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污染環境侵權的舉證責任由誰承擔
在環境污染侵權中,舉證責任分配采用的是舉證責任倒置的規則。
【案情簡介】
2012年7月6日,騰某因廣西省**隆安危險廢棄物處置有限公司環境污染侵權糾紛訴至法院。經法院查明,原告滕某承包了110畝的林場,被告設置的醫療廢棄物焚燒場與原告承包的林場相鄰。因被告焚燒醫療廢棄物,焚燒醫療廢棄物排氣對生態、生活環境造成一定影響,給原告的林場造成一定損失,原告多次向有關部門反映。經過有關部門多次調解,2011年6月,在臨桂縣環保局的主持調解下,原告與被告達成調解協議,被告賠償原告七萬元,并于2011年10月31日前,被告搬到新建的醫療廢物處置中心,如果被告未搬離,每個月補償原告500元。調解協議達成后,被告給付了原告七萬元,但是直到2011年12月被告才搬到了新建的醫療廢物處置中心,原告要求被告履行調解協議,按協議補償原告兩個月共1000元及這兩個月內對原告造成的環境污染損失費1500元,被告并未理睬,原告無奈訴至法院,要求被告按調解協議補償2個月共1000元及2個月內因被告污染環境的行為造成原告的損失1500元,但原告并未提供證據證明原告這兩個月因環境污染受到的損失。
法院支持了原告要求被告按達成的調解協議補償的兩個月共1000元的補償費,卻并未支持原告起訴要求被告賠償因環境污染造成的1500元的訴訟請求。
【法律解讀】
環境污染侵權是一種特殊的侵權行為,有別于一般的侵權行為,如何合理的分配環境污染侵權案件中的舉證責任是處理好環境污染侵權案件的重點和難點。
舉證責任是指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收集或提供證據的義務,并有運用該證據證明主張的案件事實成立或有利于自己的主張的責任,否則將承擔其主張不能成立的危險。舉證責任制度最早產生與古羅馬法時代。羅馬法的就舉證規則在歷經中世紀的寺院法的演變之后,到了德國普通法時代確立了原告就其訴訟原因的事實為舉證,被告就其抗辯的事件事實為舉證的一般原則。且采取宣誓制度作為法官解決疑難案件的配套和補充制度。舉證責任是民事訴訟的核心問題,它直接規劃著民事訴訟的構造形態,在民事訴訟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而舉證責任的分配,又是舉證責任制度的核心。我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币幎嗣袷略V訟中舉證責任的一般規則,即“誰主張,誰舉證”。
在環境污染侵權中,舉證責任分配采用的是舉證責任倒置的規則。《侵權責任法》第六十六條規定:“因污染環境發生糾紛,污染者應當就法律規定的不承擔責任或者減輕責任的情形及其行為與損害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承擔舉證責任?!薄睹袷略V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四條第三款規定:“因環境污染引起的損害賠償訴訟,由加害人就法律規定的免責事由及其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承擔舉證責任。”所謂舉證責任倒置,指基于法律規定,將通常情形下本應由提出主張的一方當事人(一般是原告)就某種事由不負擔舉證責任,而由他方當事人(一般是被告)就某種事實存在或不存在承擔舉證責任,如果該方當事人不能就此舉證證明,則推定原告的事實主張成立的一種舉證責任分配制度。
實行舉證責任倒置規則并不意味著原告無需承擔任何舉證責任,原告仍然需要承擔一定的舉證責任,原告需要承擔的舉證責任主要有:
1.被告實施了污染環境的行為。
原告負有證明被告實施了污染環境行為的責任,實施了污染環境的行為是確定被告的依據,被告實施了污染環境的行為是環境污染侵權的構成要件。我國的環境污染責任采用無過錯責任,國家或者地方規定的污染物排放標準,是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決定排污單位是否需要繳納排污費和進行環境管理的依據,并不是確定排污者是否承擔賠償責任的界限。即使排污符合標準,給他人造成損害的,也應當根據有損害就要賠償的原則,承擔賠償責任。《環境保護法》第41條第1款明確規定:“造成環境污染危害的,有責任排除危害,并對直接受到損失的單位或者個人賠償損失”。原告只需要證明被告實施了污染環境的行為即可。
2.原告受到了損害的事實
行為人只有在其行為造成了損害事實的情況下,才應承擔民事責任。如果行為人雖然實施了某種行為,但并沒有對他人的人身或財產造成損害事實,行為人便不應承擔民事責任。環境污染損害賠償案件也是如此。環境污染損害賠償的對象,一般包括人身權、財產權和環境權三部分。應由原告對損害事實的存在負舉證責任,因為損害事實屬于原告控制的范圍,原告對造成了哪些損害最清楚。對此原告同樣可以請環保局、醫院相關部門對損害事實做出鑒定,同時也可以請公證處做出相應的公證。需要注意的是,在損害事實中,人身權、財產權所受損害較易證明,但環境權所受損害較難證明,原告可以提供證據證明由于自己所處的環境因素被污染、破壞導致環境質量下降,影響了自己擁有健康、安全、舒適、寧靜、優美的環境即可,如非法建筑物對毗鄰居民日照權的妨礙等。
