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OT(build-operate-transfer)即建設-經營-轉讓。是私營企業參與基礎設施建設,向社會提供公共服務的一種方式。
中國一般稱之為“特許權”,是指政府部門就某個基礎設施項目與私人企業(項目公司)簽訂特許權協議,授予簽約方的私人企業(包括外國企業)來承擔該項目的投資、融資、建設和維護,在協議規定的特許期限內,許可其融資建設和經營特定的公用基礎設施,并準許其通過向用戶收取費用或出售產品以清償貸款,回收投資并賺取利潤。政府對這一基礎設施有監督權,調控權,特許期滿,簽約方的私人企業將該基礎設施無償或有償移交給政府部門。
BOT投資作為一種新的融資方式,同其它融資方式相比,有其自身的法律特點:
(1)從權利轉移看:政府只是通過與項目公司簽訂特許權協議(合同),將公路建設的經營權交給項目公司,項目公司則在經營一定的時期后將其轉交給當地政府。
(2)從責任范圍來看:政府依據簽訂的協議(合同),通過經濟活動的方式將設計、融資、建設、經營、維護公共設施的責任轉移給項目公司。
(3)從項目的資金來看:采用BOT融資的項目所需要的資金全部由外國投資者或國內投資者通過融資、貸款解決。政府不提供擔保資金,但可適當貸款或參股,共同投資。
(4)從參與主體來看:政府與項目公司作為主要主體通過合同達成合作意向,項目公司分別通過貸款合同、經營合同、建筑合同、設計合同與銀行、經營承包商、建筑商、工程設計機構達成有關貸款、經營、建設、設計方面的合作意向。
1、當代資本主義國家在市場經濟的基礎上引入了強有力的國家干預。 同時,經濟學在理論上也肯定了看得見的手的作用,市場經濟逐漸演變成市場和計劃相結合的混合經濟。BOT投資方式恰恰具有這種市場機制和政府干預相結合的混合經濟的特色。一方面,BOT...
1、BOT特許協議屬于國內法契約 BOT特許協議的法律性質有分歧:有人認為BOT特許協議應屬國內法契約,有人認為BOT特許協議是國際性協議,也有人認為特許協議屬于準國際協議,還有人認為特許協議是跨國契約等。爭論的焦點在于:特許協議是國內法...
一、bot合同法律程序 一個特定BOT項目的談判大體上可以分為下面幾個階段: 1、談判準備階段。開始談判前,一定要做好準備工作,只有這樣才能在談判中爭取主動權。對于一個BOT項目,特許權協議涉及到國際工程承包、技術、經濟、法...
1.目前國內PPP領域相關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有很多,具體要看你現在需要哪些法律法規。 下面列舉幾個建筑類的法律法規: 《建筑法》 《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準》 《建筑工程施工許可管理辦法》2001年修訂 《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 《...
(一)項目委托人,指東道國政府或經其授權的政府部門機構.如我們中國的國家發改委等。委托人除確定用E()T方式進行開發的項目外,還要與項目的受托人項目公司簽訂特許協議,以表示對BOT項目予以支持,并進行宏觀管理。 (二)項目主辦人,通常是融資...
1.BOT(build一operate一transfer):即建設一運營一移交。政府授予項目公司建設新項目的特許權時,通常采用這種方式。 2.boot(build一own一operate一transfer):即建設一擁有一運營一移交。這種方...
1、適用范圍即投資對象的特殊性。BOT投資方式起源于大型基礎設施建設的籌資需要,目前也主要適用于交通、能源、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2、BOT投資方式以特許權為前提。投資者唯有取得特許權后才可以從事項目建設。在政府和私人資本相互需要的基...
1、項目公司 項目公司是發起認為建設、經營某特定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而設立的公司或合營企業。在法律上,項目公司是一個獨立的法律實體,具有獨立的法人資格,項目公司一般是特許協議的一方當事人,根據協議取得特許權,并在特許期間內全權負責項目的投資、...
一、政府風險 政府將項目授權給項目公司建設和經營后,要承擔的風險有:項目建設承包商有意或因經營不善造成的工期拖延、投資超支、籌資困難;外部利率風險、利率水平上浮;承包商因破產或不可抗力而終止合同;項目建成后,承包商試圖利用技術、原材料壟斷來...
項目發起人 作為項目發起人,首先應作為股東,分擔一定的項目開發費用。在BOT項目方案確定時,就應明確債務和股本的比例,項目發起人應作出一定的股本承諾。同時,應在特許協議中列出專門的備用資金條款,當建設資金不足時,由股東們自己墊付不足資金,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