并獲得更多形式的法律制度保障。一、行政相對人知情權概說知情權(righttoknow)又稱為了解權或知悉權,就廣義而言,是指尋求、接受和傳遞信息的自由,是從官方或非官方獲知有關情況的權利,就狹義而言則僅指知悉官方有關情況的權利。從內容上講,知情權包括接受信息的權利和尋求獲取信息的權利;后者還包括尋求獲取信息而不受公權力妨礙與干涉的權利以及向國家機關請求公開有關信息的權利。[①]可以說,公民知情權是國民主權理念的題中應有之義,是“表達自由”的隱含內容,是公民其他權利得以實現的前提和基礎。這里的“公民”應當包括公民的個體形式和群體組織形式。從范圍上講,公民知情權包括公法上的知情權和私法上的知情權,前者是針對行政、立法與司法機關而言,后者則主要是指在諸如消費法律關系、醫患法律關系、勞動法律關系等中作為弱勢群體一方的公民的知情權。知情權在中國雖已逐步引起關注并被個別法律規范所接納,但總體上還主要停留在理論層面,缺乏系統的法律支撐,沒有被確認為公民的基本權利,這會給信息社會的普通公民帶來重大消極影響:由于不知與自身利益相關的重要情況,因而無法理性地安排自己的生活,不能很好地保護自己的權利和利益,甚至會遭受重大的人身和財產損失,而這種損失在政府及有關組織與個人真實地公開相關信息的情況下本來是可以減少和避免的。[②]筆者認為,公民知情權不僅僅是指政府及有關組織與個人做出關涉公民重大利益的行為之后公開相關信息,并給予公民一段適當的緩沖時間,使公民充分知悉;而且應當在做出行為之前和之中尊重并保障公民的知情權。當公民作為行政行為的一方當事人——行政相對人時,其知情權的保障具有行政法上的特殊性。具體而言,行政相對人知情權是指在行政行為的運作過程之外與過程之內行政相對人獲取信息的權利,對于行政主體而言提供信息則是其義務。筆者以為,目前國內學者大多僅僅將對行政相對人知情權的制度保障局限于行政信息公開,實際上這僅僅是從抽象行政行為的角度出發,且限于抽象行政行為過程之后而具體行政行為中行政相對人的知情權問題尚未引起足夠重視,后者主要體現在行政程序法律制度中,具體包括諸如告知、說明理由、教示等。另外聽證作為使行政相對人在行政主體做出抽象行政行為(制定法律、法規、規章和各類政策)與具體行政行為決定過程中充分獲取信息與表達意見的主要途徑,也應是保障行政相對人知情權的重要方式之一。下面本文以行政行為運作過程為研究模式[③],探討一下行政相對人知情權的行政法律制度保障問題。[④]二、行政行為過程外相對人知情權的保障憲法上的公民知情權,其最重要的方面是獲取行政信息,需要行政法上的信息制度予以保障。知情權、信息自由和信息公開這三者,是密切相關的;單有知情權,而沒有信息公開的法律制度,知情權就會落空。[⑤]對行政相對人而言獲取信息是其權利,而對行政主體而言提供信息則是其義務。在當今行政主導型社會中,保障公民知情權的最重要環節即是行政信息的公開或曰政務公開,對此行政主體理應承擔最主要的信息義務。行政主體除了提供信息的義務外,還有管理信息、加工信息、擴散信息等義務。[⑥]因此行政行為過程外相對人知情權的法律保障主要體現為行政信息公開制度。具體而言,行政主體的信息公開包括兩個方面:行政主體的主動公開和應相對人要求而公開。以下從這兩個方面闡述一下信息公開的具體制度:
1.政務服務中心需要遵守哪些法律法規 自1986年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委行政法研究會成立至今,我國集中式行政法典的創制已有20年,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先后頒布了《行政訴訟法》、《國家賠償法》、《行政處罰法》、《行政監察法》、《行政復議法》、《...
知情權的權利范圍任何權利都不是絕對的,知情權也不例外。公民的行政知情權要知情到什么程度?這是制定政府信息公開法的尺度。盡管我們已經承認知情權在整個權利體系中是極為重要的,但這絕不意味著知情權的行使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在知情權之外還存在著一些與...
一、我國網絡消費者權益保護的立法現狀 網絡消費和傳統的面對面消費并沒有本質的區別,網絡消費只是傳統商品交易的電子化和網絡化,是消費者和經營者憑借互聯網進行產品和服務的購買和銷售的行為。因此,網絡消費只是人們生活消費的一種方式,它并沒有改變消...
1.勞動者履行告知義務的條件有哪些 按照明年1月將實施的《勞動合同法》規定,此案例中單位的說法顯然是不正確的。原因就在于《勞動合同法》對用人單位的告知義務的規定是無條件的,無論勞動者是否提出知悉要求,用人單位都應當主動將工作內容、工作條件、...
破產中債權人知情權包括查閱復制 一、關于知情權 (一)關于知情權的含義 知情權一詞,學者們普遍認為是1945年在美國被提出,意思是民眾享有通過新聞媒介了解政府工作情況的法定權利。[1]很多學者認為,知情權主要指公民有獲取信息的權利和自由。...
在法律上,政府信息公開是指國家行政機關在行使國家行政管理職權的過程中,通過法定形式和程序,主動將政府信息向社會公眾或依申請向特定的個人或組織公開的制度 一般來說,政府信息公開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政務公開,二是信息公開。政務公開主要是...
公民的環境權利(或稱為公民環境權)是指公民擁有享有良好環境的權利,通常包括環境使用權、知情權、參與權和請求權。它區別于:(1)公民、集體或國家對環境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權;(2)國家在環境保護過程中擁有的立法、行政和司法的權力;(3)私法上與環...
稅務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違法行使職權侵犯管理相對人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稅務機關依法作為賠償義務機關承擔賠償責任。稅務行政賠償主要是對侵犯財產權的賠償。稅務機關對其工作人員的個人行為引起的民事侵權損害,對因相對人自己的行為致使損害發生的,以及間接...
在法律上,政府信息公開是指國家行政機關在行使國家行政管理職權的過程中,通過法定形式和程序,主動將政府信息向社會公眾或依申請向特定的個人或組織公開的制度 一般來說,政府信息公開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政務公開,二是信息公開。政務公開主要是...
一、申請信息公開對提高征地拆遷補償有作用嗎被拆遷人申請對拆遷信息進行公開,并不一定能夠讓補償標準提高,但是一定有助于保障被拆遷人的利益,確定房屋拆遷補償的標準、拆遷的范圍等的內容。信息公開是為了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依法獲取政府信息,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