本案中,原告要求被告賠償因環境污染行為遭受的損失,但原告并沒有提供相應的證據證明自己受到的損害事實。根據《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二條規定:“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或者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有責任提供證據加以證明。沒有證據或者證據不足以證明當事人的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后果?!币驗閾p害事實的存在是提起訴訟的前提,如果訴訟的前提都不存在了,那么原告主張環境污染侵權人承擔賠償責任就缺乏法律依據,因此法院判決不支持原告的訴訟請求是正確的。
以上就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內容,環境污染就我國目前情況而言,是不容忽視的侵權問題,特別是我國工業產業正處于發展階段,環境污染更是不可避免的。如果你情況比較復雜,律聊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商標專用權受到侵害的舉證責任由誰承擔商標侵權,一般適用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在商標侵權案件中,原告首先要明確商標法及其實施條例所規定的侵權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然后針對各種侵權行為確定侵權行為人,侵權具體形式,侵權商品的數量,侵權行為(或侵權...
一、民事訴訟舉證規則是什么?民事訴訟舉證規則如下:(一)原告向人民法院起訴或者被告提出反訴,應當附有符合起訴條件的相應的證據材料。(二)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或者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有責任提供證據加以證明。沒有證據或...
環境侵權舉證責任不合理要如何 重新分配舉證責任。 環境侵權行為舉證責任的分配特點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環境侵權行為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 因環境侵權行為的特殊性,我國以及世界多數國家,都將環境侵權行為作為一種結果責任,不考慮侵權人的主觀方面...
一、醫療過錯的舉證責任由誰承擔 醫院與患者之間發生的侵權糾紛并不都適用醫療糾紛舉證責任倒置。司法解釋中明確規定醫療糾紛舉證責任倒置僅適用于因醫療行為引起的侵權糾紛,如果醫院與患者之間的糾紛不是因醫療行為引起的,則不適用關于醫療糾紛舉證責任倒...
環境民事侵權是指由于人為的原因致使人類所生存的自然環境遭到了嚴重的污染或破壞,從而造成一定范圍內的公民的民事權益受到損害的一種特殊侵權行為,包括環境破壞和環境污染。 一、環境民事侵權的特點 與傳統的民事侵權相比較,環境民事侵權具有以下特點...
環境污染責任的歸責原則是怎樣的,決定因素是怎樣的: 過錯責任原則和侵權責任 因過錯責任產生并主要適用于侵權領域,所以在此將兩者放在一起討論。 所謂民法上的過錯,就是違法行為人對自己的行為及其后果的一種心理狀態,它分為故意和過失兩種。故意是...
一、環境侵權無過錯責任的內涵 無過錯責任又稱嚴格責任,是指不問行為人主觀上是否存在過錯,受害人只要證明行為人實施的行為和損害后果之間存在因果關系,行為人就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歸責原則。在侵權法中,適用無過錯責任的侵權行為,并不是行為人主觀上不...
[內容提要]: 環境侵權作為現代社會的一種新型的特殊的侵權行為,有時可能具有一定的合法性及合理性,但這種侵權案件頻繁發生,致使損害巨大,受害者眾多,而且事故多是高度工業技術缺陷的結果,難以防范,對于加害人主觀上是否有過失,被害人難以舉證證實...
第六十五條因污染環境造成損害的,污染者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解讀:根據《民法通則》第124條的規定,因違反國家保護環境防止污染的規定而造成的損害,污染者應當承擔侵權責任。而本條中取消了因違反國家保護環境防止污染的規定這一限定,無論有無違反國...
一、在環境民事訴訟中由誰負責舉證(有效期限截止:2020年12月31日)環境侵權紀提起民事訴訟的,由造成環境污染的一方就不承擔責任或者減輕責任的情形及其行為與損害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承擔舉證責任?!吨腥A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六十六條?【因果...